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一部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摄制的纪录片《我们足够强大吗?》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该片如实记录了几名中国中学老师在英国进行"中国式教育"所遇到的困境,试图就中英教育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虽然最后的考试结果似乎给出了答案,但人们对此的热议却越发激烈了。在片中,来自中国顶尖中学的5名老师被分配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尖中学——博航特学校,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月的"中式教育",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5,(26):89-90
北京时间8月5日凌晨4点,即英国当地时间8月4日21点,英国BBC(英国广播公司)播放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第一集,引发了中英两国观众的热切关注. 今年年初,BBC启动一个名为“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的纪录片制作项目.节目组在中国挑选了5名优秀教师,前往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给50名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中国式课程”,所有课程均由中国老师教授,学生作息安排也和中国学校相同.这个特殊的班级被命名为“中国实验班”.  相似文献   

3.
<正>一、由一部纪录片引发的思考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一经播出,即刻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英教育模式的大讨论。5名中国教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公立中学对50名1314岁的英国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却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英国学生无法忍受枯燥的中式课堂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国教师则认为英国学生不守纪律,懒散无礼。然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地时间2015年8月4日起,英国广播公司BBC二台开始在晚间黄金档播出一部关于中国教师到英国"支教"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强来适应中国教育吗?》在纪录片中,5名中国教师以中国式教学模式执教于英国汉普郡一所中学的"中国实验班",其学生是50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纪录片展现了中国教师一贯严谨的作风,他们严格要求课堂纪律、认真板书、带领孩子做广播体操,但这些与英国孩子所希望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极力展现自我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6):173-174
当英式"欢乐教育"碰撞中式"勤学教育",会擦出怎样的"爱的火花"?最近,BBC播出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下文简称为《中式学校》),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极大关注。5位中国教师自信满满地来到英国一所中学,用中国式教学教50名英国学生。然而,"中式教育"在英国的学校表现得明显"水土不服"。糟糕的课堂纪律、大声喧哗、嚼口香糖、泡茶、罚站等,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教育环境中,导致中国教师和英国学生之间的互不适应、矛盾升级。但是,最后中式教育还是"赢"了。可是,最终考试成绩的完胜,是否意味着中式教育的完胜?"中式教育",路在何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中国教育者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本文旨在研究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异同之处,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希望能在对比中西方教育差异,得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据BBC报道,非正式统计显示,目前在英国留学的5万名中国学生中,在大学念本科的大约有2千多人,他们多半是在英国先读完预科之后,以4科考试的成绩申请进入英国大学就读的。在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联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06年7月14日的消息,英国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的水平是否在逐步下降这个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英国教育界。早些时候,有关方面建议推行其他的考试办法来取代现行制度,以便更能辨别学生的能力,但是这种建议现在又遭到批评。  相似文献   

8.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09,(8):4-7
国际 英国 高考培养“高分低能”学生 【英国BBC网站】英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有“英国高考”之称的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并没有真正起到测试学生能力的作用。调查称,A-level考试过于死板,学生们只要死记硬背、按照套路来复习就能完全应付,考官机械的阅卷流程也让那些有新意的答案无法获得高分。久而久之,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不仅如此,A-level考试本身存在的弊病也给高等教育埋下了隐患。利兹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弗朗西斯-奥格曼说,学生们需要利用推理和分析能力来消化老师们传授的知识。“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大学学习将是非常吃力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2008年10月22日报道,学生成绩未达到最低标准的中学将被关闭,这一备受争议的计划日前已波及到了小学。国家级挑战计划规定,若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s)考试中包括英语和数学在内的5门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一般由学校进行,然而英国实行的是外部考试,即由一些专门的考试机构进行考试。英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到16岁,所以读完中学五年级的学生,不论其就学于综合中学、文法中学或现代中学,都必须参加考试机构组织的考试。英国中等学校的现行16岁考试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它们是:1.普通教育证书普通水平考试。普通教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集体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对于一名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的班主任来说,必须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悉心揣摩自己服务对象的特点,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一、真诚对待学生班主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付出真情,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待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老师要给他…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回民中学是上海市唯一的一所培养少数民族子女的寄宿制的完全中学。全校现有27个班级,1000余名学生(其中西藏班初中14个班430人),回、满、蒙、藏、朝鲜、苗、壮、侗、土家等13个少数民族学生占95%以上。回民中学前身为上海市私立敦化初级中学,1945年,由中国回教学会创办,旨在教育清寒的回族学生,初创时3个班级130余名学生,回族学生仅30名。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历年给予  相似文献   

13.
朱士国 《现代教学》2015,(Z2):143-145
100元饭费到底该由谁来赔呢?这看似小问题,实则考验着我们的教育大智慧。如果由生活委员丁琳承担,可能会引发班干部的心理不平衡,打击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班级管理。目前,班级管理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能力出众的班干部,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竞选班干。有一位班主任让全班68名学生写纸条告诉老师自己希望在班级中担任何种职务,结果令他很意外:只有38名学生提交了"答卷",而其中只有5名学生表示愿意担任一定职务,其他33名学生均表示不愿意当班干。  相似文献   

14.
英国教育制度享誉世界。这不仅因英国有健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中学育也颇具特色。位于伦敦南郊的圣高中学属于全英前10位的名牌中学。者最近走访了该校校长坎宁先生,以解英国中学的考试体制。英国中学学制为7年,初中5年,中2年。每个学校都有严格的考试度。考试科目可以根据各校自己规的课程而定,也可以按教育部门的定而设。英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学的考科目有英语、数学、科学(包括物、化学、生物)、第二外语(法文或德)等。校长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叫CSE,要求比较严。但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和负担,考试重点几乎不包括前三年所学的内容,主要是后…  相似文献   

15.
李林立 《师道》2002,(2):13
青岛市某中学初一年级老师,在讲授完新教材的一篇课文后,向6个班级300名学生布置作文,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已写一篇悼词:先假设自己死了,然后再用悼文的形式,追忆自己的一生。结果这一悼词作文引起了一场风波。  相似文献   

16.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4,(5):2-2
《中国周刊》2014年第2期伊顿公学:英式教育与英国民主伊顿公学是一所中学,招收13岁的少年,任何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入学,没有特权可言。经过5年的教育,多数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而每年约有70名毕业生进入牛津、剑桥这样的一流大学。伊顿公学秉持"三公"理念,即公平、公正、公益,从这里出来的学生也在塑造着英国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村教育中准“班级崩溃”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加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升学不需考试,一些学校有班级出现了准“班级崩溃”状态,并且呈扩散之势。下面我就这一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及解决方法做一些探讨。一、“班级崩溃”的表现“班级崩溃”最初由日本学者提出,它并非由一两个特定学生造成的,而是由整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或所有学生造成,是最近日本教育最严重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当前中国的班级崩溃,尤其是农村中的班级崩溃虽不及日本严重,但也严重出现了准班级崩溃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认为,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绩好坏,反正都能上初中,上课时,老师进入教室以后,教…  相似文献   

18.
八卦田     
【加油站】 最美班级:“高二(1)班”就是我的名字 一个班级由老师和学生组成,一个最美班级由最美老师和最美学生组成。在今年4月20日发生的芦山地震中,四川芦山中学高二(1)班成为了救援队伍中的最美班级。  相似文献   

19.
我区教学改革始于1980年。十年来,教改实验的百花园里已是繁花纷呈,馥郁四溢。小学教改实验由1981年的语文单科16名教师,13个班级,617名学生发展到今天语数两科的21项教改实验,403名教师,390个班级,19023名学生;中学教改实验从1981年秋语、数两科,4项实验,5名教师,5个班级,266名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新华日报》2006年11月30日有一篇题为《为中学"分数协商制"喝彩》的文章,介绍了上海市一所中学学生的分数可以和老师协商。每位学生在考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向老师提出"申诉",双方协商确定最终成绩。这是一场针对学生分数而采取的变革,应该讲是评价方式的一大突破。学生获得了自主权,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苏醒和发展,但笔者并不完全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