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地、校企合作"是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采取"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围绕地方、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适合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之路,以寻求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互动双赢机制,既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是高职学校办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商州电解铝集团公司住实施企校合作中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企校联合办学接收学生2000余人,员工继续教育258人,一大批有学历、技能精、业务强的员工队伍在企业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兴专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主动与新兴产业类企业共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如“借船出海”式、“借鸡下蛋”式、“借梯上楼”式、“葵一蟹共生”武、“筑巢引凤”式;基于校企合作,构建了“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三个对接”:通过“产业驱动”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校、企二个办学主体的“融合”,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通过“岗课一体”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4.
唐华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3):76-77,87
高职院校拓展企业在学院招生、专业设置、课程选定等方面的合作空间,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是展开深层次校企合作的重要工作。校企合作应以学生为主体,用人单位为主导,坚持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采用分段式,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进行,使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企旺校兴",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中厂”是其中最值得研究和尝试的校企合作模式。文章剖析“校中厂”实施过程中的企业选取、双方责任、长效运行机制、发展路线等几个关键问题,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行业的“校中厂”合作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校中厂”的合作可以促成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受益,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厂搬进校园,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也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生在“校中厂”校企合作中实现了“双身份”,企业在“校中厂”校企合作中实现了“双效益”,学校在“校中厂”校企合作中实现了“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深化校企合作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一位两体”的教学模式,营造“校中厂”的实践环境,推进校企有效对接,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专业的产业服务能力,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连云港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是一个由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化运作,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实现政、校、行、企线上对接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从连云港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入手,对其功能定位、组成框架及市场化运作等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为进一步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成功率与实效性提供用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是实现高职教育的有效教学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实训与岗位挂钩,校企合作可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达到高等职业技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闽台“校校企”项目是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综合性项目,自推出以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闽台职业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自然有些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为视角,从三方参与主体的角度剖析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设立校企合作服务机构,实现高校与台资企业在合作开发高职课程中的机制创新和效率最大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实质的趋近于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因诸多原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校企合作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企业采用学费比例分成建立"校中厂"等有效方式,实现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真正融合,达到产教一体化。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性,确保学校、企业、学生多赢。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校产、校地合作是当前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既能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必将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阐述了当前校企、校产、校地合作的内涵和现状,结合当前已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要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办学,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先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实现了与IT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4.
要搞好校企合作,须根据企业需要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制定企业参与的考核和实习机制,实现企业岗位要求与教学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15.
"校热企冷"问题是我国高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院校企合作的工作实践,本文从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意见。对校企合作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市场调查,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实施校企合作九口对接——产业与专业对接、岗位与课程对接、基地与车间对接、用人单位与评估制度对接、技术能手与师资对接、工种与培训对接、生产与科研对接、厂长与班子对接、企业与育人对接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力实施校企合作战略,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而驻校企业(即“校中厂”)是校企合作的典型代表,是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七家驻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出了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政企校合作作为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高职动漫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对比政企校合作优势,探讨政企校背景下高职动漫类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有利于强化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人才供给与企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达到专业技能培养与科学人文素质的有力提升。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支持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不够规范;企业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人才培养难与企业对接;高职院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其人才培养难以达到企业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加大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支持;企业转变合作观念,对接人才培养转型;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达至人才培养要求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为例,指出了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从学校、专业、课程和培养目标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学校建设要体现厂中有校、校中有厂,校企一体,建成工厂式学院;专业建设要与学校自有产业、本地产业良性互动,做到产业促进专业,专业带动产业,办成产业式专业;课程开发上要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重排课程内容,形成技能式课程;从而实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