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挽救国家危亡并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梁启超大力宣扬其兴女学思想并力行兴女学实践。他认为兴女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不仅可培养新型贤妻、良母、生利者,而且能开民智、培养新民,为当时的救国以及强国富民做出贡献。尽管其兴女学思想存在着种种局限,但在中国的女子教育史、思想史和近代化史上仍占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可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把兴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是晚清女权运动的特色。文章着重探讨在民族危亡时刻女学兴起缘由以及它所带来的女性主义思想启蒙。这种启蒙相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有它自身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推动下,遵义教育逐步地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变迁,从开蒙学到兴女学,从职业教育到社会教育的发展,笔者针对这一变迁历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年“兴女学”思潮是晚清社会思潮中的闪亮之点.当时先进分子从强国强种、男女平权、造就新国民等角度申论兴办女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建立各类女校、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各项主张,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兴女学”思潮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反映,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明确提出了兴办女学的主张,论证了兴女学是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达到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戊戌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想对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张耀曾以"崇实"为笔名在《云南》杂志上发表了《滇省宜急兴公学》、《论滇省当兴女学》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其旨在通过教育救云南救中国的教育思想。张耀曾的教育思想包括: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社会智识,急兴公学,兴办女学,创办半日学堂、夜学堂、学会等,对唤醒云南人民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以及普及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女性权利思想有一个由女学到女权的建构过程,该过程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时局变化相终始。他的反缠足、兴女学、禁早婚、倡女权,都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解读梁女权思想之意义,要将其置于晚清视野之下。还须看到,梁的女性权利思想与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也有切合之处。  相似文献   

8.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1840-1919)妇女解放思想是以戒缠足和兴女学为核心内容的。那么,在这个历史阶段中,首先提出这样的妇女解放主张的究竟是哪派人?有学者认为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其实,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很有限度的,并未达到近代思想的深度。而活跃在19世纪70至90年代的早期维新派,吸收西方男女平等思想,批判旧中国有关妇女的种种恶俗,大力提倡戒缠足、兴女学等主张,与太平天国的提法有本质的不同,而与戊戌维新时期及以后的近代知识分子所提出的妇女解放思想完全一致,因而,我们认为,最初提出具有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主张的是早期维新派。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女学观是其维新改良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独树一帜。以作新民为第一急务,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兴学校为第一政事,办女学“为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女子是可以受教育的,女子需要受教育,要让女子接受新式教育。唯有通过新式女子教育,才能造就智开、平等、自立、宜家、善种的女“新民”,而“新民”的核心素质应该为“民德”、“民智”、“民力”。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女子教育在教会、官方和民间的推动下打破了男子独享教育的特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逐渐被国人所关注和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逐步被历史所抛弃。由于历史的推动,清季形成了一股兴办女学的思潮,女子教育运动得以开展,兴办女学在清季蔚然成风。然而,兴办女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女子教育在教会、官方和民间的推动下打破了男子独享教育的特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逐渐被国人所关注和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逐步被历史所抛弃.由于历史的推动,清季形成了一股兴办女学的思潮,女子教育运动得以开展,兴办女学在清季蔚然成风.然而,兴办女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妇女教育实践(1840-1949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8 4 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 194 9年新中国的成立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与此同时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和思潮带动了兴女学、女学纳入教育体制、教会办女校和女子留学等社会实践。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奋斗 ,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然而从受教育的总的状况看 ,到 194 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 ,90 %的中国妇女仍是文盲。因而 ,将解决妇女教育方面的艰巨任务留给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 ,一批先进女性开始觉醒 ,并为争取自身的解放奔走呼号。在她们中间 ,吕碧城是一位杰出代表。她积极主张“兴女权”,并且将“兴女学”视为女权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在两性问题上她采取了冷静的态度 ,因而其思想具有平和的特色 ,并以其易于实践的特点在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碧城不仅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 ,她本人也随处体现着新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第四中学的前身是全省闻名的周南女中。1905年(清光绪31年)2月,在全国废科举、兴新学的热潮中,著名教育家朱剑凡先生将长沙泰安里私宅中的半边园林辟为校舍,创办了一所女学,为免遭清政府查封,定名为周氏家塾,办有师范班,  相似文献   

15.
在饱受列强欺凌的近代中国,妇女问题成为了一个“隐喻”,是男性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媒介。梁启超等启蒙知识分子在强国保种的目的下倡言戒缠足与兴女学为主的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希望在唤醒性别觉醒的过程中构建有关民族、国家的设想。而那些被唤醒的近代妇女不仅仅甘于做民族国家话语的载体,她们在传统社会嬗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女性身份认同和角色扮演,在重新塑造自己角色和身份的过程中也在改变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唐群英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权运动领袖 ,她率先加入同盟会 ,影响了一大批妇女人才 ,在当时形成了一支重要的妇女革命力量 ;他领导组织了民初妇女参政运动 ,使中国近代女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她办女报 ,兴女学 ,唤醒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觉悟 ,亦为女权运动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妇女人才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国人开始意识到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育的不发达,而此时日本的近代化教育方兴未艾,所以“以日为师”逐渐成为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选择,女性期刊也不例外。清末民初女性期刊在兴女学、提倡科学生活和提高女性国民意识三大方面存在着对日本明治政府女子教育理念的效仿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徐敢良 《文教资料》2006,(21):28-29
中国古代虽有女教,但无女学,没有正式的女子学校教育。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兴办教会女学,在其启蒙下,妇女的教育权利及其自身价值逐步被国人关注。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缓慢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历史考察,揭示了中国女性教育在近代的发展脉络。进而指出:戊戌年间足近代女学的发端时期;20世纪初是近代女学的发展时期;1907年至民国初年是女学在制度上的确立时期;新文化运动期间是通过新旧伦理观念的论战而使女学得到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林纤的女权意识,典型地表现出维新派人士文化观念新旧杂陈的特点.他一方面支持兴女学、倡女权,另一方面又提醒女性在婚恋中要"律之以礼".林纾所说的"礼"固然未可全盘否定,但其中确有一些明显的属于封建礼教的内容.唯其如此,在涉及妇女解放的诸多问题上林纾与五四新文化派之间均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