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资源承载着党的奋斗历史、初心使命和精神信仰,具有重要的叙事价值、说理价值和铸魂价值,为高校“大思政课”提供了生动历史课堂、鲜活说理教材和强大精神营养。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大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当前,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在实践中存在“远”“浅”“散”三大难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坚持系统观点,从育人主体、内容、体系、方法、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动红色资源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大思政课”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大思政课”之“大”体现在跨越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蕴含实践大课协同育人,统筹多维空间协同育人,整合多方资源协同育人的大主体、大活力、大空间、大资源。“大思政课”倡导构筑协同育人大格局,能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信仰之基,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守正创新强化内在动力,为阐释中国之治提供理论指导。新时代落实“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就要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持续推进社会资源的课程化整合与转化,不断强化“大思政课”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系统思维构建“大思政课”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大思政课”是由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要素相互作用与相互耦合构成的结构合理、功能有效的大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耦合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征。立足培育时代新人的新发展阶段,要以系统思维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适应性原则,构建系统整合、要素耦合、资源聚合、系统拟合的“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内蕰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具有强大的思政育人价值,将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可引导学生形塑正确价值观、增进政治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对红色文化育人功能认知不足、转换红色文化传承话语体系能力不足、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路径不足等问题,要着重提升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丰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及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从而增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正处于改革创新关键期,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提出恰逢其时。新时代“大思政课”凸显思政育人的大格局,肩负“国之大者”历史使命;凸显贯通古今中外的大视野,把握“因时而变”时代脉搏;凸显超越时空的大融合,彰显“社会生活”鲜活实践;聚焦宽广博大的大时代,汲取时代智慧;优化上下联动的大机制,聚合教育合力;狠抓实干大落实,聚力教育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是对思政课课程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的新命题。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遵循政治属性逻辑、理论生发逻辑和思想发展逻辑。构建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道理生成路径,在科学说理、客观讲理、真情入理、实践求理中讲深、讲透、讲活道理。  相似文献   

7.
与以往思政课不同,“大思政课”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全员育人新形态,倡导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强调全方位育人新实践,要求思政课达到“全员参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理想状态。“大思政课”是决定新时代思政课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保障,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指明新思路,为思政课有效融入社会提供新机制。为实现理想状态的“大思政课”,要加强思政课主体建设,形成思政课育人共同体;推进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一体化,构建思政课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以思政课堂为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打造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形态。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蕴含大视野、大师资、大资源、大历史观、大格局等丰富内涵。善用“大思政课”需找准着力点,抓主要矛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师”与“人师”、统一性与多样性、历史与现实、价值与知识等五对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明确“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理论水平;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质与量的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鉴往知来把握历史主动;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内在本质和性质功能的重要论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涵,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方向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可以从何以要讲道理、要讲何种道理及要以何讲道理三个维度进行深层思考,掌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建设好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逻辑建构与实践进路。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手段,课程思政难以广泛实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有必要厘清课程思政逻辑建构中的基本点、关键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核心问题是合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难点是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关键在于有效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而科学考核评价则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14.
高校“大思政课”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需求,是巩固拓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等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突破学段壁垒,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树立大历史观,逐步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实施攻坚行动,着力推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注重多点突破,全面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深度、情感温度、实践力度。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关联,澄明课程思政的知识价值、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重价值维度,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建课程联动机制、建强学科教师主力军三个向度,从而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7.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需求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拓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生成逻辑,正确认识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致力于开拓美好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践行路径,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文章就如何办好高校思政课,怎样在做好思政课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集合全社会力量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改革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全社会助力作用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文章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调动各方积极性,坚守原则、拓展途径、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大思政课”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9.
科技小院作为人才培养新模式、校地合作新路径、学生成长新载体,对于提升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成效、涵养青年“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拉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小院作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拓展了高校“大思政课”的空间维度,增添了高校“大思政课”的师资力量,打造了高校“大思政课”的育人平台。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小院赋能高校“大思政课”,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高站位突出高校“大思政课”特色优势;以改革创新为重要动力,高质量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以数字技术为创新载体,高水平推动高校“大思政课”扩容提速;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工作,高标准凝聚高校“大思政课”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是个人在奋斗过程中所拥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引导者。本文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夯实理想信念之塔、传承理想信念之魂三个着力点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