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的内容,应当是语言和文学.如果说“文”指文字,那么文字只是语言的一种载体,原则上没有超出语言的范畴.倒是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艺术形式,与语言有甚大区别,有资格和它并列.文学是语言艺术,它以语言为创作的手段.所以“语”和“文”二者之中,应当说第一性的是语,即语言.而文学是以之为基础的一种“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每个在社会上生存的人,都离不开它.即如哑巴,不能使用最为便利的有声语言,也要采用文字或其它变通方式例如手语等语言.文学则不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罢,艺…  相似文献   

2.
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品,它以语言的手段来表现万事万物,是一种创生性语言,是在心理场中生存的一种超越各个意象的具体属性之和的新质。诗的语言作为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它是意象符号的符号,具有“内指性”。海德格尔认为“日常语言”重在工具性,而“诗的语言”重在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本质上是一种“言外之言”、“无言之言”,是诗人心中丰富、深刻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一切其它要素都要借助于语言,离不开语言。因此,小说教学也要分析它的语言。怎样分析小说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下面谈几种人物语言的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以语言为工具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有人把语言称为“文学的仪表”、“文学的第一要素”。那么,作为语言形式的语音,无疑是这“要素”之要素,“仪表”之仪表了。常言道:“三分人相七分份,丑妞儿扮成花小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容貌要靠服饰的装点。“丑妞儿”之所以能打扮成“花小旦”,是因为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在其适应内容的时候,对内容的表现往往起着积极的作用,文学作品自然也不  相似文献   

6.
关于“散文”,在“文学”这一概念没有明确,即文学与非文学没有划清界限的时候,它自古与骈文、韵文相对,是就文章的媒介——语言而对篇章的划分。与骈文相对的“散文”,是指凡不用对偶句写成的散行文字,如唐以来的古文。与韵文相对的“散  相似文献   

7.
邵凤森 《现代语文》2008,(3):105-105
《现代语文》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它密切关注语言、文学及中学语文教学的最新发展,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特色,体现大语文观念,服务于母语教学及社会语言运用,设有“教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三大板块。与优秀文本对话,与典型人物交流,解读精美课文,赏析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8.
《圣经》语言的通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风格的研究是圣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圣经”语言风格的主要特点是通俗性,而这一特点与它的宗教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圣经”语言的通俗性通过用词、修辞手法及句式结构等手段得到实现。“圣经”的语言对英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语言风格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语言是文学的基础,当然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文学语言的积累,学生将常常处于“有口难开”的“失语”状态。有所感觉、感触、感悟但表达不出、表达不清,更妄论表达精彩。作文的语言并不是普通的日常口语,它讲求文字性、审美性,因此需要学生的注意积累和努力创造,我们总是鼓励学生背诵积累好词佳句、名言名段,以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充实“语言的弹药库”。这当然是很必要的,但作文不是靠“背”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应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是审美能力形成的基础,因为“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审美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与语言有关。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雪,但形式上没有一字写雪,因为有了“忽如”二字,这就使它后面的内容成了虚拟。诗句的意义来源于它的语言组合。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认为,文学由三个要素构成。他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的第二个要素是主题。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比较注重古代修辞理论的学者,因此,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朱自清在《文学与语言》一文中说:“比喻在口语中我们常常用到它,但在文学中,比喻尤其重要.”他在《文学与语言》中还说:“山头、山脚都是比喻,用惯了便不觉得.”“比喻是文学的重要一部分,它的来源有二:改变旧的,或创造新的.诗人与文人必须常常制造比喻、改造比喻.”因此,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  相似文献   

13.
“诗性语言是文学语言中的奇葩。”它来源于文学标准语 ,但又不能一味遵循标准语。它是文学标准语的偏移、扭曲、变形和陌生化。“诗性语言”是作家特别是诗人的至爱 ,作为文学欣赏者也应尤其关注。因此 ,我将用中国诗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为例来阐述一下“诗性语言”的特点。一、表象的鲜明性何谓“表象” ?表象是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它包括物象和人象。诗人正是通过选择表象来表情达意的。表象并非诗歌所特有 ,但诗歌的表象尤为多而鲜明。从宋代大文豪苏轼评王维诗的两句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就可知道一首诗就可构…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最早提出“白话文学”理论的文学革命倡导者,他的《白话文学史》迎合了当时为“白话文学”正名的需求,他认为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先秦至唐宋的发展历程是民歌逐渐取代“庙堂的文学”而成为主流的过程,这是他用进化论观照文学得出的结论:同时,他认为平民文学是用“当时”的白话来反映民生疾苦的文学,它应当有助于“救济社会”、“补察时政”:文学形式的变化他认为是对文学的束缚,因而,他赞成宋人“做诗如说话”的主张,强调语言的通俗化与口语化,这也显示出他的文学评价标准的狭隘与偏颇,忽视了文学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他的这一写作功利性使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倾向性,但结合当时的时代,他的这一写作也确实有助于白话的主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下,新时期文学批评开始了语言观念的变革,其核心内容是从“工具论”向“本体论”的转变。有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与地位;语言的及物还是不及物;语言作为系统对言说的影响。新时期文学批评中语言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深层次地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我们今天文学批评中的很多话题都可以在这个变革中找到源头,它在众多话语中扮演了“元话语”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观念的变革改变了新时期文学与批评的方向,将其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部先军 《山东教育》2003,(14):29-29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艺作品不是陈述概念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同进入文化界的青年突击队员谈话》)。高尔基这句话主要指文学作品要描写出活生生的人物、景物,但也可借用它来说明语言的形象化问题,以指导初学者学会驾驭文学语言的能力。因此,对作为“第一要素”的文学的语言,首先强调的应该是它的“形象性”,其次才是简练。语言简练是使文章简短的手段,但是,如果一味片面地追求简练,甚至因字数的约束而放弃必要的铺陈与渲染,从而使文章失去了应有的艺术魅力,这显然是舍本逐末。文艺作品与一般说理文章不同。…  相似文献   

17.
程少波 《福建教育》2009,(11):25-27
《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一词的解释包含有“语言和文学”这一义项。李海林教授在“语文是什么”的讨论中提出“语文要素的层次结构”,认为“第一层是文章与文学,第二层是文化,第三层是语言”,并进而指出“文章和文学”是语文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文学经典教育中的所谓“标准答案”问题由来已久,迄今仍是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从语言与文学及其关系的规律和特点这一标准和角度,就大学文学经典教育是否应恪守“标准答案”问题,置于后现代语境给予理论的探讨。问题的提出,其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确是个问题。文章重在后现代语境中的“解构”,目的在于由此引起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文学化的电视是两种艺术语言手段——电视的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把画面作为整个电视文学有机的叙述语言的一部分。这包括对画面本身的运用——把形象的画面直接作为组构“文章”的词句;也包括画面语言与文学解说语言的揉合——形成“文章”整一、流畅的双重叙述语言结构。但如果处理不好,其文学语言是会与电视画面的“照相本性”相矛盾的。这种矛盾也就是文学解说语言与画面语言之间的矛盾:前者总是要把作者的主观意图贯注于画面语言的叙述之中,从而湮没了画面本身对物质现实的复现力、表现力。在这种情况下,画面很容易丧失它内在的独立的素质,而沦为文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散文属于文学文体。它被看成是一种介于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之间的文学形式,也被看作是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文学形式。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物言志,形散神聚”,因而在散文翻译时应辨证的处理好信与顺的关系,力求做到译文既神似又形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