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蕾 《山东教育》2004,(36):22-23
自我表现欲,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是个人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每个孩子都有表现欲,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孩子能唱会跳,善于表演;有的孩子时常无故大喊大叫;有的孩子甚至动手打人。孩子们的表现欲显得幼稚、盲目、  相似文献   

2.
成人“逗”孩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方式方法也很多.合理的“逗”孩子方式,可以促进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际.但不合理的“逗”孩子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之产生厌烦感,造成隔阂.成人要做到理解孩子,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逗”孩子行为.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免受“被逗之苦”.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06,(3):48-48
朝阳老师: 我的孩子平时安静,家中来了客人,听话的孩子一反常态,大吵大闹,要这要那,一刻也不停,但客人一走,他也好象闹累了,安静下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该咋办?重庆市渝中区某幼儿园家长 王兴渝  相似文献   

4.
戴红 《宁夏教育》2009,(5):78-78
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家长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这样对孩子心理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  相似文献   

5.
你的孩子有能力处理紧急事故吗?你的儿女知道避开危险吗?只告诉孩子要提防陌生人,遇到火警不要惊慌失措是不够的。你一定要清楚明确地告诉他们,碰到危险情况时该要做些什么和不应该做些什么。你教他们些固然重要,但你跟他们说话时的态度也是个关键。你应解释得多么深入,当然要看你儿女的年龄,但是不管年龄大小,以下的原则都能适用:·说话的语言一定要肯定,不能吓怕他们。·假设一个你的孩子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讲给他听,问他应该怎么办。说错了不要让他感到难为情,但是一定要帮助他们明了错误行动可能招致的不良后果。把你们的一问一答当成游…  相似文献   

6.
我经常听到家长或者是教师的抱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怎么就那么“调皮捣蛋”不让人省心呢?孩子调皮捣蛋好不好,要不要管.现在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认为,不管还不乱了套:一种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不用管;第三种.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7.
成人“逗孩子”是常见的社会现象,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包括身体层面、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逗乐行为.从文化的角度剖析可以发现,逗乐行为中包含了民间的儿童心理学;满足了成人的权威心理和“好大人”心理需要;消解了人性中的善恶,逃脱了道德观的稽查.逗乐行为也是不公平的,它让成人感到其乐无穷,但却让孩子感觉其“涩”无比.减少、消除或者杜绝逗乐行为,成人要教育孩子大声说“不”,要自我觉察与反省,承担保护儿童的责任,从而使孩子免受被“逗”之苦,为儿童的成长护航.  相似文献   

8.
“你永远不要与陌生人交谈,因为他们会伤害你,除非他们是好人。”6岁的小雅郑重其事地“叮嘱”我。“你怎么辨别陌生人是好是坏呢?”我问小雅。  相似文献   

9.
万晓红 《山东教育》2012,(15):43-44
瑞瑞常常有"人来疯"现象,当着我们大人的面,经常会欺负年龄小的孩子,或是上蹿下跳,弄得我们很尴尬。我回家也会批评、教育他,可是收效却不大。一天下午,我来接他,本来已走到大门口的瑞瑞,却飞快地跑回去抢一个正在玩沙小姐姐的铲子。抢铲子的行为没有得逞,就回手打了姐姐一拳。我让他道歉,他马上使出了"杀手锏"——哭。对待瑞瑞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10.
一日,我去朋友家,适逢朋友在训斥3岁多的儿子:“以后不许你乱画,你看墙上、地上脏不脏?”孩子哭了。  相似文献   

11.
做父母的,每每有这种感受:家中来人,你谈兴正浓,孩子却问这要那、大叫大吼、乱扔玩具。你谈得越投入,他闹得越厉害。对此虽然客人总是宽容地笑笑,大度地说一声:“孩子都这样!”可我们总感到脸上无光,待客人一走,便迫不及待地想教训一下孩子,可再看看孩子已恢复平时温顺可爱的神态,便又不忍“下手”了。等再有客人来时,孩子又会故态复萌、旧技重演。真是叫人头疼。  相似文献   

12.
陆恪 《家长》2010,(1):26-27
每一个人都有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要注意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13.
学会表扬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表扬、称赞、夸奖就象阳光对小草,溪水对鱼儿一样重要。表扬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去上进。我们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家长们总希望孩子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千方百计的在孩子身上找所谓的“缺点”、“毛病”,以此来发现孩子的不足,进行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4.
学会表扬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表扬、称赞、夸奖就象阳光对小草,溪水对鱼儿一样重要。表扬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去上进。我们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家长们总希望孩子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千方百计的在孩子身上找所谓的“缺点”、“毛病”,以此来发现孩子的不足,进行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5.
李相云 《今日教育》2007,(11):36-37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总喜欢问关于世界的“哲学”问题:从“是什么、怎么样”一直问到无数个“为什么”。如我的孩子在6岁左右的时候曾问过我这样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的血为什么是红色而不是其他颜色的?  相似文献   

16.
动手操作是孩子早期的实践活动,孩子缺少这一前提,今后的成长发展也就不可想象。孩子很小就有“自己来”的愿望,从蹒跚学步开始,尽管跌跌撞撞,也不肯让大人牵拽。幼儿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便成为儿童的一大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来访者自述 我今年10岁,来自农村,是家里的长女。父母为了生弟弟,在我出生后不久就把我送到小姨家。姨夫和小姨对我特别好,宠爱有加,我也感觉很幸福,一直视他们为亲生父母。我在小姨家一直长到7岁,上小学时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但感觉父母就像陌生人,没有一点感情。我心里惦记着小姨一家,想回到他们身边,可每次流露此意父母都不高兴,说我忘本,有时甚至会拳脚相加。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刘学军 《父母必读》2010,(12):127-127
3-5岁 客人一来,他就很有表现欲,大喊大叫,还不断地展示“攀脚功夫”,简直像个小疯子!弄得大人们很尴尬。平时在家很乖的.偏偏此时显得没教养,该怎么管呢?  相似文献   

19.
史峰 《家庭教育》2007,(5S):19-19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权拥有一处可以躲避责问的空间。只有拥有了这个空间,孩子的心灵才有可能得以喘息,然后渐渐归于正道。[编按]  相似文献   

20.
黄敏 《四川教育》2007,(11):39-40
下课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孩子们却围在我身边:"老师,你还不知道我脑子里形成的画面呢!""老师,我……"我微笑着、欣赏着,不禁有些惊讶了:今天我的心情怎么这么好?孩子们的表现欲怎么这么强?也许这就是"悦"读的魅力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