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个女孩曾对笔者说,当初读师大时,想到自己将来是一名中学教师,心里特甜蜜,特温馨,特诗意.可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就整天围着考试转,自己仿佛变成了一架教学生们应付考试的机器,心里特无奈,特乏味,特烦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自编《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重庆市的普校与特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在工作业绩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自由满意度3个方面特校教师均高于普校教师,且差异性显著。在职业理想和社会地位维度方面两类教师得分都低。特校教师比普校教师较早出现职业幸福感低落,但特校本科学历教师职业幸福感要高于普校本科学历教师。  相似文献   

3.
参照魏淑华编制的职业认同问卷(包括4个维度: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对282名贵州省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较高,总平均分4.22,并提出了提高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李晔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对广西地区的中小学特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角色认识、职业价值、职业自豪感、职业自尊等四因子中,职业自豪感得分最低,是影响中小学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应通过营造社会支持氛围,提高特岗教师职业自信;创建良好学校环境,增强特岗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生成教育智慧等途径,帮助特岗教师增强职业自豪感,促进中小学特岗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余晓荣 《陕西教育》2010,(11):61-61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与其他职业的重要区别在于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是身心正处在发展过程之中的未成熟的社会成员.这就要求从事教师职业的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手段,还应具备特定的教师职业性格。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与其他职业的重要区别在于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身心未成熟的学生。这就要求从教者不仅具有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手段,还应具备特定的教师职业性格。一、优秀的教师职业性格的特点1.敏锐性。敏锐性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本能所决定的。特殊的职业养成了教师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感知敏锐,反应敏捷。例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计划从2009年实施"特岗计划",在三年服务期已满之际,为了掌握留下来的特岗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选择了河南省三个县的110名特岗教师,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从性别、职业动机等不同角度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程度较高;性别不同的特岗教师职业认识和职业预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无差异;职业动机不同的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各纬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职业规划是学校与教师共同负责的结果。而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职业规划更具有针对性。职业探索期教师发展的重点在于一入职就成为职业发展的自觉主体,顺利实现职业角色的转换;职业成长期教师发展的重点在于不断生成教育实践智慧,快速成长;职业高原期教师发展的重点在于寻找发展的突破口;职业超越期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自主创新,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的教师培训的关注焦点之一是教师的职后成长,是提供教师一种良好的自我发展的学习环境。《教师职业与发展》的培训与学习就在于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特点以及职业发展对教师自我成长的关系,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和专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意识和科研能力。为达成此目的,对该书的学习提出了理解、掌握两个层次的要求。理解指能说明和解释本书涉及的概念、理论、理念、策略、方法,揭示教师职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演变而演变的规律特征,揭示教师成长与教育完成、与自我意识提高的内在关系;掌握是指运用所学的概念、理…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的教师培训的关注焦点之一是教师的职后成长,是提供教师一种良好的自我发展的学习环境。《教师职业与发展》的培训与学习就在于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特点以及职业发展对教师自我成长的关系,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和专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意识和科研能力。为达成此目的,对该书的学习提出了理解、掌握两个层次的要求。理解指能说明和解释本书涉及的概念、理论、理念、策略、方法,揭示教师职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演变而演变的规律特征,揭示教师成长与教育完成、与自我意识提高的内在关系;掌握是指运用所学的概念、理…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对宁夏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其职业认同感不高。本文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特岗教师本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出了影响宁夏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话可能是对教师职业最简练、最全面的诠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国民对教师特高度的评价,亦或说是国民对教师的一种期许.我想我换个角度,作为普通人的教师,浅谈自己对教师、对职业、对为人之道的粗浅看法,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或许平时的语言中,偶获一些心得,灵犀,不失为一小篇美文.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与发展》旨在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从事的职业性质、特点以及职业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览全书,其结构有四个关注点:一是书名为“教师职业与发展”,实为“教师与发展”,教师职业仅作为教师地位、作用、劳动特点,素质要求以及提高的背景。二是全书的理论视野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师理论和心理学,且视线集中在相关章节之中;三是以具有时代特色的一些教师、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作为章节的逻辑起点;四是每一章都留下了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这四点,让人感到初读本书有些零乱、重复,一下…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与发展》旨在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从事的职业性质、特点以及职业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览全书,其结构有四个关注点:一是书名为“教师职业与发展”,实为“教师与发展”,教师职业仅作为教师地位、作用、劳动特点,素质要求以及提高的背景。二是全书的理论视野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师理论和心理学,且视线集中在相关章节之中;三是以具有时代特色的一些教师、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作为章节的逻辑起点;四是每一章都留下了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这四点,让人感到初读本书有些零乱、重复,一下…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压力产生于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间的交互作用,在教师压力产生和发展中有二个重要因素:一是职业压力源,这是外在的客观因素;二是决定教师个体如何与客观因素发生作用、发生什么样作用的教师个体特征,这是教师内在的主观因素;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研究是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基础。一、当前中职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及特点(一)中职教师职业压力状况我国中职教师的职业压力确实远远高于国外教师(1/3的教师认为压力大或很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社会大气候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冲击很大。其次,随着社会发展,来自学…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元分析技术考察我国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以及与性别、任教学段、学历的关系。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特岗教师”和“职业认同”为关键词检索2009年1月-2021年5月的相关文献,共筛选其中17篇文献、2755名特岗教师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以下结果:(1)我国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特岗教师职业认同与性别、任教学段相关显著,与学历相关不显著;(3)男性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低于女性特岗教师,小学及以下学段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小学以上学段特岗教师;(4)特岗教师职业认同与性别、任教学段不受调查地域、测量工具、出版时间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我通过了吴忠市的特岗教师考试。忐忑不安地接到所到学校的通知单后,才从心里觉得自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了。  相似文献   

18.
正当我们选择并且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时,也就意味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开始。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要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就必须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之处在哪里?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农村特岗教师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具体表现为:女教师在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观方面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男教师,并且教龄和任教科目也是影响其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高职业认同会带来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美丽教师     
教师是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在社会中有着公认的标志,并以此构成了教师的职业形象。一提起教师,人们总会联想到学富五车的渊博、满腹经纶的深厚,由此而产生对教师职业的敬佩和尊重;但同时人们也常常把教师职业与重复单调的循环、捉襟见肘的寒酸联系在一起,由此而产生对教师职业的怜悯甚至是轻视。其实,一种职业的形象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一职业自身;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也来源于这一职业形象的树立。而教师形象的完善、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与从业者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追求密切相关。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