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筝曲《陈杏元和番》是河南筝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无论是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在音高曲调上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河南筝派的特点。论文主要从筝曲的曲式结构、音高、节奏方面对筝曲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旨在得出该作品在音高、节奏等方面创作技法的特点,给广大古筝学习者提供较深层次的理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该作品时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认识《陈杏元和番》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2.
琵琶的美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在于风格性技法的精准把握.琵琶曲《陈杏元和番》正是这样一首带有标志性风格性技法且辨识度极高,流传面甚广的“河南风格”的作品,其基本表现为音高的游移(即微升Fa和微降Si)、以及音色、力度的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腔韵风格.乐曲中所体现出的风格性技法,诸如独具魅力的吟弦、滑音等左手演奏技法独特的处理方式:“快而大”的“吟”;“拉吟”相结合;扳;下滑音伴以吟弦;两个“吟”中介入下滑等,无一不是为其独特的腔韵风格服务.因此,精准把握风格性技法以及“度”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邦启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32-34,50
《和番记》是安徽省池州市独有的傩戏剧目,与“宋元旧篇”南戏《刘文龙菱花镜》及广东潮州出土的《刘希必金钗记》等剧情内容一脉相承,演唱声腔与“徽池雅调”青阳腔、目连戏声腔构成皖南高腔体系,其兼容儒、佛、道等宗教合理内核,具有较强的文化功能。本文就傩戏《和番记》基本情况、与南戏之关联、声腔之特色、文化之功能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汉宫秋》对“昭君和番”母题的突破和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把个人悲剧深化为时代悲剧;塑造了具有悲壮美和崇高感的王昭君的悲剧形象;把抒情诗的手法运用到戏剧中,使《汉宫秋》具有诗剧特征。  相似文献   

5.
琵琶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拔之“王”。琵琶武曲中《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以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楚汉战争这个同一历史事件,如同两朵绚烂的姊妹花,是琵琶传统古典乐曲之精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著名演奏家、筝作曲家邓翊群先生的筝乐作品《定风波》为例,从宋词的文学意象与文学作品表达为起始点,从不同视角分析该筝乐作品与同名词篇中的内在关联,探究二者之间文化内涵的共有关系,以词言乐,以乐释词,从而达到宋词与古筝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8.
《十面埋伏》是我国民族音乐中著名的传统琵琶大套武曲之一,它是以公元前 202年刘邦用“伏击”战术在垓下彻底击败项羽为主题而写成的大型武曲。这个作品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所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束,乐曲采用了变化节奏和写实的手法,曲调激昂,气势雄伟,以生动的音乐语言,形象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古战 场场面。 《十面埋伏》有多种版本,下面我以李延松先生演奏整理的乐谱《十面埋伏》作简单的分析。全曲由十三段组成,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战前准务:( 1…  相似文献   

9.
河南筝,在以曹东扶为代表的河南筝乐人群体对其曲目的编订和相关筝乐活动的推动下,成长为独具地方性艺术风格的音乐。而河南筝中有一部分乐曲是在板头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逐渐在全国得到广泛的认知。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筝曲《陈杏元和番》的曲式结构、旋律、节奏等进行分析,探寻筝曲中的板头曲元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筝乐作品《红高粱叙事曲》的演奏技法分析为主线,辅以对其音乐和文学背景的探讨,对《红高粱叙事曲》中的音乐素材、曲式结构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以作品中独特的古筝演奏技法为论述重点,为演奏本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兰修在《桐华阁本西厢记》叙文中所说的“琵琶本” ,是指清《太古传宗琵琶调西厢记曲谱》 ,日本学者久保得二和传田章据此认为另有一种“琵琶本”《西厢记》 ,并将其列为明代刊本 ,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李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55-157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3.
《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 ,最迟在 18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夕阳箫鼓》的曲名 ,早见之于清代姚燮 (180 5— 186 4 ) 《今乐考证》,而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 (约 1736— 182 0 )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 (现今所见者 ,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 186 0年的传抄本 )。其他一些乐谱中也有记载 ,如清代嘉庆己卯年 (1819) 《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道光壬寅年 (184 2 )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擅槽集》琵琶谱 ,光绪乙亥年 (1875 )吴婉卿的手抄本 ,李芳园 1895年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林毛根、苏巧筝、王昌元、林玲的《寒鸦戏水》演奏版本比较分析,对比总结了他们各自的演奏谱与音响效果的特别之处,使古筝演奏者在乐曲演奏中能更多方面地了解乐曲,体会不同演奏版本的鲜明特点和艺术魅力,分析不同演奏版本的加花手法和节奏变化,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丰富而独特的内涵与韵味,并为能更好演奏乐曲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与观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笔者在我国一些中小学讲授图书馆基础知识课时,同行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一般简称“中图法”)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本文简称“儿版”)究竟哪个更适合中小学图书馆? 从1994年起,就有好几位图书馆同行在本刊发表文章对“儿  相似文献   

16.
陈沆 (1 785~ 1 82 6) ,原名学濂 ,字太初 ,号秋舫 ,湖北蕲水 (今湖北省浠水县 )巴河人。他出身于浠水望族 ,书香门第 ,自其祖父起 ,科甲世泽延续一百多年。陈沆自幼聪颖过人 ,十岁随父读书 ,以诗赋见长。十二岁应童子试 ,十五岁应试科举 ,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清嘉庆二十四年 (1 81 9) ,在京都保和殿对策 ,考中第一甲第一名 ,取得状元桂冠 ,授翰林院修撰 ,出任四川监察御史。清道光二年(1 82 2 ) ,任广东省大主考 ,次年任清朝礼部会试同考官。道光六年 (1 82 6)病逝于北京 ,终年 41岁 ,后归葬于浠水下巴河望天湖调军山南麓。陈沆…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原因,使得古筝这一代表着传统民族音乐的乐器渐渐在舞台上"落幕"。为了不使我国这件瑰宝逐渐消失,我国大批的音乐家为古筝创作了许多打破传统的乐曲,让古筝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让古筝以及古筝音乐也走上了国际路线。而乐曲《临安遗恨》则是标示古筝音乐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的最好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它的内容、主旨、形式、格律等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琵琶记》的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陈损益表》是曹操上书汉献帝的奏章的代表作。学术界在其创作时间问题上至今仍有分歧。如果深入考察建安元年曹操的仕宦经历,并以"遂受上将之任,统领二州,内参机事"为线索,不难发现,《陈损益表》的创作时间上限是建安元年(196)九月初七(领大将军之职),下限是曹操罢免三公(淳于嘉、杨彪、张喜)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评陈应松的《夜深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应松的《夜深沉》是一篇写农民工的中篇小说,但它显然有别于“底层叙事”,而是相反,作家把审美眼光投向了农民工的生命归宿问题。小说中,陈应松的叙事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要害与实质,直抵人类生存中无法回避的终极价值话题,表达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其中体现出的面对现实问题的勇气和胆魄,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