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信画兵马     
传说汉高祖刘邦要重用韩信时,曾问帏信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多多益善。汉高祖刘邦就让韩信画兵马,并说能画出多少就给他多少。封多大的官。韩信想了想,便画了一个大开的城门,城门口斜着挑出一杆大“帅”字旗。刘邦看后很高兴,就封韩信做了大元帅。韩信的画妙在含蓄,以少许的笔墨,创造出意蕴丰富的意境,从而表现出凭借语言字难以述说详尽的内容。占往今来,像这样蕴含丰富、妙在含蓄的艺苑趣闻还很多。请做下面学鉴赏趣题,学习审题炼意。  相似文献   

2.
《韩信画兵》的故事,传说的是汉高祖刘邦想试一试韩信的才华,拿出一张五寸见方的白纸,要韩信在上面画兵。刘邦许诺:“画多少兵,就带多少兵。”结果,刘邦看了韩信交的画后深感佩服,把兵权全交给了韩信。原来,韩信在纸上只画了一座城楼,城门口战马刚露出头,一面“帅”字旗斜出。画中虽没有一兵一卒,却可从画面想象到千军万马。韩信运用想象解决了难题。其实,想象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思考方法,合理的想象可使难题巧解。[例]有两个无盖长方体水箱,甲水箱内有水,乙水箱空着。从内侧量,甲水箱长40厘米,宽30厘米,水深5厘米;…  相似文献   

3.
思维体操     
1.智力题韩信画兵你知道韩信点兵的故事吧。下面给你讲一个传说中的韩信画兵的故事。就在韩信到刘邦身边不久,刘邦想试试韩信的智谋,他就拿出一块小小的布帛(bó),对韩信说:给你一天的时间,请你在上面尽量画上士兵,你能画多少兵,我就让你带多少兵。  相似文献   

4.
智力冲浪     
韩信点兵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多少兵士时,韩信答道: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  相似文献   

5.
从“高祖将将”说起孙崇标汉高祖刘邦宴请众将。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韩信站起身来,自我夸耀道:"我韩信能将兵百万,诸位谁能相比?"刘邦听后,心中十分不悦,于是反驳道:"我虽不能将兵,却能将将,以将将兵,何止百万?"韩信羞愧不己。刘邦以"将将"为手段...  相似文献   

6.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相似文献   

7.
韩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追随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由于韩信足智多谋。所以后人编写了不少与韩信有关的趣味数学题.我们这里要讲的是“韩信分油”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韩信点兵     
《高中数理化》2007,(12):11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  相似文献   

9.
韩信是我国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可是最初汉高祖刘邦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无奈之下,韩信在一个月夜离开了军营,打算另谋明君。丞相萧何知道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于是星夜骑马把他追了回来。在萧  相似文献   

10.
相传,风筝是韩信发明的。有一个"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说的是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在该下(今安徽省)打仗。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做了一种带着笛子的风筝,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中《淮阴侯列传》记载了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领兵多少?”韩信回答:“陛下能领兵十万。”“那你呢?”“我是多多益善啊!”“多多益善,那你为何被我所擒?”“那是因为陛下虽不能领兵,却善将将的缘故。”这段话揭示了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刘邦的“将将”艺术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以礼仪尊下 刘邦曾采纳萧何的建议,以“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的庄严礼节拜有“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韩信为此感激涕零,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一校之长,为何不能…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7,(12C):34-35
相传,风筝是韩信发明的。有一个“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说的是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在该下(今安徽省)打仗。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做了一种带着笛子的风筝,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  相似文献   

13.
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介布衣,最终却能一举蹑足九五,这与他的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本文旨在从人力资源测评的角度,分析刘邦选拔和任用韩信的两个过程:对于人才的选拔,主要分析其战略高度,借力于人以及测评的针对性;对于人才的任用,主要分析角色定位,虚怀纳言、敢于放权以及适时激励.  相似文献   

14.
一饭千金     
双双 《红领巾》2006,(11):14-16
秦朝末年,有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便是后来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大将韩信。韩信是淮阴人,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过得很困苦。为了填饱肚子,常借故到别人家里去吃饭。现在已是晌午,你就留下来吃顿便饭吧。韩信老是来我们家吃白食,真讨厌!我们得想个办法。狼吞虎咽对!恭敬不如从命  相似文献   

15.
蒯通自救     
我国历史上开国皇帝杀戮功臣的恶劣风气,起自汉高祖刘邦.西汉建立后,刘邦妒贤忌能感到握有重兵的异姓王对中央集权是严重的威胁,便决心除掉他们,例:功高盖世的开国元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都为西汉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但都落得悲惨的下场,特别是韩信在临死时只能仰天感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相似文献   

16.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韩信与萧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三杰韩信、萧何与张良,在辅汉灭楚的过程中,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结局各异:萧何终于相位,张良隐退山林。韩信呢?最初,萧何力荐韩信,刘邦拜为大将军;最后,萧何设计,韩信被吕后斩于长乐钟室。对于韩信的一生荣辱来说,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与韩信的功劳比较在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萧何有三大功劳:第一,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以后刘邦“所以具知天下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①这不仅在“…  相似文献   

17.
一饭千金     
韩信是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可是在他未得志的时候,生活很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在城外的河边钓鱼,希望碰到好运气,便可以饱饱地吃上一顿饭。可是,这究竟不是过日子的办法呀,他还是常常要饿肚子。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叫韩信点兵的典故: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智谋超群、英勇善战,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然后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同样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究竟有多少兵力.  相似文献   

19.
<正>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寒,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刘邦高坐龙椅,特别高兴,问大家:"为什么我能夺得天下,而项羽会失去天下?"群臣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刘邦听后微笑着说:"众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我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这三位人中豪杰。"刘邦在提到他最得力的三大干将时,把张良排在首位,可见张良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打下江山,刘邦对有功之臣依次进行封赏。首先是韩信被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