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单元内容简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亲情·家庭”为主题,安排了一篇识字课和《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四篇课文,其中,有三字经,有儿歌,有故事;语文园地中还安排了“读读背背”《鞋》、口语交际等。  相似文献   

2.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题,选编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述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两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了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首次登月的过程。所有的文字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语文天地”通过做摘录笔记、填写成语、自读古代诗人明月寄情的诗句、品味近代文学大家的写月名篇等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看月亮,说月亮,写月亮”的系列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春花 《广西教育》2013,(45):56-56,64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相似文献   

4.
“美的毁灭”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代表作《莎乐美》所表现出的悲剧主题。本文就这一主题,从美、恶、毁灭三方面着手。对作品进行了分析、欣赏。其中,主要是通过“月亮”这个既是美的意象又是死亡的意象来阐释全文。  相似文献   

5.
二月河。著名历史小说作家。40岁开始文学创作,现为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以《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巨著而名满天下。其中《雍正皇帝》曾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提起二月河.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是根据二月河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改编的。人们称二月河是写皇帝的“专业户”.是闻名遐迩的大作家。还有人说,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读者.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观众。2000年.  相似文献   

7.
《离骚》是中国爱国主题文学的源头之一.而具有同样忧患意识的《荷塘月色》虽是散文,却以蕴涵诗的意味为特点,这不仅体现为清雅的文字,如画的意境,更表现在对《离骚》文学传统从思想到手法的继承上,以“美政”理想为主题,以“自我幻化”组结构,以“香草美人”作意象,成就了朱自清深沉而浪漫的诗人情怀。  相似文献   

8.
合肥的地名语源见于史籍的有多种解释,其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之说得到较多认同,但对于施水(南肥河)如何与肥水(东肥河)相合却一直未能澄清。“施合于肥”是通过两河之间的一条古代运河实现的。这条被称为“巢肥运河”的古河道在史籍和传说中可以找到印记,在当地存有遗迹。它支持了《水经注》的说法,为合肥的地名语源提供了一种比较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你是一条河》撕裂了因母亲自身性格缺陷、文化教养所带来的子女的悲剧性命运和家庭生活的愚昧落后,也撕去了贴在“母亲”身的神圣标签。它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非营利性”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法规体制下,教育机构是“非营利性”的.这一规定主要是指我国《教育法》第25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此基础上,现行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6条和《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第5条,都重申了教育“非营利性”原则。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到底具有什么可操作性的含义,并没有一个正式的立法解释。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开头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河”怎么解释,许多注书都不置一词。人们都认为:在上古,“河”是专指黄河的。比如《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的“河”就是专指黄河的。据此,有人认定此处的“河”也毫无疑问是专指黄河的。  相似文献   

12.
风流百世诗三百.文采千秋事万千。翻开《诗经》,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爱情难得的惆怅迷茫.有名无名的河流旁.上演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足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某校举行新课改公开课研讨活动,一教师以“月亮”为专题进行探究式教学。看得出,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有备而上。课堂上学生手拿软盘纷纷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我搜集了月亮的别称,有婵娟、玉兔、广寒宫……”“我探究了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古代写月的诗歌是很多的,我从网上下载了几十首,有《静夜思》《明月几时有》等”几个认真灵活的学生娴熟地操作着鼠标,  相似文献   

14.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有些老师将“月亮地下”解释为“月亮底下”。这是不对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丽辉 《现代语文》2006,(12):107-108
据悉,西安一读在某报刊登的优秀高考作中发现,有一篇抄袭作《豆角月亮》得了满分。这篇作在整体构思与情节上都与《故事会》中的《弯弯的月亮》一相同,社会各界对“抄袭作高考得满分”争相发表看法。资深教育家、北京大学中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但更不应放弃理想。”为了不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我想借用一个英语单词,把这种“抄袭作”称为“copy作”。  相似文献   

16.
历来说《诗》者,皆认为十五《国风》是按国别分的类,《商颂》《周颂》《鲁颂》也是如此;而对《大雅》《小雅》则另有说法.总之认为不是按地域来划分的类别。本文认为."综观《诗》的分别,可以发现它们应该是以地域为依据而划分的类别。在上古语言中,"雅"与"夏"相通.或互相连续.如“雅夏”.因此.这就是现在的“亚细亚”一词的来源。“大夏”就是《大雅》.“大夏”也就是“古希腊”.“小亚细亚”就是《小雅》。周武王前的西周.面对中原.背靠大夏,成为堪称中西合璧的广袤侯国。建立西周王朝后.很注意“采八方之音”.广泛搜集各地乐章.“大夏”和“小亚细亚”一带的音乐.对他们并不陌生.这就是在《诗》中出现《大雅》和《小雅》的历史背景。所以.正如同十五《国风》、三《颂》一样.《大雅》《小雅》名称也是源于地域而分的类。  相似文献   

17.
月球概述     
孙晶 《初中生辅导》2014,(12):41-43
同学们还记得那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对月亮赞赏有佳,并对月亮寄语了相思之情。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楚辞》等书籍中。  相似文献   

18.
月近人     
干百年来.在破晓与入暮的交替中,人们无不膜拜于太阳那驱散暗夜与阴凉、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强大魅力。可我尤钟情于孤寂、深邃的月的魅力。 太阳固然值得人们膜拜,可在无尽的黑暗中,却是月亮独自一身,凭其微弱的光,同黑夜周旋、搏斗,如《刺客列传》、《战国策》中的那一名名孤胆侠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著与勇猛。相比太阳的高不可及,月亮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独具人性中温润、真诚、勇敢、执著之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1,(21):158-159
作家二月河新著、凌晓编选的散文随笔《随性随缘》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河风(二月河迷)”们可以先睹为快。二月河在创作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长篇历史小说后,  相似文献   

20.
许军 《小学语文》2012,(11):58-61
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它也给小学语文教材带来了许多意味。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的稚趣,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的忧伤,还有清寒,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中国文人对月亮情有独钟,他们以款款深情和精妙神思,赋予了月亮丰富的变幻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