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不再对建设高校进行身份区分,学科以及学科发展建设正式成为“双一流”的主导。文章对“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逻辑性、层次性、统一性的关系。文章认为,学科建设的微观实践就是院系的发展问题,学科建设的宏观设计就是大学的发展问题,学科建设的本质就是大学治理与学院治理的统一。从“大学办学院”到“学院办大学”改变了大学治理与学院治理之间的关系。文章还结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学院的内涵重新进行阐释,并以此重新审视学院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嘉 《教师》2022,(28):9-11
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以保障,并以高校治理现代化来助推“双一流”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此背景下,高校应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从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三方面来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着力提升高校的制度执行能力、治理主体协作能力和自主办学能力,从而探索自主特色发展和治理新模式,投身于社会服务之中以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二级学院院长是参与高校学院治理的核心主体,模型化的计量研究与抽象化的逻辑思辨脱离了学院学术治理的组织场域,因而难以深刻阐释院长权责实践的真实图景。为此,研究通过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多阶段编码22位"双一流"建设高校二级学院院长的深度访谈调查文本,发现院长权责实践过程置于"自我""对上""对下""内部"的"夹缝生存"困境中,即行政与学术难兼顾、权责不对等、直接面对双重矛盾、党政合作机制模糊。"双肩挑"集聚双重压力、权力上移与矛盾"悬置"、共同负责运行机制失真则共同阐释院长权责困境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4.
T.帕森斯的行政组织理论、W.里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及H.哈肯的自组织理论对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核心要素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级学院只有通过建立责权明确的"管理系统",处理好学术权力、行政权力、监督权力的关系,充分认识"教研室"在治理结构的核心地位,才能完善其治理。  相似文献   

5.
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强有力保障。治理共同体是一个关系治理系统,同时也是复合共同体、参与共同体和卓越共同体,它的教育诉求表现为:以权力为尊重服务、以合作开拓视野、以教师领导角色提升治理能力、以教学质量创建卓越文化。构建治理共同体需要整体性思维、制定战略规划、达成质量保证的共识、培育自治共治意识和形成平衡机制。治理共同体是大学有效治理的重要理念与行动。  相似文献   

6.
高校法人制度是"双一流"建设顺利推进的组织法律保障。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高校法人的具体制度建设在章程实效性、法人财产自主权、法人组织机构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未来应将保障和促进高校的自主性作为制度完善的核心价值目标,在坚持高校学术自主性本位的同时防止其公共性危机的发生,并从章程、法人财产权、组织权力协调合作机制等方面着力完善。  相似文献   

7.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治理效能应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坚守高校治理的价值导向;变革科研组织体系,完善高校治理的制度建设;优化产学研融合机制,坚持高校治理的多元协同,切实提升治理效能,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雷万鹏 《教育研究》2023,(10):15-21
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促进教育学知识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组织单元,基层学院既面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压力,也面临借学科发展之势提升学院治理能力的重大机遇。学科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是社会化建构的过程。学院治理是学科建设的根基,不能脱离学院治理谈学科建设。有效的学院治理有助于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有利于构建包容性学科发展格局。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超越“对标对表”发展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贡献度为导向,牵引学院治理体系变革,释放治理效能。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发展,学院治理应包容个体化学术探索,推动融入实践、面向世界的教育学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承载着国家理想,已成为中央与地方的集体行动。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府际关系是一个重要变量。府际网络治理对“双一流”建设具有较强的逻辑解释力与场景适用性。“双一流”建设中的府际网络治理主要有部省会商、部省共建、部省合作、联合发文等四种类型,具有中央意志的权威渗透、地方利益的理性表达、风险的预警与管控等价值。要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中央与地方集体行动的定力与动力,共同建立健康和谐的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10.
刘虎  白莽 《江苏高教》2020,(3):82-85
中国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从制度、效能、文化、技术四个维度上看,与"双一流"建设需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双一流"建设中应高度重视一流的管理能力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高校内部现代化治理水平;建设一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效能;挖掘校本文化和职业精神,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改革管理手段和技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1.
教授治学还是教授治校历来争议不断,但从现阶段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来看,教授治校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的发展,教授治校被逐渐削弱在所难免,教授回归学术本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由“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是教授参与高校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仅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后疫情时代,给"互联网+"体育教育线上线下虚实融合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体育教育治理"业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通过运用多元话语分析法、计算机辅助(NVivo12.0 Plus,Cite Space V)等质性研究方法,对"互联网+"时代体育教育治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5G、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凸显出现代体育教育的大数据思维、体验思维、O2O思维、极致思维等互联网思维烙印。在"互联网+"时代,体育教育教学空间应从封闭走向开放,体育教育公共服务从供给方走向需求侧,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从局部变革走向生态重构,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从结果考核走向过程监管,体育教育管理模式从个人单向管理走向人机协同治理,助推体育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中国话语权的职业教育专业术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落实“职教20条”提出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育部出台了系列文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对实施培养专业认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善认证评价标准、搭建专业实践平台、组建教学团队、深化职教教师教育改革、健全培养培训体系等源头性、基础性工作进行全方位规划,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晏子春秋》中"酣""酲"二字字义的分析,以及对后世不同时期文献中这两个字的字义的分析,并结合《说文解字注》《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查阅,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酣""酲"二字字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一字多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what"和"什么"在语篇中常常表现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等各种衔接手段。英语使用"what"作为下指指称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中"什么",而汉语通过零形式指称或干脆用重复等词汇衔接手段的现象却远远高于英语;"what"和"什么"也可以替代下文的某一个成分作为话语标记语;汉语倾向于运用省略手段,而英语倾向于运用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课程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想的变迁.自西方近代以来,"圈养"式课程与"游牧"式课程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关照人的命运,都难以真正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传记"式课程为我们理解课程及其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迪: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课程就在生活中.课程只有回归生活本身,才能促成"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词汇语用及两种语用充实的分析,探讨了英语"Blue Moon"的直译汉名"蓝月亮"所引发的截然不同的感悟,并联想到"Blue"的种种巧妙用法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拓展和加深对"蓝"颜色词的进一步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