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语说:"要成才先成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可塑性非常强,基于此,我们一致认为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他们在自觉不自觉中感受到教育,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各种美好的行为、举止内化,形成他们独立的人格。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和美德育"融礼仪教育、感恩教育为一体,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和乐共美,将寻美、树美、立美、炼美的脚步继续走得铿锵!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7):F0004-F0004
2011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和海安县教育局分别为许卫兵成立了市、县两级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均以他的名字命名,成员有12人。  相似文献   

3.
调整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法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与力量。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教师应摒弃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整合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赏、玩、用、做、研、教”等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协同合作,凝聚力量,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特色的创新与传承,也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文化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和美思想。实现和美思想最重要的是理念支撑与文化引领的创新改革,最关键的是团队构建和途径探索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易地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和合”文化为核心,打造“和合”校园。“和合”之后,追求和而不同。“和合”是对原有传统、价值观的融合和继承,“和而不同”则是在传承基础上的迭代和再生,从推进教学改革、凝聚教师团队、打造学校特色等维度渐次推进。  相似文献   

6.
汪建丽 《教育评论》2014,(5):111-113
伴随全球化而来的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令英语教育备受争议。本文基于对美美与共理论内涵的探讨及外语教育文化认同论的探究,剖析了我国英语教育文化认同问题,指出发展英语教育既要警惕西化思潮的从人之美倾向,也要防止出现狭隘民族主义的唯我独美的消极影响。只有树立双向文化交流意识,坚定英语教育本土化立场,推动英语教育民族化建设,英语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沟通中外文明的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同化论”、“文化拼盘”、“跨文化交流”三个阶段;与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比较教育学,应以多元文化的研究视角,对教育进行跨文化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比较教育学研究应增进对多元文化理解,尊重异文化之个性,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共存的教育问题,以促进本国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而不同——大学文化培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凝聚在大学的深厚的优良传统之中,在长期育人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性格昭示我们:大学文化必须培育。大学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本土化和特色化是大学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的三条路径。在文化传播中甄选智慧文化,在文化价值冲突中善择价值目标,在文化冲突中寻求制衡之策,在文化整合中找寻多元发展之途,这样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培育和形成互补共生、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燚 《天中学刊》2013,(6):8-13
刘成纪是一位年富力强又著述颇丰的美学家,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在美学研究方面多有创获。他早期主要专注于艺术与生命的审美流变,对庄子美学思想以及道禅与中国诗学精神有所阐发,后又转而研究自然美的难题,提出了物象美学的概念,建构新自然美学。另外,他对中原文化及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也进行了重新审定。近年来,其研究视角转向先秦两汉美学与艺术,试图重建中国美学史和艺术史。  相似文献   

10.
校训是大学精神与品质的外在隐喻,其内涵在于成为大学教育形而上的道之所指和形而下的器之所托。中央民族大学确立的美美与共、知行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连城道教经韵与客家山歌在旋法特点和衬词衬句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连城道教科仪音乐与客家山歌的关系,揭示出连城道教音乐具有与民间音乐紧密相关这一道教音乐所共有的特征;通过对连城与龙虎山天师道在科仪类型和内容、龙虎山"上清腔"经韵与连城道教经韵的典型旋律型的比较,表明连城道教科仪及其音乐与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课程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安顿各民族文化的理想栖身之所。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应秉持“一”与“多”、“他文化”与“我文化”、正式与非正式、继承与创新、统一与差异并重等基本原则,以达成“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文化和谐与自觉境界。  相似文献   

13.
十乘观法作为天台止观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来源与法华经的白牛车喻直接相关,其十法成乘体现的是众缘和合成就的思想,认识十乘观法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旨归有助于我们了解该止观体系所具备的和合特质。十乘观法的和合特质乃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发展、弘扬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讲的湖湘文化的特征并不是指那些与中华其它文化完全不同的东西,而是指在湖南更具普遍性的文化倾向。从这一观点出发,湖湘文化的特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务实观、发展变化观、和合观、民本思想、坚忍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中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国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传播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16.
孟子称柳下惠为“和圣”.柳下惠之“和”至少包含“和”、“恭”、“达”三层内涵,其中“和”是柳下惠的核心文化品性,是平和的自我认知,是明达礼法的仁智之道,是不矜、不伐、不苛察的为官之德,是和睦邻邦的大智慧;“恭”是柳下惠的律己交往之道,凡事以“恭敬”之心处之,以德律己,以礼待人,以“信”外交,不卑不亢,敢于担当;“达”是柳下惠的知人明世之道,在于有自知之明,在于洞明世事,不妄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里,“柳下惠”是宽和、厚道、诚信、睿智、豁达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性符号.  相似文献   

17.
曾卫星 《成才之路》2012,(17):62-63
像所有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样,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打上了人文主义的烙印。音乐因为具备完整的、无所不有的本源,而有了完整的万能的职能。它利用声音而传达着丰富的遐想联系和语言联系,间接地触及到人类头脑和感觉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崔园萍 《文教资料》2006,(25):64-65
“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个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在“和合”文化中深深蕴含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平等融洽、合作互利等理念。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坚守“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精神,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南联大就是在“和合”文化思想指导下一个成功实现合作办学的例子,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9.
藏族民间音乐文化特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音乐主要包括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藏族民间音乐具有与生活相伴、与歌舞相融、与宗教难分、与时代相合的特征,又具有节日文化气息、崇高德性的观念、兼蓄外来文化的特点。呈现出神秘的文化色彩、浓郁的生活情趣、古朴的民风民俗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界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的研究对于建构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游戏规则,避免矛盾冲突,维护各个民族国家文化的独立性、主权和尊严,发展、繁荣人类文化,以及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开拓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