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鄢丽娟 《教师》2013,(31):36-37
"红歌"是红色歌曲的简称.狭义的红歌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广义的红歌泛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历史革命阶段广为传唱的革命经典歌曲.它包括战争时期的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励志歌曲,也包括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经典歌曲.红歌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工农红军,在全国先后建立了包括湘赣、赣南、闽西、湘鄂西四个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内的十五个革命根据地.为了宣传革命、鼓舞士气,广大人民群众用歌谣、小调颂扬中国共产党、革命领袖及英勇的红军,由当地群众和红军战士共同创造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谣,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送红军》等.红色歌谣的旋律来自于各个根据地老百姓传唱的经典民歌,唱词由革命者或群众填上新词而成.1934年,中央苏区编写了第一本《红色歌谣》集,《红色歌谣》的出炉,丰富和发展了当地民间歌谣的内容和形式,在宣传党的政策、教育群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推动土地革命等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时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历百年红色风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屹立七十二周年。期间,云南25个少数民族咏唱出了上千首歌唱祖国、歌唱党的经典红色歌谣。红色歌谣作为革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时代的特殊历史产物,更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的朴实体现。对红歌的定义更为宽泛,其不仅包含了人民群众中无意识产生的红色歌谣,同时也囊括了后期部分作家有意识创作的经典红色歌谣,如近年来云南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谣《麻栗花开幸福来》《太阳照亮独龙江》等,这是对红歌概念作出的新的延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的同时,明确提出要"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歌谣作为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红色热土、革命老区海陆丰的红色歌谣独具魅力,其内涵非常丰富:一是生动的政治宣传性,二是深厚的人文关怀性,三是破除迷信、歌颂男女平等的思想,四是赞美劳动、共建美好家园的理想,五是...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建国、强国艰辛过程中凝结的瑰宝,对现时代铭记历史,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位于川东北的旺苍县在20世纪30年代是川陕苏维埃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其红色文化氛围浓郁,红色历史游资源丰富,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之际,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对于破解川东北革命老区发...  相似文献   

5.
关薇 《甘肃高师学报》2022,(3):18-22+57
陇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南大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运动,红色歌谣应运而生。这些歌谣真实地反映了陇南民众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心声;歌颂红军和革命军队,见证了陇南民众的革命热情;传达出广大百姓对革命必胜的无比坚定的信念。歌谣通过对民众思想的启蒙和斗争意志的鼓舞,有力推动了陇南革命的发展进程,同时丰富了陇南红色文学的思想内涵。陇南红色歌谣是红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递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音"指骨"工尺谱和唱腔是南音中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工尺谱是基础,唱腔是在其基础上即兴润饰形成的.二者在节奏、旋律、反映方言字调的影响等方面体现了内在统一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红色歌谣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和音乐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作为文艺作品多被搬上舞台与银幕,而进入教材和学校音乐课堂中的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是我们对红色歌谣的教育意义及学术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文章从红色歌谣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艺术特色入手,剖析红色歌谣进入音乐课堂的德育功能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红色文化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其中蕴含着艰苦奋斗、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勇于胜利等革命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本文从川东北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着手,重点寻找一条整合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并运用于"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流传于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当地深厚的民歌传统孕育了红色歌谣,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刺激了红色歌谣的创作,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宣传推动了红色歌谣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红色歌谣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鼓舞战斗士气、宣传革命思想、增进军民情谊、打击敌人意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沿途遗留了很多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针对性强、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在今天仍然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值得保护、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论广西文场的艺术性及其与桂北文化的同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文场源远流长,它以唱腔曲牌丰富、音乐优美典雅、旋律性强等特点在曲艺世界享有盛名。文场始终把唱摆在首要的位置,在伴奏与唱腔的结合中突出唱腔的魅力。桂地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价值选择机制。长期流传在桂北地域的文场其艺术与桂地的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在精神内核上相得益彰,自然呼应。  相似文献   

12.
红色歌谣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与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红色歌谣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巨大作用,高校是红色歌谣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红色歌谣在高校共公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审美的同时贯穿着革命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3.
豫剧的唱腔,从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以及语言音调和句法组成等诸方面看,划分为豫东、豫西两个声腔体系,而且整个豫剧唱腔中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各个流派及其唱派,均分属这两大唱腔体系中。豫剧的发展之所以能这么迅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唱腔音乐两大声腔体系的合流。  相似文献   

14.
环县道情皮影戏唱腔具有西北地区民间音乐音调高亢、悠长、格调明快、奔放、热情、纯朴而富于感情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其语音以陇东方言为基础,虽与周边其他地域方言同属西北方言体系,也并不完全相同,而这种语言上的差别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行腔风格。本文分别从宽广的音域、旋律中的跳进、滑音、半白半唱的说唱性等四个方面阐释了环县道情皮影戏唱腔独具特色的旋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林颖  梁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18-119,132
豫西眉户作为地方戏曲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和戏曲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分量,其旋律委婉缠绵娓娓动听,节奏变化错落有致,经过历史积淀,逐步发展成了具有快慢相间板腔体唱腔结构和动静结合、文武场伴奏特色的优秀地方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16.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及创立鄂豫陕根据地期间,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创作了大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具有时代特质、政治特质、革命特质、阶级特质、文学特质、艺术特质、民俗特质、民族特质、生活特质和地域特质,以上特质又可归结为史料特质和红色文化特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红色歌谣发挥了明志、志史、宣传教育、提升红军凝聚力和战斗力、慰藉民众精神等作用。其经过红军和民众的广为传唱,瓦解了敌军斗志,鼓舞了红军士气,宣传了革命,发动了群众,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史学和社会学方法分析研究红二十五军和鄂豫陕根据地的红色歌谣,重温革命历史,挖掘红色文化,对我们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地区是四川五大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成都平原地区、攀西地区和川南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交通、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加快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尽快培育和确立川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子曲两大部分,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内蒙古西部农村"社火"中的民歌、地方小调、爬山调以及蒙古族民歌,同时也吸收了晋西北、陕北的某些音调,是当地蒙汉人民共同的艺术创造。本文主要论述了二人台唱腔旋律在与内蒙方言以及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后产生的新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覃嫔 《时代教育》2010,(6):9-10
自从黄梅戏诞生以来,它所创造的经典剧目不断.<女驸马>等作品的成功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它的特色音乐与优美的唱腔已成为黄梅戏的一大招牌.通过对它的唱腔、语言语汇、旋律、伴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经典剧目,关注和喜爱黄梅戏.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为适应革命的需要,曾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歌样式——红色歌谣。该时期的湘西红色歌谣发展到鼎盛,它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翔实而广泛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变革状况。这里通过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西地区产生的红色歌谣进行文本分析,同时借鉴相关的历史资料,探讨了湘西红色歌谣的特质,分析了其历史价值,并对其传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