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成锋 《编辑学报》2014,26(3):301-303
根据武书连"201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和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对综合实力排名前10位的高校(排名)和其学报影响因子按学科分别进行了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全国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类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与其所属高校的排名进行了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与其高校排名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总体而言,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2.
安梅 《编辑学报》2011,23(4):303-304
参照统计学中的置信限的概念,定义了影响力数据的置信限和稳定度。这一定义不仅综合考虑了影响因子、特征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等文献计量指标,而且具有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对工程技术类79种期刊的实例计算与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有关影响因子的置信限与稳定度在研究评价和期刊评估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统计了SCI收录的16种眼科类高影响因子期刊2007—2011年影响因子的变化,通过分析16种眼科期刊2005—2010年办刊策略的变化,从办刊策略层面寻找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期刊影响力、栏目设置、期刊载文量、网站建设和出版周期等是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technological impact factor (TIF) derived from journal impact factor (JIF), which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journals from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This impact factor mainl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 articles on patents by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patents cited to a journal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at particular journal. The values of TIF for five-year (TIF5) and ten-year (TIF10) periods at the journal level and aggregated TIF values (TIFAGG_5 and TIFAGG_10) at the category level were provided and compared to the JIF.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journals with higher TIF values showed varied performances in the JCR, while the top ten journals on JIF5 showed consistent good performance in TIFs. Journals in three selected categories –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Research &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Organic Chemistry – showed that TIF5 and TIF10 values are not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JIF5. Thus, TIFs can provide a new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journals from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5.
自引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收录的70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样本,通过计算得出这些期刊去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并对去除前后期刊的影响因子及期刊排名进行比较.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发现,自引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排名影响显著(P<0.01),进而影响对科技期刊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利用开放存取提高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影响力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葛赵青  赵大良  苗凌 《编辑学报》2006,18(2):144-146
简介国内外开放存取的历史和现状.根据高校学报的特点论述高校学报适合进行开放存取的理由,并提出了高校学报进行开放存取的构想:由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牵头,统一研究、协调学报网站的建设,推动全文上网,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分散储存-集中检索"模式的中国高校学报检索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影响因子在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张凌之 《编辑学报》2003,15(2):126-127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中作者和期刊自引过度的问题,认为要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应从期刊评价系统本身、期刊管理及评价部门以及期刊编辑部3个方面加强工作,使影响因子能客观反映出期刊在学术思想传播中的深度和广度,并有效地发挥其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英文版科技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斐 《编辑学报》2005,17(2):133-134
从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2方面分析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引用指标的现状和引用指标偏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英文版科技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措施:1)注重期刊的国内外发行工作;2)通过建立英文网站及加入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提高文章的点击率及浏览量;3)请专家把语言关.  相似文献   

9.
人为因素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董建军 《编辑学报》2008,20(4):365-366
讨论参考文献引用行为的人为干扰和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及抄袭发表对文献计量学引文评价体系的破坏作用,剖析人为因素对影响因子计算的干扰作用.倡导人们要尊重作者写作中的引用行为,严禁限制和规定作者引用行为;建议相同学科期刊编辑部之间建立联系,杜绝重复发表和抄袭发表的出现.促使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评价体系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0.
以2015年自然科学版JCR(S04CR)收录的8 778种期刊为研究对象,计算各期刊总被引频次构成中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 for total citations,RSC,TC)和影响因子构成中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 for impact factor,RSC,IF),全方位比较二者差异程度,揭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为操纵期刊影响因子的倾向.结果显示:8 778种期刊集合RSC,TC为0.072,集合RSC,IF为0.112,RSC,TC平均值为0.093,RSC,IF平均值为0.132.排除17种无RSC,IF者,8 761种期刊中,RSC,IF>RSC,TC者6 954种(79.2%),RSC,TC> RSC,IF者1 599种(18.2%),RSC,IF=RSC,TC者208种.Wilcoxon秩检验结果是,Z=59.836,P<0.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I来源期刊中RSC,IF显著高于RSC,TC,捷克、印度、日本、匈牙利和加拿大等国家期刊尤为突出.RSC,IF过度高于RSC,TC,怀疑有人为操纵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进入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实行开放存取(OA)等措施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相对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和科研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2004-2006年影响因子和相对影响因子数据的分析,说明相对影响因子可以应用在期刊的动态评价中,并以中南大学地质、冶金和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条件为例,说明相对影响因子在科研评价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同行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沫  王维朗 《编辑学报》2013,25(3):214-215
为了正确认识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关系,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通过对评审专家与编辑在同行评议中作用的分析,阐述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博弈关系。认为:审稿专家与编辑之间是合作不是替代,是制约不是对立,两者在博弈中的合作与制约可有效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最终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晓峰 《编辑学报》2021,33(5):479-482
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但在期刊出版、评价、管理等过程中,唯SCI影响因子的现象越发明显.由于影响因子本身的局限性,唯影响因子在期刊基础设施建设、论文选择与评审、期刊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消除唯SCI影响因子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危害刻不容缓.不局限于少数指标,让不同类型的期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才能壮大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5.
10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构成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立 《编辑学报》2014,26(3):296-300
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JCR)的引证分析功能,从3个方面探讨10种国际权威期刊影响因子的结构特征:1)自引对影响因子的贡献;2)不同类型文献对影响因子的贡献;3)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显示:10种国际权威期刊自引对其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均较低;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均在80%以上,述评(editorial)、信稿(letter)和科技新闻(news item)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不容忽视,其他类型的文献对影响因子贡献较小;各期刊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普遍较高。提示:增加期刊自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影响因子,但依靠增加自引来提高期刊实际影响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规划期刊的文献类型,多发表一些述评、信稿和科技新闻等类型的文献对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影响力是很有价值的;通过引文分析寻找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加强高被引论文的选题策划是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proceed from recent results by Gonzalez-Albo and Bordons (2011) obtained from studying the role and impact of proceedings literature in LIS journals. We extend the research to all fields of the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address additional research questions concerning publication frequency and citation impact as well as their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journals and subject fields.  相似文献   

17.
伍军红  孙秀坤  孙隽  肖宏 《编辑学报》2017,29(5):500-504
为了验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出的新型期刊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Journal Clout Index,CI)的科学性,首先采用JCR数据分析影响因子(IF)与5年影响因子(IF5)、IF与即年指标(IM)、IF与总被引频次(TC)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IF、IF5、IM是相关性显著的同类指标,IF与TC的相关性较弱;因而认为,TC和IF是可用来评价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基于这2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具有合理性.进一步实证分析了CI这一综合指标对国际期刊的排序结果比采用单一指标——影响因子(IF)排序更符合实际经验认识.  相似文献   

18.
科技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蓝华  于渤 《编辑学报》2009,21(5):392-393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在阐明学术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影响学术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稿源质量和审稿质量,并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影响因子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影响因子IF作为重要的文献计量学工具,对于评价期刊学术质量,提供选刊参考,评判科研产出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IF自身的局限性,要求必须明确其应用范围,同时应根据实际评价目标和对象选择相适应的评判标准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期刊影响因子操纵行为及抑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峰  叶涯剑 《编辑学报》2012,24(6):567-570
国内外一些学术期刊利用期刊影响因子定义与计算方法存在的漏洞,采取多种操纵行为拉高影响因子。由于期刊影响因子被广泛应用于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不客观期刊影响因子对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造成不能忽略的较大负面影响。本文总结了过度自引、同盟引用、引用奖金等代表性期刊影响因子操纵行为,并提出抑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