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丝不挂"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赤身裸体,但这个意义相对晚出,《汉语大词典》在这一义项下,引用的例证是宋代杨万里的《清晓洪泽放闸》诗。其实,这一成语最早源于汉译佛经,原本形式为"寸丝不挂",此外,还有"一缕不挂"、"一丝不著"、"不挂一丝"、"不挂寸丝"、"不挂一缕"等形式,由于类推机制的作用等原因,最终,确定为"一丝不挂"。  相似文献   

2.
天女散花     
这出戏开场时,四大金刚最先出来。如果读过《西游记》,你一定会知道他们的名字: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他们脸上都戴着花花绿绿的面具,手里各自拿着宝剑、伞、琵琶、蛇。  相似文献   

3.
利用Flash制作的天女散花动画的效果是:鼠标划过之处,无数花朵散落下来并渐淡,似天女散花.看上去赏心悦目。制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很多人将语法研究中的“本位”一词简单地俗解成“基本单位”,这是不对的。文中对“本位”和“基本单位”两个术语作了力所能及的考辨,找到了造成这种俗解的一些原因,并由此联想到任何科学研究中所必须的“考源”精神。  相似文献   

5.
北方方言里知道、知不道实际上该记作知到、知不到。汉语史上较早出现了知道一词(语),导致此后出现在口语中表知义的知到因讹而记作知道。后来,这一形式的标准化又反过来阻碍了知不到的发展,从而导致不知道的最终胜出,乃至今天知不到(知不道)只见于个别方言口语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和谐"一词的内涵及发展,通过文献用例,证明《汉语大词典》、《辞源》所收的书证是晚出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不确。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和谐"一词的内涵及发展,通过文献用例,证明《汉语大词典》、《辞源》所收的书证是晚出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不确。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愿景下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是当前国内、国际经济互通发展中,文化互通的必要产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再次提出,除了经济的互通外,文化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关于北魏音乐形态的历史考源,是将古丝绸之路上传入北魏的音乐形态,以及鲜卑少数民族政权对汉音乐文化的吸收融合为对象,进行的探究,也是"一带一路"发展思潮下,对于北魏音乐与"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商城方言常用词“就”现多被记音为“斗[t?u51]”。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发现商城方言“斗[t?u51]”的本字为“就”,应是方言词文白异读的当代遗存。通过“就”与“斗”的古音及其演变考察、普通话“就”与商城方言“斗[t?u51]”在当今各种语境下的词义对比及对应关系考辨,可进一步确定“就”为“斗[t?u51]”之本字。  相似文献   

10.
有关秋瑾的研究,学术界大都集中于她的婚姻、革命思想等议题;但有关她革命思想中的民族意识的研究,一直被忽略.通过研读秋瑾的作品,考察时代环境,总结出秋瑾的民族意识起源于官宦世家、文化传承、时代环境、现实遭遇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魏了翁寿词创作之多,堪称中国词人之首.对此,前人颇有微词.魏了翁寿词创作的源头与中国浓厚的礼仪文化积淀、宋代理学思想的兴起以及先秦儒家就倡导的"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息息相关,而这些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正是我们解读魏了翁寿词必不可少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一些辞书在给成语“倾城倾国”释义时,认为其本义原指“君主迷恋女色而亡国”。对此,本文不以为然,并在稽考古籍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该成语的本义当指“使一城一国之人倾心而爱悦之”  相似文献   

13.
"嚼蛆"一词活跃于西南官话等多个方言区,各家对其理据历来说法不一。本文爬梳近代白话文献,认为"嚼"有吐出义,而"蛆"在六朝以降就比喻为废话或坏话,"嚼蛆"是由字面义"吐出废话或坏话",引申用作骂人胡说,瞎说。  相似文献   

14.
手风琴自从20世纪走进我国音乐界,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手风琴的音乐创作经历了从初期到发展最终走向多元化历程。李遇秋是我国著名的手风琴音乐家,在我国的手风琴发展和突破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李遇秋老师的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进行分析,对中国手风琴艺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谢昌翌 《语文知识》2002,(10):17-17
为了表达对人思念的殷切,人们常用成语“一日三秋”来形容。但这个成语如何解释,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请看下列释义: 1、[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之切。三 秋,三个秋天。《诗·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三秋]义项②三季,九个月。《诗 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以上见《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7月修订第1版)。 3、[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语出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  相似文献   

16.
<正>●说闹觉余:见其他人有说有笑打打闹闹,感觉自己很多余。●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拆穿了吧。潜台词:放你(他)一马。●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细思恐极:仔细思想之后,觉得恐怖之极。●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意、故训、实际用例等多角度论证了成语"凤凰来仪"中的"仪"不能作名词"仪容"解释,也不能增字解释为"有容仪",而是动词"来"、"至"的意思。理清了错误释义的来源,驳正了有关辞书、文献中的误释。  相似文献   

18.
"高瞻远瞩"是一个常用成语.但在多部成语词典中,对"高瞻"、"远瞩"的释义存在差异,从而对整个成语的释义产生了影响.根据意义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站得高,看得远.第二类: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注视.第三类:看得高远.究竟应该怎样释义,本文拟从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语法结构及语义发展等方面探讨"高瞻"、"远瞩"和"高瞻远瞩"应有的释义.  相似文献   

19.
《圣经》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被称之为人类共同的经典和西方世界共同的指南。然而《圣经》中究竟是否提到过中国呢?在《圣经》中中国是何种称谓呢?本文将以历史的、宗教的和文化的视野,探寻china一词的来源和圣经对中国的预言,从而加深对《圣经》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发展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词人周密现存笔记中的百科名物民俗词目众多,关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探索民俗词语的内部理据,釐清其流变历程,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继承吸收传统文化。本文以周密笔记中五个与民俗紧密相关的词条为例,对其进行考源溯流,揭示周氏笔记研究的语言学及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