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青年科技》2005,(4):22-23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常年北极科考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正式落成在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北极科考基地上。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范涛 《今日科苑》2005,(5):22-25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于北京时间2004年7月28日下午在新奥尔松正式启用。据第一任北极黄河站站长杨惠根介绍,中国北极科考站位于北纬78.55度,东经11.56度,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热土,目前,与中国北极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中国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一直在努力探寻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但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一些专家认为,恐龙大灭绝是6 500万年前的彗星撞地球导致的。而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恐龙灭绝是由海洋温度突然迅速下降造成的。科学家在对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化石和矿物质进行研究时发现,白垩纪时期,世界海洋  相似文献   

4.
1893年,当挪威著名探险家弗是迪奥夫&#183;南森驾驶由他亲自设计的前进(Fram)号开始利用浮冰漂浮横跨西伯利亚北部的诺登斯科德(Nordenskiold)群岛探险时,他和他的船只成了一种奇怪现象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挪威附近的北冰洋下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种数目不菲、处于冬眠状态的嗜热菌。这种细菌以细菌芽孢状态存在,在低于零摄氏度的海底冬眠。该项发现有可能使科学家有  相似文献   

6.
在挪威神话中,具有超人力量的半神半人的、训练有素的武士sigurd拥有一件魔力无边的斗篷。穿着它就可以起到隐身的作用,别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他可以来无影去无踪。千禧年以后,小学生哈利·波特也有一件类似的衣服,使他神出鬼没、神通广大,而深受全世界小朋友的喜爱。其实在现实世界里,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隐身术所需用的材料,并且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2006年5月27日,由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已成功发明了有发展前景的、完美无缺的、可制作隐身衣的一种新光学材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科技快递     
《百科知识》2013,(23):11-12
“雪人”又被称为“大脚怪”,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有关于雪人在喜马拉雅山脉出没的记录,一项最新的研究或许将能揭开“雪人”之谜。英国研究人员对“雪人”毛发样本进行DNA检测,并把结果与数据库中的其他动物基因进行对比。毛发来自于两种未知动物,一种是在喜马拉雅地区西部的拉达克发现的,另一种是在东部的不丹发现的。对比结果显示,其中一个样本与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发现的一个远古北极熊的基因非常匹配。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18):56-57
美科学家利用海豚研究与外星人交流通用语言 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海洋生物学家近年来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巴哈马群岛北部的一个大西洋斑点海豚群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交流的行为,希望能够以此为根据研究出一种地球人类与哺乳动物及太空外星人进行交流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9.
霸王龙身长8米,头颅有2米,是中生代凶残的恐龙。如今,挪威的科学家在北极岛屿上发现了一只远古海洋爬行动物的化石,其凶残程度比霸王龙更甚。  相似文献   

10.
正一提起北极,人们眼前出现的画面想必都是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和神出鬼没的爱斯基摩人。地球仪上,那里是一片蓝色,代表四季都不融化的冰封大洋。北极圈里不仅有世界最北端的城市,它还是一座禁止死亡的城市—死在这里是违法的!这就是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的朗伊尔。之所以推行“无死亡”政策,是由于当地的永久冻土使尸体无法分解,有可能导致致命的病毒被保留下来,酿成严重危害,所以早在70年前,当地的墓地就已经不再接受新客户,重症和绝症病人必须送回挪威本土的医院去。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众》2013,(12):6-7
蛇是一种令人恐惧的高智商动物。从冰冷的北极到干旱自习沙漠,蛇的足迹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欧洲空间科学家计划将蛇的高智商用于探索二个环境更为恶劣的环境——火星地表。不过,他们派遣的并不是真正的蛇,而是挪威研究人员研制的机器蛇。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文化》2007,(2):39-39
2005年3月,美国和挪威科学家提出,大象和鹦鹉、海豚、某些鸣禽以及人类一样,具有模仿声音的能力。动物学家在肯尼亚发现了能模仿周围声音的大象,它发出的声音像非洲高速公路上卡车的隆隆声。而在瑞士一个公园,曾经与亚洲象生活在一起的一头非洲公象学会了亚洲象所特有的那种欢快叫声。  相似文献   

13.
安利 《百科知识》2004,(5):19-19
人们常说“世界真小”,但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多少年来世界各国专家都想拿出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如果说无论是一位澳大利亚警察、一位挪威兽医或是一位爱沙尼亚档案员,这些和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你都能辗转和他们联系上,你相信吗?这可不是凭空杜撰,美国科学家利用当今最时髦的互联网技术做了一项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传递,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联系上。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科学家(或曰科学工作者)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把鲜花、掌声和荣誉献给了科学家。这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科学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一种社会职业。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对于科学家这种社角色的社会期望。科学家不违反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有理由希望科学家的言行符合人们对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期望。有些科学家的言行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但也有一些科家的言行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我们不认为政治权力都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但我们必须承认政治权力有时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当…  相似文献   

15.
鱼缸里自由自在游动的金鱼看似无忧无虑,没有痛苦也没有记忆。然而挪威和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金鱼不仅有痛感,还能记住痛苦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到底是在退化,还是在继续不断完善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莫衷一是。近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了几位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科学家认为,在现代人之后可能会出现一种更为完善的新的人种。另外,由于Y性染色体的不断消失,男人作为一种物种有灭绝的可能,取而代之的将是另外一种第三性人。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在沙滩上感受到海风吹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海风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能源?最近,挪威科学家利用新的技术开发出一台建在海上的风力发电机,而且是世界上首台可以漂浮在大海上的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18.
除了采光,通风,窗户还能干什么用呢?现在科学家告诉你,窗户还可以用来当发电机! 不信吗?告诉你,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就与挪威一家公司一道,合作研发出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实际上就是一种贴膜,不过这种贴膜非同一般,贴膜的主要材料是一种透明化合物,在化合物里面,布满了一种直径10米左右的金属粒子。当然,这些金属纳米粒子在化合物里的摆放,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彼此之间,组成了一个整齐的矩阵。为了蓄电,这种贴膜必须吸收射到窗户上的光,但在金属纳米粒子的缝隙之间,光还能穿过玻璃,照射进房间里。当把这种特殊贴膜贴到玻璃窗上时,会让人感觉玻璃变成了有浅淡色彩的有色玻璃。  相似文献   

19.
1880年初,科学考察队第一次来到索科特拉岛。索科特拉岛是位于印度洋西北面的同名群岛上最大的一座岛屿,属也门共和国。该岛东西长120千米,南北不超过40千米,岛上地形为山地,有深谷。科学家们原本是想来这里收集各种矿石、动物和植物的标本,结果对植物的研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在沙滩上感受到海风吹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海风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能源?最近,挪威科学家利用新的技术开发出一台建在海上的风力发电机,而且是世界上首台可以漂浮在大海上的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