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班幼儿音乐游戏素材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有纯粹在歌声中玩游戏的;有既有歌声也有乐曲的;还有在乐曲声中感受音乐的……这么多形式的音乐游戏素材应如何选择?一、音乐游戏素材的选择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听觉特点赞科夫的音乐教学理论告诉我们,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儿童的听觉表象。因此,对于音乐的选择是必须符合幼儿听觉发展的特点的。小班幼儿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能力较差。教师选择音乐时要选择旋律相对简单的音乐,让幼儿乐于听音乐,打开幼儿的听觉通道。以引导他们感受音乐旋律的情绪、节拍的恒定、速度的快慢变化为主。1.选择有效的音乐游戏素材让幼儿听辩音乐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欣赏教学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审美感染力的教育。针对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模仿、好兴、好趣等特点,我对幼儿音乐欣赏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通过肢体感知音乐。感受理解音乐形象单一的歌曲,学会根据歌曲所提及的内容理解歌曲含义,并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自由表现音乐。例如在让小班的孩子欣赏歌曲《白胖鸭》时,引导孩子听一听歌  相似文献   

3.
新教师的困惑:在带领小班幼儿做早操时,我发现幼儿虽然兴致很高,也会跟着音乐一起唱歌,但总是记不住动作,一些幼儿的动作离标准动作相差甚远。虽然我反复在前面做示范,也不断提醒幼儿注意动作,但都没有成效。我该怎样引导小班幼儿尽可能做出标准的早操动作,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4.
身体是个小乐队———小班音乐活动文/杨立梅活动设计与评析活动目标1引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2引导幼儿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3引导幼儿探索人体动作的声音。4引导幼儿开始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5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好品质。活动准备1...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是否能够运用声音的强弱进行音乐表现呢?一次音乐活动时,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让小班孩子学习看指挥分别用“大的声音或小的声音”(小班幼儿对“声音的强弱”能理解的一种说法)进行演唱。意外的是,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对音量的转换控制得不错,  相似文献   

6.
爱音乐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会很专注,会随着节奏进行系列的身体动作反应。而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所以,音乐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音乐教育形式。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崔小岚 《早期教育》2006,(10):40-40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空间概念差,不懂得排队,不能记住自己的位置,该如何引导他们排队呢?  相似文献   

8.
《快乐滑梯》是针对小班幼儿开设的一节自选音乐活动课,是一次在小班初期开展打击乐活动的有效尝试。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借助一个铃鼓、一段欢快的音乐、一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儿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等激发幼儿认识节奏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使用乐器并愉快地进行演奏,从而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案例再现】环节一:好玩的滑梯"宝宝们,喜欢玩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滑梯的呢?"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教学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小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理解能力较弱,想象力也不丰富,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还未形成。因此,在小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也是值得研究的。 一、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出现的主要问题 1.过于萎靡,对音乐漠然,表情麻木机械。 2.过于兴奋,不听指挥,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 3.不参与、不合作、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10.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指出“节奏就是音乐的感觉”.而“节奏”也正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要想让幼儿更好地进入音乐,理解和感受音乐,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如何培养其节奏感呢?以下是我在一些尝试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徐彩英 《考试周刊》2014,(14):190-190
<正>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它将教育教学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渗透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对于小班来说,音乐游戏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幼儿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快乐成长。一、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充分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而一个好的音乐游戏的开展,能让幼儿在理解游戏内容的基础上,在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的过  相似文献   

12.
周静 《考试周刊》2014,(39):193-194
<正>音乐在幼儿园中无处不在,和游戏一样,非常重要。在研究音乐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用孩子们可以接触、理解的内容引导、挖掘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有计划地展开。音乐是十分广泛的,分很多类型,在众多类型中我发现律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不管是小班还是大班,孩子们从未厌倦,音乐响起,孩子们就会本能地跟着音乐动起来,甚至根据音乐的不同感觉做简单的动作。我把律动分为以下几类展开研究。一、听赏律动在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幼儿做拍手、点头、踏脚等  相似文献   

13.
刚入园的幼儿情绪焦虑,易产生依恋、孤僻等消极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能很快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引导小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利用情绪感染、多通道感受、理解、多形式尝试表现等方法,培养幼儿的愉快情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乐活动。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创设环境,引导孩子们的情感,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能力,促进他们情感的表达,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汽车游戏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玩具是他们最喜爱的,怎样在玩玩具中发现科学的秘密?怎样有效地引导幼儿感受身边的科学、并充分体现玩中学的教育原则?这是我们一直探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薛敏  任娴娴 《早期教育》2003,(11):37-37
许多教师发现: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容易转移。如何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寻找自然的音乐 在对小班幼儿音乐启蒙之前,我们试图寻找最贴近幼儿,最易让幼儿接受的音乐。在几次碰壁后,我们发现最好听、最奇妙的音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鸟鸣声、刮风声、爆竹声、开门声,这些都是大自然中最活灵活现的音乐。于是《大自然奏鸣曲》成为我们音乐主题的第一节课。  相似文献   

17.
刘莉 《早期教育》2001,(7):35-35
音乐欣赏教学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小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理解能力较弱,想象力也不丰富,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还未形成。因此,在小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也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谁的主意好     
《学前教育》2008,(11):33-33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班文学活动“谁的主意好”,布置了场景:小兔的家。活动中,通过听、看、表演,幼儿很投入地体验了“小羊使劲捶”、“小猫用力踢”、“小鸭大声喊”、“小鸡轻轻敲”等不同的叫门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的主意好?幼儿异口同声回答:“小鸭的主意好。”  相似文献   

19.
幼儿韵律活动的核心是通过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引导其感受音乐的节律,从中获得愉悦,并通过自己身体的律动再现这种节律和表达自己的愉悦。开展小班韵律活动,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有节奏感和重复性的曲目,教师指导语言要具体、明确、适时,动作指导要从自然动作到模仿动作,再到表现动作,让小班幼儿的随乐节奏动作变得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在小班音乐活动中,一些抽象的音乐内容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遵循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幼儿好游戏的天性,采取游戏化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