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良燕 《教书育人》2023,(36):78-8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球广泛共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进行国际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理应将这一理念纳入课堂教育。本文试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出发,分析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使命,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形势与政策”课重要落脚点的理由,提出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成果进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紧跟形势适当补充最新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等路径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课堂,以期为大学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并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牢牢把握其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扎根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为大变局中的世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价值意蕴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理念贡献。从实践路径上看,中国应继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化解各国分歧与矛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为纾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  相似文献   

3.
赵洋 《教学与研究》2022,(10):85-9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当代国际关系的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诉求。从国际关系学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它的共同体思想、安全思想和全球治理思想。其中,共同体思想是基础,它反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目标,体现出在不存在中央权威的条件下对于一种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的追求。安全思想和全球治理思想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两个核心支柱,它们分别强调通过采取各国一致行动来规避共同损失和获得共同收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创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世界政治的思路,并且可以成为一种由世界各国所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它怀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中国智慧和实践经验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贡献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人类情怀和担当精神。青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青年的多元文明观、全球治理观、国际秩序观、新发展观,展现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其承载着对人类教育的历史思辨,同时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儒家德育文化"教学相长,育才造士"德育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育原则和"有教无类,长善救失"德育方法。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德育思想在根植团结合作的道德认识、孕育守望相助的道德情感、坚定同舟共济的道德意志、践行互利共赢的道德行为方面作用显著,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来源和深刻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应对全球性问题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起点和焦点是“国家”,因此深入思考“国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角色定位,不仅有助于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规律性,也有助于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合目的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根据“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规约和塑造好的国家和好的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也必然是从矛盾斗争到形成共识、情感联结和秩序建构的过程,也是认识“国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角色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精髓、要义和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初心和使命,主动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时代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坚持主权平等、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等五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9,(5):102-10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新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文明间共处与交往提供重要的价值指引。它的思想基础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以及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与拓新,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理念。教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力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师德建设提出新的时代课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应从顶层制度设计、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和增强教师国际素养等方面突显教师师德建设的主体性、共同体意识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是当今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显著特征。面对全球大变局,美国正在重拾地缘政治对抗的冷战思维,加大对华战略遏制。中国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相互尊重核心利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和信任基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中国核心利益外交实践在有效地维护了中国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尚存改进空间。中国应该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论述,树立关照他者存在的、注重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相对性的新型核心利益观。践行新型核心利益观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保障。中国核心利益外交需要进一步把握核心利益内涵的生死攸关性、人民性和规范性,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内容,旨在建立一种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全球性伙伴关系。在全球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以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为着力点,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坚持重义轻利、弘义融利、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构建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根基,借鉴了列宁和平共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承继了新中国国际战略理念和政策主张.它的提出和践行,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严峻问题与挑战、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战略期的必然要求.它为推动国际秩序和治理体系的变革、拓展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以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全球贫富差距、南北发展鸿沟问题严峻,全球正义面临诸多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美好世界的先进理念,也是为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突出表现为3个层面:一是在价值观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世价值观”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凝聚全球正义的伦理共识;二是在发展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有利于推进公平、普惠的全球化;三是在国际秩序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处理国际外交事务的全新视角,主要包括五个层面。构建政治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条件;构建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构建经济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途径;构建文化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构建生态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包容并蓄为基石的全球治理价值理念,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价值、中国立场的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体系地位,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述入手,深入分析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话语权的内涵意蕴,探索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原则,提出符合当代发展的中国话语权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给出了中国方案。科学的结构设计是共同体得以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结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任务。超越以霸权制衡思维为核心的"中心—边缘"结构,建立以成员间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环形—向心"结构,实现身份认知转换的观念建构、促进机制变革的体系建构、厘定发展进路的路径建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和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崭新的思维方式、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明确的责任主体及主体责任。在实践和探索中,要深入理解命运共同体内涵,唤醒校企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思维,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新形式,坚持校企命运共同体高标准,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其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开放理念是习近平基于世界历史本质特征和“两个大局”时代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开放”意涵的时代化运用,内蕴开放、合作、发展等丰富内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趣内在一致,旨在顺应世界历史开放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化变革,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共同繁荣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境遇,应坚持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塑造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坚实的政治基础、发展动力和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详细地阐述了其内涵。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为哲学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天下情怀为文化渊源,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促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劲动力,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东盟在桂留学人员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促进东盟留学生来桂留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在桂东盟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理论教育、拓展教学方式、提供多元文化环境及构建“网络课堂”等具体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张涓莅 《福建教育》2022,(17):61-63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统编《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也是第二单元中的核心内容。教材第二单元围绕世界政治多极化展开讨论,重心落在最后一框中国如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课标对学生学习这一框题的要求是“阐述合作共赢的理解,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