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提出的新问题①。如果这个论断成...  相似文献   

2.
福建船政学堂走过的是一条爱国创业、开拓开放、科技创新的道路,它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值得大家再次认识、深加品鉴。当今唯有辩证地看待历史、分析历史,才能更好地在福建省海西背景下,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福建船政学堂是最早一批聘用外籍教师的中国高等学校。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剧烈社会变化,船政学堂大胆采用外籍师资来校授课,以期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船政学堂也在管理外籍教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外籍教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杨大伟 《职教论坛》2020,(10):167-172
福建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海军和造船技术人员的职业学校。学校通过引进洋教习(外籍教师)解决缺乏懂得培养近代海军和船舶制造技术、技能及驾驶使用的师资难题。福建船政学堂制订了高水准的延聘标准,以丰厚的待遇延聘师资,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延聘合同;在洋教习的管理上秉承"权操在我"的原则,务使教育过程责任到人,保证质量,以实现为我服务的教育目标,其取得经验对我国当前对外教育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船政学堂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船政学堂师资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于用高薪保证高水平外教,用合约管理保证教师的职业精神以及本土教师强调历练。借鉴福建船政学堂的成功经验,高等职业教育要改变师资结构不良的现状,须建立分级薪酬制度,高薪聘请行业的能工巧匠;提高职业教师准入门槛;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办法,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近代福建群星璀灿,辉耀文坛: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主张,严复在西学传播史上的功绩,林纾对外国文学名著的翻译,辜鸿铭和陈季同在中学西传方面的突出贡献,等等。福建近代文人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开创精神、学习西方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主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沈葆桢,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820年,清道光年间举人、进士,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的代表。沈葆桢与左宗棠、丁日昌等船政一班人,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做出历史性贡献。清同治五年(1866)六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建议创办福建船政,自造机器轮船,自办学堂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不久,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他"三顾茅庐"  相似文献   

8.
<正>(二)修吏治营政,设府置县为了台湾的稳定发展,沈葆桢、丁日昌等船政官员先后对台湾的吏治进行整顿。由于受林则徐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熏陶,沈葆桢到台湾后就提出了欲固险地,在得民心;欲得民心,先修吏治营政,并上奏《请改台地营制折》,阐明改革主张,采用酌撤分汛、汰弱留强、合队合营、  相似文献   

9.
福建船政学堂是清廷继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之后建立的一所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目的的新式海军学校。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独具特色,如聘请专业英法教习并制定奖惩制度,重视科学技术和外语学习,对学生严格管理和派遣优秀学生赴欧继续深造等,培养出了一批实业人才,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洋务时期创办的一所新式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初步建立了富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简要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课程设置,挖掘其在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并探讨其对当前高职课程理论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洋务时期创办的一所新式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初步建立了富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简要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课程设置,挖掘其在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并探讨其对当前高职课程理论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在分析福建船政学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思想、价值取向、产学合作等要素进行反思,在高职教育人才的定位、教育对人的关怀、政府和学校在产学合作中的作用等问题上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利玛窦全方位地把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其“文化适应”策略架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利玛窦得到历代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船政学堂》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其叙述特色与旨归表现为: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互结合,再现了"船政学堂"办学的艰难历程与不俗成就;以人物叙事为中心,彰显了"船政学堂"为代表的近代精英的民族情怀;以史鉴今,透过"船政学堂"的办学历史探索近代中国图强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福建船政学堂章程及规章制度与其教育的成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章程制定,挖掘其在招生就业、专业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生管理及办学模式等方面的特色,探讨其对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薛菁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1):102-105
文章从福建船政学堂创办的目的、课程的设置及其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论述,充分肯定了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教育理念作了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为时颇早。规模大的一次,是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其时欧洲有些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输入某些近代科学技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应该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了避免误解,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有来有往,本文的论述只限于西方文化输  相似文献   

19.
在洋务运动初期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新式学堂。它从自强、求富的目标出发,广泛吸收和借鉴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经验,结合晚清社会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格局。其鲜明的兼容性特征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主要体现在移植英法等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大胆聘用洋教习教育中国士子、引入西方国家的教育实习制度、派遣留学生等方面,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这种交流日渐频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既有融合的层面,也有冲撞的层面。现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着手,来看一下中西方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