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理解常见实 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主要从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 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复习文言实词,要在这些常 见考查点上多下工夫。 一 古今异义 [知识精粹]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 种现象叫古今异义。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词义扩大。例如"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鸿  相似文献   

2.
正确地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是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一些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以词的含义去理解古义,这就会闹出笑话。要注意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的缩小。就是古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大,而今义反映的事物范围变小。如:①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而今义指"男子的配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第二册第六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的《基础知识》部分把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划分为五类: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我们认为,把向一种事物古今“名称说法改变”也归入古今异义范畴是没有  相似文献   

4.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主要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复习文言实词 ,要在这些常见考查点上多下功夫。一、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发展 ,同一个词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词义变化的基本途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例1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乃纵[反间]于燕B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 而城中[鼓噪]从之D 燕军[扰乱]奔走此题考查古今异…  相似文献   

7.
<正>形训,也称"以形索义""以形说义""据形说义",它是古代一种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训诂是全面解释文献语言以沟通古今语言隔阂的工作,从狭义上讲,就是解释词义)。如许慎《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男部》:"男,丈夫也。从田力,言男子力于田也。"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  相似文献   

8.
古今同形异义词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古今同是一个单音词,但词义不同①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赢:背负;今常用义为胜,与“输”相对。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司马迁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的词义,有的古今相同,有的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词义范围缩小的,词义范围扩大的,词义完全转移的几种情况。据此将初中文言文教材中古今词义容易混淆的一些词按统编教材顺序摘录出来,举例(也录用部分高中教材的例句)简析。(1)汤,热水:“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译文:等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又:“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义同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语言发生着迅速变化。在语言诸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中,尤以词汇特别是词义的变化十分显著。我们阅读古书时,往往因不明词的古义而难以通读。词义的变化有种种情况,有词义的引申、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等,这些变化是有轨迹可寻的,即能够清楚显现词义变化过程的。而有一些词,其古义和今义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判若两词,通常管这种词叫做同形异义词。下面举例说明。 (肮脏) 现代汉语(指现代普遍话,下同)中,“(?)(?)”义为不干净,比喻卑鄙、丑恶。如说:“两个人做了一笔肮脏的交易。”“这个人灵魂肮脏。”但在古代,这个词有“刚直不阿、坚贞不屈、意气高扬、不同凡俗”等意思。例如: (1)魏元忠后迁中丞大夫,中间忤旨犯权,累遭谴责,下狱穷词,每欲引决。辄忆相者之言,复自宽解,但益(?)言事,未尝屈其志而抑其辞。(《太平广记·定命录·魏元忠》)——大意是说魏元忠在政治上虽屡遭挫折,但锐气不减,仍刚直不屈毫无畏缩地上书言事,言辞之直率激烈不减当初。 (2)猛虎伏尺草,虽藏难避身,有如张  相似文献   

11.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有继承稳固的一面,又有发展变化的一面。例如天、地、人、手、牛、马等,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使用着、意义没有大的变化。另外有许多词,古代用它,现存也用它,意义却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后来成了河流的泛称。二是词义缩小,如“瓦”,古义是“土器已烧之名”,现在则专指砖瓦的瓦了。三是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却指鼻涕了。  相似文献   

12.
【考点导航】“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的范围,即:①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②《语文》课本及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特别是课本课后练习题中强调的实词;③重点是古今异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及感情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通假字,单音词和复音词(联绵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文中”(即语境)是正确理解含义的前提。“理解”是指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方式有“显”和“隐”之分:“显”是指判断加点实词含义的正误(或直接写出其含…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就象是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 ,语言就是那流淌的河水 ,将古老的文明由远古载入现在再送向未来。词则是组成河水的滴滴水珠 ,而包含于其中的词义象一个个有生命的细胞 :有生有死、有矛盾有运动 ,在运动中变化着自己的意义。这其中溶入了社会制度的更迭、生产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改变等诸多因素。本文在此掬起一捧清水 ,透析出它的古与今、继承与发展。一、古今词义的异同(一 )古今词义的改变1、词义的缩小与扩大将词义演变分为扩大、缩小两类 ,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最先提出来的 ,前人之述备矣。笔者认为词义的扩大与缩…  相似文献   

14.
古今词义不同,是由于发展和变化。我再三强调,研究古代汉语要有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有很多相同之点。在词义方面,有很多跟古汉语还是一样的,例如天、地、人、牛、马等。可是还有很多的词义不一样。我就讲词义,也就是词义的发展和变化。发展与变化不同。发展指的是一般所谓引申,就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字,原来没有这个意义,后来产生了新的意思,但是原来的意思还存在,这就是发展。例如“口”字,口是嘴的意思,指身体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说嘴不说“口”)。但后来有个引申意思,比如:山口、  相似文献   

15.
古今义浅说     
训诂学是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解释字义或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而作为语义基本单位的词义是纷繁复杂的。大量的词义随着时代的推进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对字词进行训诂时,有必要辨析古今词义。笔者在此试图以古义与今义为研究对象,说明古义与今义的含义,探讨古今义的差异,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反映了王引之重要的语言学思想:一、对词义的考辨,善于抓住本义特点.从形、音、义的网络中,寻绎出词义演变的脉络,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网络观;二、对词义的考辨,既有相关词语同步引申的共时的横向对比,又有词义交互感染引申的历时的纵向古今对比,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互染观;三、对词义的考辨,既注意古义,又注意今义,上下同义,古今并列,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平列观。  相似文献   

17.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古今的词义也必然相应有变化。古代的词义,有的是至今未变的,如:“人”“水”“牛”“羊”“山”等,绝大多数则发生大小不等的变化。变化大的,如“叔”,古义有“拾”的意思,《诗经、七目》“九目叔苴(qū)”(九月里拾麻籽),现则无此古义,只有“叔伯”的意思了。变化小的,如“劝”,古义为勉励、鼓励,《荀子》《劝学》篇中的“劝学”,即勉励、鼓励人们学习。现在“劝”是规劝、劝解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词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显著、最活跃的.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古今词义产生了差异.词义变异的状态是多种多样的,极其复杂的.其中有的扩大,有的缩小,有的转移;有的引申,有的分化;有的新义产生,排斥了原义,有的新义产生,新旧义并存;有的在这一时代是常用义,到了另一时代则转化为非常用义,有的则相反;凡此种种,纵横交错,纷纭繁复.词义变异的范围又是极其广泛的.词在长期发  相似文献   

19.
do用法小结     
do(does)既可以作实义动词,意为"做",也可以作为助动词来用。作助动词时,do(does)本身无词义,主要用法有:1.构成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后接动词原形)。例如:  相似文献   

20.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告诉我们两个信息 :一是“常见实词” ,主要指教材规定的340个实词 ,这是考查的范围。即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 ,单音词和复音词 (联绵词、偏义复词 ) ,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 ,常见的通假字 ,词类活用 (使动、意动、动词用做名词、名词用做形容词、名词用做状语等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也就是说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多义的 ,那么如何依据“语境”选择含义 ,也就是“在文中的含义”了。这是考查学生运用积累的文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