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情商是和智商相对的一个现代心理学概念,它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条件的总称.情商的培养就是要培养人正确地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地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地追求个性心理品质和精神上的完善.早在四十年代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新教育要“智情意”合一的观点,并强调要“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他所说的“情意”指的就是今天所谓的情商.的确,情商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是通向人生幸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它的培养就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良根 《贵州教育》2012,(13):32-35
情意领域的培养与发展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研究人员通常以举例的方式阐述"情意"的概念,如:情意就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都属于情意领域;情意就是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以外的、和情感联系比较紧密的那些内容,如兴趣、动机、态度、习惯、品德、鉴赏力等。布卢姆与克拉斯沃尔对情意的阐述是:  相似文献   

3.
情知互动教学的“知”是指认知,“情”是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心理因素。情知结合教育就是从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出发,把情和知两个客观过程统一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品德、智能、情意统一的教育。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重认知,又重情意,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情知交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一、积极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一群群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孩子。他们有着属于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学习经历。对于他们所熟悉的人物、事情及环境等因素,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兴趣,都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反…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小学教育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瘸腿”现象,即重“知”(重智力发展),而轻“情”,轻“意’,忽视非智力因素。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非但使我们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得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与认知是同时发展、贯穿始终、密不可分的,但又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解决懂不懂、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情感解决要不要学、爱不爱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问题。情知结合教育就是从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出发,把情和知两个客观过程统一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品德、智能、情意统一的教育,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重认知,又重情意,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情知交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一、注重情感因素,融洽师生关系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英语教学中,良好的情感能激发学生浓厚…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众所周知,非智力因素从表面看是不直接参加智力活动的,但其对创新意识的强化、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更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勇于创新”,从这个角度看,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教育教学研究中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辅助因素。英语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把学习比作一枚火箭的话,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就是这枚火箭的“能源库”。  相似文献   

8.
现就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学法指导,谈几点建议与大家商榷。 一、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潜移默化、旷日持久的积累过程。因此,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智力因素的发展,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和谐共振中相互促进,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尤为重要。 1.注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做法,赏识学生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唐媛 《江西教育》2005,(4):31-31,34
情知互动教学的“知”是指认知.“情”是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心理因素。情知结合教育就是从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出发,把情和知两个客观过程统一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品德、智能、情意统一的教育,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重认知,  相似文献   

10.
谈教育过程的“督促”和“鼓舞”功能殷少来(安徽太湖中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学生的内因来看,影响素质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其中非智力方面更起决定作用。教育过程的“督促”和“鼓舞”手段配合使用,对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就大多数人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用非智力因素去激活智力因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以“质变”和“升华”?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又叫EQ,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情商。正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优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苦心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黄艳华 《广东教育》2006,(10):51-52
情绪调动是采用一定的手段营造一种愉悦的宽松的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认识,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在学习中,学生如能有积极的情感参与,就犹如注入了一剂催化剂,将促使教学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当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意因素”),不断创设情境,激发情绪,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情绪,剌激兴趣解决的是学习的动力的问题。任何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从结构上分,语文教育包括三大块,一是知识教育;二是能力培养;第三,就是情意教育。而且,这三者相辅相承,互为一体,在教育实践中,不可能绝然区分开来。我们应该认定情意教育是一个比较模糊、比较宽泛的概念,总的来说,“情意”包括“情感”与“意念”(思想)这两个方面,但实际上又常常涉及到情绪、情调、情怀、意志、操守、政治以及审美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在教育实践中,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情意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得好,我认为有三个基本问题要讨论清楚。一、情意教育是师生双边  相似文献   

15.
张献武 《教育》2008,(1):52-53
河南省虞城县的韩宪臣老人和错误文字“过不去”的历史已经有40多年了。从他20多岁当语文老师起,他就和文字结下了“深厚”的情意。不过这种情意是建立在“挑错”和“纠错”的基础上的——用他的话说就是“一种有责任感的情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和文字的关系亦越来越密切,他几年前就开始给文字悉心建立的40多本、10多万条的“病院”就是很好的证明。日前,《教育》旬刊记者慕名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目的论意蕴李国榕,杨昌勇近年来我国教育学、心理学界有些学者就“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科学性 ̄①和“培养非智力因素”说法的科学性 ̄②提出了质疑。那种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逻辑学上所说的负概念而不能作为科学概念的说法,既不符合逻辑学原理又不符...  相似文献   

17.
尤燕娜 《河北教育》2005,(17):30-31
情知互动教学的“知”是指认知。这里既指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的心理因素,又指感觉——思想——知识、智慧的心理过程,即知的心理过程。情知结合教育的“情”是指广义的情,即情意。这里既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心理因素,又指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心理过程,即情的心理过程。情知结合教育就是从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出发,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与其相适应的具有走向世界能力的创造性人才。随着非智力因素在教育目标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发达国家除了重视教育对象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很重视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领域的开发。国家教委于1987年1月对新的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审定说明中明确指出,应“强调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视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作为培养小学合格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怎样很好地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形成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深化,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强大“推进剂”?这就对中师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试从中师角度,就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梅 《教书育人》2014,(10):11-12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如是说,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曹阳 《中国德育》2005,(4):19-20
一、对养成教育的认识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充分发掘其非智力因素,帮助其成才;好的生活习惯能培养其自理能力;好的品德习惯可以使学生成为“好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