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美丽 《考试周刊》2023,(25):52-56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基于课标、教材的大综合,它通过梳理和整合课程内容,对各个模块进行重新编排,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结构。传统“单元”教学强调一课一得、多课并讲,存在学生学得零散、单元间衔接不紧等问题。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学习以及持续改进,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及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和反思,文章以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两位教育学家提出的逆向设计理论依据,通过对大单元教学设计问题、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教师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困惑且开展效果不佳,并对此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语文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基于情境的语文任务群设计要紧扣核心概念,把握任务群设置的情境起点;把握基本特征,依循任务群设置的内在逻辑;契合内容本质,搭建任务群设置的实施支架。  相似文献   

3.
复述是学生把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能够促进学生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素养的提升。统编教科书集中与分散编排了复述练习,还贴合螺旋上升的复述要素提供了适切的复述支架和方法。统编教科书复述要素的教学要落实语文新课标理念,经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梳理支架和方法、整体融合中筑牢基础、恰当创设情境、依标进行评价这样一个系统性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与要求,科学课程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凝练出13个学科核心概念。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聚焦学科核心概念设计和实施单元教学是一线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学科核心概念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分析及具体设计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实施案例,以期对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微观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语文课程内的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课型都可以并联式、递进式、混合式三种构型来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并联式能融通学习历程,进阶式凸显思维深度,混合式则体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多元共生。  相似文献   

6.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全面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全面推进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将构建起新型教学体系,积极推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大单元教学设计实现了从独立知识点教学向大单元整体设计的转向,全面统筹单元教学内容和单元内容情境。现有研究主要采用传统顺向教学思路展开,教学环节发生了变革,但教学思路却没有实质突破。此次研究在逆向设计理论指导下整合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依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尝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全面优化,为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内容结构化是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下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从课程内容一致性的视角,考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体一致性和具体内容的变化,可以发现:两版标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间存在显著的一致性,并且在领域内容与认知水平两个维度上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同时在领域内容重点分布和认知水平重点分布上均有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体现了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减负担当及素养本位的内容结构化改革意图。  相似文献   

8.
表达方式的差异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写作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要求,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它的认识和使用。然而语文界的教学现状是:针对表达方式语言差异的教学,教师无从下手,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杂乱。因此,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表达方式的差异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理清思路,认清表达方式的语言差异,通过集体建构和协作探究,从语言结构、文体特征、思维方式三方面进行思辨性阅读和自我表达,最终提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获得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概念是居于学科核心的观念,是统摄统编语文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群的锚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分解化策略将一条浓缩的大概念分解为多条稀释的小概念,基于单元学习内容,围绕多条小概念架构学习任务,让大概念的理解在各项小任务中逐步达成;通过具体化策略在单元学习内容中,将高度概括的大概念转化为每一课学习中收获的具体思想、原理和方法等,让学生在具体丰富的经验上进行概括,达成对大概念的理解;通过过程化策略倒推理解大概念必备的实践过程,包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对比分析、反思论证等,以此明晰单元必须的学习任务和任务活动间的逻辑顺序,从而将大概念的理解融合在循序渐进的任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陈小平 《江苏教育》2022,(41):25-2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全面、系统地设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新版语文课标呈现出许多突破性的亮点,教育工作者能从这些亮点中深切地感受到课标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逆向教学设计为教师建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呼兰河传》为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应当发现整本书教学价值,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建构整本书阅读策略,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从而推进任务驱动性学习,设计具有系统性、整合性、发展性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学业质量”部分,既对学业质量内涵进行了界定,也采用分学段描述形式,从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包括跨学科学习)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描述。学业质量标准比学段要求的标准低,学业质量标准表述的层次没有学段要求表述的层次清晰,学业质量标准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学业质量标准的出台,对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教师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更加重视探究性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相似文献   

13.
逆向设计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设计,它为学生提供了理解概念的框架,运用清晰的评估证据明确学生所达到的层次,并以此设计基于学生理解的课堂。以小学五年级语文“舐犊情深”单元设计为例,围绕逆向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的三阶段来展开教学探索,通过评估证据和教学活动来证明、检验学生的理解,进而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统编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和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在2022年版《语文课标》视域下,提出突出实践性,促进语文能力生长;突出整体性,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突出差异性,放大语文教学价值,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多功能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根据逆向设计的含义和应用优势,结合该模式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浅谈基于逆向设计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及内容。文章分析中小学生书写的普遍问题,探讨书写实践的积极意义,从课堂教学、“5+2”课后服务时间、特色课程、书写情境、书法研学等方面,对书写实践的改进策略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学目标作出了新的设定,包括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四个方面。新课标有“主题与载体形式”和“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维度,前者是对教材的要求,涉及设置什么样的主题单元,单元中用什么样的文章载体形式出现;后者是对教材编写者和教材应用者即对教师的要求。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呈现给学生,考验着教材编写者和教学者的智慧,同样的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的方式不同,教学的效果也会显著不同。从教学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梳理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推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校本化实施,需要重点关注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学业质量标准三个方面。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基于对学习任务群的深入理解,把握课标设计的整体性特点与学段之间的紧密联结。在教学实施方面,应注重以文化人、整体规划、立足生活,发挥学习内容的育人价值和语文学习的综合效应。在学业质量标准方面,应把握其呈现思路与评价观念,并借助学业质量标准实现精准教学。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与“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倡导以真实情境凸显语文实践性,有力推动了写作教学从着眼“文章写作”到聚焦“真实情境写作”的改革与转型。在真实情境写作中,“我思”即作者的思维与感受,“他知”,即读者的理解与共鸣;兼顾“我思”与“他知”,有助于强化感受力、提升感染力、建构思维力。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专题“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作为学生初中阶段的写作“第一课”,言简意深地揭示了写作的意图与价值。教学中,可依托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多维度调动经验;学会自我表达,实现有效交流;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