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爱华  杨中强 《青年记者》2007,(10):108-109
时下,“和谐”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上至政府官员,下至黎民百姓,都以“和谐”为话题,都以“和谐”作为行为准则,于是,实现社会和谐自然也就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历史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杨庆武 《新闻窗》2007,(2):12-1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婉媚 《图书馆工作》2006,(3):34-35,41
本文浅论了在21世纪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应该以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建设“和谐图书馆”为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文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虹 《兰台世界》2007,(1X):71-71
和谐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文化精神。和谐意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思想基础,维护和谐关系是“以馆员为本”实践的重要内容,这一理念的实现有赖于和谐的运行机制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5.
谈构建"和谐校园"与提升高校图书馆"软实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校图书馆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软实力”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提升“软实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魏伟 《大观周刊》2012,(36):180-180
本文着重探讨“和谐”的问题,正如谊词条本身所承栽的特殊意义,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从自身与自然,生命与艺术,道理与法则等等层面寻求着完美的契合点,也正是由于完美契合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并不可能存在的无奈,才更加触动着历朝历代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们苦苦探索。而作为凝聚智慧与文化多重素质于一身的艺术家或艺术人士们,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当成了终极的命题。人的和谐与艺术和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无论盛世还是乱世,元论人民或者艺术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是好是坏,但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求出路寻求和谐的追求却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当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趋于完善时,人们可以享受这种状态;而当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相对背离时,人们又可以互换其正向的趋势回归。这也许正是“和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吧。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的和谐,离不开图书馆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其中,人文环境的和谐,离不开馆员——读者构成的“人”的和谐。从《论语》中得到启发,认为将其中的儒家道德智慧用于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处理好馆员与读者、馆员之间以及馆员自身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就必定能有一个稳定、有序、协调的和谐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8.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优美,要体现美的基本特征和“和谐”。“和谐”就是美。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如果你主持的节目在语言运用方面非常和谐优美,那么你就会赢得听众的喜爱。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要数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一直是大家喜欢的节目,与其说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9.
宋薇 《贵图学刊》2006,(4):57-58
分析了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型大学图书馆的必要性,并从五个方面提出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型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和谐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要求,把和谐化建设提升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的南亚之行成为中国和谐外交的“试验田”,这片“试验田”超越传统“零和”博弈.体现了实现地区共赢的和谐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出版单位和编辑部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责任单位和责任部门,必须首先发展和维护和谐文化,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体现和谐文化的优质出版物并奉献给社会。而单位和部门内部的文化是否和谐,一个重要标志,要看是否形成了有利于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机制和环境,尤其要看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发现、培养、吸引、用好、支持和保护人才是否已经制度化,这一制度是否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彭州市建立农村“和谐家庭档案”的基本情况、效果、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和谐家庭档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杨玲  丘苑新 《新闻世界》2009,(3):122-1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充分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5.
刘川 《传媒观察》2007,(12):39-4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在谈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时,总书记又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良风正气,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巨大而独特的作用。地方党报作为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舆论导向器,更应把营造和谐的语境作为引领舆论之基。  相似文献   

16.
杨允仙 《图书馆》2007,(3):114-116
部室主任在图书馆管理中承担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并参与读者服务的职责,是图书馆团队和谐的中坚力量,其职责履行、角色的定位和实现,能使团队内的差异相容程度增高,对促进图书馆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昌粼 《兰台世界》2014,(3):140-141
春秋时期,晏婴提出了“心平德和”的思想,将音乐欣赏与治国之道联系起来。这一思想认为,乐音的和谐能够使得音乐更为美妙,君主若懂得欣赏和谐之乐并以乐理为准治理国家,就可以达到“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选择,是我国未来的总的发展目标。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撑,而和谐文化的建构必然伴随着对不和谐文化的清理与解构。在信息高度扩散的“后信息时代”,新闻传媒对和谐舆论场的建构必然包含对民意的尊重、集台与梳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舆论环境的形势下,有人认为,和谐社会不需要舆论监督.甚至有人把舆论监督视为和谐社会的杂音、岔音和噪音,把舆论监督说成是“添乱”和“找麻烦”.有的还给扣上破坏和谐安定的帽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目标,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实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使中国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位置,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既要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把档案文化融人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档案文化在创新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为大局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