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从性别视角出发,对原文进行创造性叛逆改写。旨在提倡译者主体性彰显、鼓励译者通过文本干预来体现其女性主义意识及身份。此研究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对《黄金时代》英译本进行分析,进而指出《黄金时代》原作与译作都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原文用词保守,译文用词大胆,译者主要通过添加引言、增补及劫持三种干预策略,再现原文女性主义意识。此研究对中国今后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对今后男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叙事诗,使用了2,3节奏形式,结构整齐,乐感明显,读来朗朗上口。诗中“奄奄”、“寂寂”等叠词的使用是汉语诗歌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节奏感。在翻译之前把握原文的这些特点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相宜的表达手段和策略,从而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契合原文在视觉和情感上对读者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铃 《考试周刊》2014,(49):28-29
文章首先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做了介绍,其次运用增补、劫持、加前言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不同译本的《老人与海》做了翻译比较研究,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是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使女性的形象与声音彰显于译文文本中的。  相似文献   

4.
《兰亭集序》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也堪称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我国著名翻译家林语堂曾翻译此文。文以林氏译文为例,对比《兰亭集序》原文与译文,阐述了林氏在翻译《兰亭集序》时对修辞格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近年来随着"文化转向"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翻译批评理论,在世界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女性主义融入于其译文之中。因而,本篇论文以祝庆英的《简·爱》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简·爱》原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简·爱》的译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7.
当翻译向文化转型,女性主义思想与翻译理论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在创作和翻译上更关注女性的存在;改变原来译文依附原文的状况,提出原文和译文平等;翻译过程中处理不同性别的语言;提高译者的地位,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为后人传诵.结合李清照的个人生平及其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都可以看到她进步的开明的女性主义意识.虽然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使这种女性主义意识产生影响,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已是难能可贵了.尤其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作者感慨自己身为妇女,空有其才,无法施展才能.这首词表达出李清照对人间歧视妇女的抗议,也表现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在《新荷叶》这首词中,作者通过祝寿引出希望有才之人出仕的忧国忧民之思.这两首词的英译通过增加注释,体现了原文与译文的平等,同时也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翻译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利用加写前言和脚注、增补、劫持三大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撒哈拉的故事》英译本进行分析,探究这三大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以及作用。研究发现,加写前言和脚注在译文中起到强调女性作者存在,补充文化缺省的作用;增补起到增加女性主义倾向,充分表达原作内涵,增加译文表现力的作用;劫持起到改写带有女性歧视的内容并增加对女性的积极书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将译者从"忠实"于原文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它强调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更加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文章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有关原理探讨了其在旅游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Gutt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出发,以Howard Goldblatt《酒国》英译本为例,对其英译本中的成语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译者应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实现最佳关联为目的,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较为准确地把握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对译文的期盼,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翻译汉语成语,从而提高译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熊立本 《英语广场》2020,(22):30-32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对应等同,译文要用词准确,形式流畅,内容生动。政论文具有鲜明的特点,集政治性、庄严、权威和创新于一体。政论文的英译本要求做到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的对等。本文首先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接着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进行研究。本研究表明,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直译和意译等翻译策略对政治文本的英语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为该理论的实用性拓展了领域。  相似文献   

12.
《嘉莉妹妹》是一部典型的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小说。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嘉莉妹妹》的两部中文译本进行比较评析,旨在揭示该理论视域下的翻译与传统的按原文逐字翻译以达到"忠实"的翻译之间的差异,为翻译活动提供有建设性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对于女性主义取向较强的作品,从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入手,更能有效地处理翻译过程中的作者、文本、译者与目标读者的关系,以达到原文本与译本在意识形态方面最大程度的统一,从而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谚语用词简练,寓意深刻,给翻译增加了难度。译者与学者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翻译谚语以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写作学强调译者的写作能力决定译文质量,在翻译策略方面提出直译、意译、归译策略,为翻译实践提供新指导。本文选取《李岚清教育访谈录》英译本中的谚语作为研究案例,从翻译写作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英译本对原作谚语的翻译处理与策略。我们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以翻译写作学理论为指导,合理采用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各类翻译技巧,认真梳理译文笔法,以求译文达意又能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4.
段云波 《海外英语》2012,(14):139-141,143
该文对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做了初步介绍。按照对等翻译理论,译文应该实现与原文对等的功能,合乎目的语的自然习惯,传达出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又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基本一致的反应。据此理论,该文对《失乐园》三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审视了不同译者不同的翻译方式,探讨了原文美在译文中的失与得。  相似文献   

15.
赵卿 《海外英语》2012,(2):177-178
汉语古代典籍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将众多的汉语古代典籍用英文介绍给世界将大大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之间的沟通。但翻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她提出在翻译过程中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的方法,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那样根据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发挥的功能而定。她的这个理论被称为功能派理论。该文以著名古典散文《兰亭序》为例,探讨了汉语古代典籍的翻译。指出译文如果是充当读者读懂汉语原文的辅助工具,则应采取直译。如果译文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用来赏析的英文散文,则要注重译文的文采,译文和原文的字句就不需要那么贴近。如果译文是出现在旅游宣传册上,那译文的首要任务就是激起读者的旅游任务,这时,译文应该尽可能地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习惯,至于和原文在字面上是否贴近,那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6.
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交际翻译理论。交际翻译理论强调译文要给译入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具有原语读者在阅读原文时所具有的同样的感受。根据这一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应当坚持准确、严谨用词,合理调整文化不对等现象,不断充实商务专业知识,尽可能保持原文与译文语义的信息对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针对《今日中国》一篇软新闻《到南通——听罢江声听海声》两篇英译文的对比分析。作者选取"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理论框架。该理论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作者从译者进行适应选择的各个纬度对原文和译文及其两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翻译适应选择论对于软新闻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用翻译是最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种翻译新论.语用翻译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强调译文应该再现原文的语用潜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本文浅析了语用翻译的理论基础,并以语用学中的语境关联为例,说明语用分析和语用策略在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自翻译伦理提出后,传统的翻译批评因满足于解释原文与译文差异的翻译研究逐步受到诟病,转而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将翻译看成译者的一种再创造的选择性行为。以翻译伦理模式为参照,宇文所安英译中国古代诗歌时,再现伦理使译文变得"真"、"信";服务伦理体现翻译的功能性;交际伦理强调译员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基于规范伦理对翻译行为和文本提出了基本规范,让译文具有更高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秀的中国古代散文,对其进行赏析的文章比较多,但对其译文进行系统性鉴赏的文章鲜见。现代文体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从文体学的词汇、语法、句式、修辞四个角度出发,以谢百魁之译文为例,将《醉翁亭记》的原文与译文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对翻译古代散文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