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中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揭开了中国报业史崭新的一页。自此,中国报业集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用了7年的时间,前后分三批共发展到了38家。集团化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报业的主要课题。报业集团促进了中国报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的改革,提高了中国报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了中国报业市场的资源整合,有效促进了中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呈现出了典型的中国特征。文章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四个方面比较详尽地梳理总结了新闻理论研究的当代中国特征,提出唯有承认中国特征、尊重中国特征、厚植中国特征,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21):71-74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了13年,用勇敢、诚实而又敏锐的笔触记录下了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报道。其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窗口。本文从"埃德加·斯诺与鲁迅、埃德加·斯诺与进步学生、埃德加·斯诺与抗战、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不灭的中国情结"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展示斯诺与中国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通讯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通讯作品,除前文提到的光辉范例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以写通讯见长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新闻工作者所写的通讯。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作品。(一)作者被古老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所吸引,以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题材的通讯。也可以说,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造就成了他们的通讯作品,他们的通讯作品又鼓舞了中国人民,也影响了中国通讯的发展。例如对中国人民正义事业作出重大贡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21,(3):8-8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切入,抛开西方话语模式的束缚,以自己独特的政治观和视角,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阐释出来,建立了一套原创性极强的话语体系,生动叙述了一个发展中、变化中的中国,对外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形象,同时也批驳了一些不和谐声音,极大增强了国人自信。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中国名字。是一位英籍华人女作家的笔名。她是一位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但是她却用了中国的笔名,仅从这一意义上,便可知道这位作家的中国情结了。她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情结。也就是因了她的这个中国情结,在她近半个多世纪的生涯里,她一直把中国当作她毕生关注的贴己事情,一生为之萦绕于怀,为之牵挂在心。  相似文献   

7.
李书云 《大观周刊》2012,(48):323-323
中国芭蕾舞剧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60多年,在这六十年里,舞剧音乐创造者不断深入民间,挖掘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试图将中国芭蕾舞剧音乐民族化、舞蹈化、戏剧化。本文通过以几部经典的中国原创芭蕾舞剧作品为例,并以主题的构建为主,简述中国芭蕾舞剧音乐中主题的民族性构建,以及中国原创芭蕾舞剧音乐主题构建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调式、音阶在中国原创芭蕾舞中的完美应用,由此推动中国原创芭蕾迈向民族化、地域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从而引领了芭蕾的创新潮流,为世界芭蕾舞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11,(9):4-5
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也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大解放。正因为如此,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辛亥革命成为划时代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韦棣华与中国图书馆学的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皇后”的韦棣华女士,是我国图书馆学的先驱人物。在中国,她筹建图书馆,创建“文华公书林”和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校;她引进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大门,开创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先河,并促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她身上,体现了对图书馆事业高度的忠诚与热爱,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克己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治当代中国图书馆界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更是支撑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激励图书馆人为图书馆事业不断奋斗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8,(5)
2008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变,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的中国影视绝对不能忽视的作品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其画面唯美,内容丰富,成为民间和学界热议的话题。这是一部不仅仅介绍与描述食物的作品,更是对真实中国的勾勒。作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收视纪录,红遍大江南北。《舌尖上的中国》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讲述中国的美食文化,其高超的技术水平、文化内涵都把中国纪录片推上了更高的层次,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近读《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愉悦之际思绪万千。忽想到美国人房龙说的一句话:“自然界与人类接触是通过万物。人类则以对万物作出反映表白自己。这种反映——表白——就是所谓的艺术。”于是悟出了作者写《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的深意。孔子曰:“思无邪。”庄子曰:“齐物我。”思无邪构成了中国人传统人生的思考走向,齐物我,勾勒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真实表白。《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正是循着这样的一条思路,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真髓:“书法映照着中国人的心灵,同时,它也塑造着中国人的心灵。”换言之,书法是中国人对自己心灵的艺术表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杂志,但是有原始的报纸(邸报)。到了清末,开始有了期刊(杂志)。随着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报纸和杂志也分了家。经过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中国的出版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 中国的出版业出现了一个短期的繁荣阶段。尤其是各类杂志,更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有人曾把1932年称为中国的“杂志年”。于是,《中国出版月刊》也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4.
外国人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中国,中国人通过他的作品品读中国文化。一个一直少有人重视、甚至处于边缘和沉寂状态的研究——林语堂研究,在王兆胜先生的笔下,我们似乎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年代,重新认识那个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中国文人。我大胆的借用了王兆胜先生博士论文的题目,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15.
杨洋 《兰台世界》2014,(6):125-126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和进步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成为中国近代进步的文学家和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和进步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成为中国近代进步的文学家和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丹丹 《大观周刊》2011,(44):145-145
中国绘画的传统渊源流长,历数千年而不变,蔚为中外画史之奇观。从中国绘画已形成的独特审美符号中,领略到中国绘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绘画的研究中,一些学者都不约而同地从中国的经典哲学里,找到了绘画美学的起点,看出了中国绘画所包容的文化特征和哲学深度。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由此从一个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贸易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而且严重摧残了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早就存在了大量的判例,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判例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有了判例法,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判例并不属于判例法。  相似文献   

20.
费雯俪 《传媒》2022,(15):9-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对国家实力、世界秩序、时代主题做了客观理性的战略把握,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指导性、前瞻性的思想观点,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方案。当前,推动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走向世界,是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其中,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海外受众阐释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尤为重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一把“金钥匙”,是外界了解新时代中国治国理政方略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