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缀"老"头"子"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缀,不具备词汇意义却有语法作用附着在词根上,这也是我们判断词缀的主要标准.除词头"老"的构词能力稍差外,词尾"头"、"子"都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实义词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拼音,一个个抽象而又枯燥的符号,一连串容易与英文相混淆的字母,成了小语教学的第一道关卡,也在刚迈入小学门槛的孩子们心中架起了第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然而作为识字教学的拐棍,拼音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神”“鬼”文化的追踪溯源及对汉语言文字的解剖分析入手,探讨“神”、“鬼”等原始观念文化在汉语中的渗透和积淀。  相似文献   

4.
5.
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的原理应用于学校管理中,能使学校办出自己的风格和品位,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应用“点”“线”“面”原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领先,不断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管理机制,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教学过程,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谢"从表达道歉、谢罪的意义转移到表达感谢的意义,是受汉语中使用道歉的方式表达感谢的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的影响."致谢""感谢""谢谢"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谢类动词"谢""谢谢""感谢""致谢"的语法化过程表明,言语行为动词在意义、使用上的发展与文化心理、构词格式、言语行为本身、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物理图象能直观、形象地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表示相关的物理内容,描述清晰的物理过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纵观05年高考试题(见表1)有关图象题目比重增加,要求相应解决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预见此类题目必为今后高考热点,所以学会处理图象问题尤为重要,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表1(2005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识图画图析图用图全国Ⅱ19北京(理综)17天津(理)19广东B(物)33江苏(物)8全国Ⅰ19全国Ⅰ20上海(物)11上海(物)15上海(物)21全国Ⅱ20上海(物)5上海(理)8上海(理)7上海(物)13上海(物)18上海(理)33…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而词汇是民族文化经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汉民族的传统、习俗使"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词具有的文化内涵一直延续互今.从"东"、"西"、"南"、"北"的组合习惯上,可以反映出一些汉民族的民族意识与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中下生",而每一位教师对于"中下生"都有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处理方法.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有四种方法,把它们总结起来分别是"吹""拉""谈""唱".  相似文献   

12.
课题"面"上的管理 学校新一届教科室成立以后,突破课题过程管理检查难这一死穴,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教科室对学校的9个研究课题实施全过程管理,要求每一个立项课题的所有相关资料都必须上传教科研网.教科室制订课题研究的每月常规考核制度,要求每个课题组相应地制订学期研究计划和每月至少两次的课题研究活动方案,做到月月有小结,期中、期末有汇报.对于没有完成工作的,扣除当月教科研补贴,并在网上挂名批评,这种管理方法起到了很强的监管效果;对于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的课题,我们尝试运作了课题网络论证办法,即把课题方案上传教科研网,让所有老师参与评议,提出不同意见.这种交互性教研方式扩大了教科研工作的时间与空间的范围,大大提高了教育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13.
"爰"产生于甲骨文时期,西周时假借为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此)、疑问代词(何),在此基础上复合使用,成为兼词,并进而虚化为承接连词."焉"产生于西周时期,由于与"爰"音同,假借为"爰"的指示代词(此)、疑问代词(何)和兼词(于/於+此/何)用法,并虚化为语气词、词尾.在春秋战国时期,又假借为介词(于/於),并发展为人称代词、承接连词.  相似文献   

14.
“两课”作为职业艺术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注重“近”,“活”,“美”,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作为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将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严格意义上说,汉语中没有"授受动词"这个词汇,日语的授受动词的语法现象相当于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表示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常用动词包括给予动词.日语的授受动词句和汉语的"给"、"得到"句的视点差异,进一步揭示了日语学习中,视点问题的重要性."视点"问题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及日本人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日语语言中的"视点"问题,同时又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干扰,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诸多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17.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班级是否有凝聚力,是否团结进取,是否积极向上,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能做到"四立""四勤""四心""四戒"就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束”“缚”“捆”“绑”这一组同义动词在历时的演变过程中,都按照一般规律消长,但彼此的途径却不尽相同。“束”“缚”从先秦两汉一直竞争到宋元才告一段落,“捆”却呈现出一般词语所没有的异常现象:“捆”在六朝后到唐代的全部文献突然消失,被“缚”暂时代摄其职,宋元零星出现,明代又大量出现,重新司其原职。由于“缚”的双音节化不彻底,在“捆”出现后,最终完全退出这一意义领域。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中的疑问代词"何""谁""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中疑问代词使用十分丰富."何"及"何"字结构的用法及分布;"谁""孰"在使用频率、指称义、功能组合、表达语气等方面的异同,战国时期某些方言中"谁""孰"在语法功能上存在着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