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事件     
日计划在月球建立无人探测基地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近日宣布,日本计划20年后在月球表面设立无人探测基地,并为此成立了一个由约20名行星专家和技术员组成的特别项目小组。该机构理事长立川敬二说,日本计划10年内发射登陆月球的无人探测器,在此基础上,争取20年后能在月球表面建立无人探测基地。据立川敬二介绍,2007年将发射的“月亮女神号绕月卫星,将对月球表面进行观测,为无人探测器寻找合适的着陆地点。无人探测器将实施岩石采样、分析等,为日后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提供条件。目前,美国和欧洲等都开始积极投入对月球的探测活动。立川说…  相似文献   

2.
<正>拍摄"日本民众防灾意识"这一集专题时,采访组的大部分同事先去了东京目黑区的一所小学,采访日本学校例行的防地震演习。每年3月初的第一周是日本的全国消防周,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每一所中小学都会对学生们进行一次和地震火灾有关的预防宣传活动。我们恰好赶上了东京目黑区立东山小学进行的一次防灾演习活动,学校准备在不通知全校  相似文献   

3.
防灾减灾教育是我国新时期综合防灾减灾系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新时期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长期而有效的防灾减灾教育是防灾减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而当前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缺失是制约我国防灾减灾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结合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和实践,从防灾减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效果评估、志愿者队伍建设、科普基地运行、科研机构参与和城乡统筹发展等七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新时期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因此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引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也是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抗震防灾科普宣传示范基地依托实验室现有条件,将场馆设施、科教仪器、教学科研成果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和共享。抗震科普基地从"感知震害""结构抗震"和"科学防灾"三部分,将抗震防灾知识普及、宣传教育与工程抗震防灾科研紧密结合,全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实现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黑龙港及运东地区,在调查分析盐碱地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碱活动,使该区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低产到高产,由吃返销粮到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进而成为河北省的棉粮基地,农业生产的重点开发区.其成功经验,推动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为扭转我国南粮北调和长期粮食短缺做出了贡献,为世界各国治碱防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乡土知识在民族地区的减防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彝族分布在地貌复杂、气候多样的西南山地.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灾害文化.谚语来自民间,反映了彝区各地的自然风貌,彝人对灾害的认知,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彝人对于灾害的预测和减防灾举措等,承载着彝人适应生境的诸多体验.谚语是彝族灾害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对于彝族谚语的研究,有利于民族地区灾害文化的保护和社区层面的减防灾实践.  相似文献   

7.
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和广东沿海,广泛流传着“沉东京,浮××”的俗语及民间传说,甚至还有指向海边的“东京大路碑”。老百姓总是会将当地某块海域指认为曾经的“东京城”,但是,地质科考却一再证实这些地区并不存在陆沉的城镇。将“沉东京”俗语的流传地标注在地图上,就会发现这是一张宋末“行朝”的流亡地图,此外,明代《闽书》也明确指出了“东京”与宋末行朝之间的密切关系。借助历史与民俗考察可知,“沉东京”其实就是大宋王朝覆没结局的语言隐喻,相关传说则是缪勒所谓“语言疾病”的结果。沉东京传说以及大量的宋帝昺传说,承载着千百年来闽粤百姓对于南宋行朝的集体记忆,寄托着他们对于这一段悲壮历史的同情与哀思。  相似文献   

8.
花开的声音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软糖的故事》,文中介绍黑泽明看了一个影片《被遗忘的孩子》,影片中的弱智儿童令黑泽明想起了童年的自己,文中还提及黑泽明的另一位弱智同学植草,他们两人都是在立川精治老师的鼓励和教导之下最终成才,立川精治的自由开放、鲜活感性的气质深深影响着黑泽明,使他最终走上电影之路并成为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曾是华洋义赈会开展工作的主要地区之一。该会在陕西主持修建的泾惠渠和西安至兰州的公路以及在陕西等省组建的农村合作社,对甘肃、宁夏进行的调查,曾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有的工程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华洋义赈会在西北地区倡导和推进的合作事业,可以说是开西北地区广大农村历史上大规模合作实践之先河。其办理合作社的方式,对西北合作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该会在救灾赈济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救灾不如防灾,防灾要靠民众的建设性防灾理念给后人以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经常遭遇干旱与洪涝风险,因此防洪抗旱是衡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依据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从抑制干旱与洪危险性、降低农业水旱灾害脆弱性以及转让农业灾情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减灾体系、水利工程体系和社会化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地区抗自然灾害风险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我国南方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将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财、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文章立足于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应用抗自然灾害风险线性规划模型,来优化各行业抗自然灾害风险成本,建立抗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毒刺与诋毁     
我和新来的班主任老师怎么也合不来,这种内心深处的彼此对立一直持续到毕业。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位老师彻底反对立川老师的教育方针。他总是找个什么借口,借题发挥,嘲笑立川老师一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针。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那是上图_画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写生,画插在白色瓷瓶中装点教室的波斯菊。我想侧重描绘那花瓶,所以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30多年来,日本跨国公司的对中投资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中国的人件费成工低的优势,通过在中国投资设厂,建立以东京为主导的”产业内分工”体系.表面上,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给日本带来了”产业空洞化”现象,在本质上,跨国的”产业内分工”增强了以东京为总部的跨国公司在高附加价值领域的优势.本文将以索尼公司为例,分析日本公司在华投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夏季到来,雨水增多,由于我们国内大部分城市地下排水系统都非常脆弱,导致经常出现在城市里看海的情况。降雨量一大,城市积水就会变得特别严重。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跟日本学习一下。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地下排水系统。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东京投资2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耗时14年(1992—2006)建成了堪称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与对外经贸陆路的出口基地.有序、科学、可持续地开发是发挥边疆民族地区这一资源作用的重要保障.近几年,边疆多民族地区能源与边境贸易开发呈现出勃勃生机,但由于中央企业在多民族地区利益分配机制没有理顺,各族群众、政府和中央企业等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6.
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防灾科技学院作为特殊行业——地震及其他防灾减灾教育领域的唯一高校,以独特的专业特征在中国高教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世人对地震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防灾科技学院也通过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参与,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多年的发展表明,要建设防灾减灾类高水平大学,培养高质量的主打地震系统的人才,就需要有一流的、富有防灾特色的校园文化提供精神支持,而建设彰显防灾特色、弘扬抗震精神的校园文化则是防灾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民族地区培养物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民族地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薄弱,管理层和师生主观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硬件跟不上、缺乏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途径的思考以及资金不足是导致实践教学不足的主要因素.转变观念、探索多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途径以及争取多渠道和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成为今后民族地区物流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车厢交流记     
草予 《少年文摘》2012,(7):16-17
"没有人会在日本的公车上大声说话的,不信你看看。"我来到日本东京留学,由于对东京的地理并不熟悉,一直很少出校门,更别提坐公车了。除去学习,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跟一个叫做羽田的东京女孩在一起,我觉得她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学习日语并能更快地了解东京。第一次坐公车是去高尾山看樱花,羽田充当我的导游。在等车  相似文献   

19.
潘向黎 《新读写》2013,(7):100-101
在东京,被问了很多次,“觉得东京变了吗?”因为他们都说中国变了,上海变了,而且都是作为一种赞美,我想如果我说东京没变,人家会不会觉得失望?所以我都是含糊地说:“是啊,还是有变化啊。”其实,我觉得东京变化不大,而且我很高兴东京没什么变化,我巴不得它根本没变化呢。原本那么繁华的街区,那么合理的布局,那么发达的交通,那么完善的功能,为什么要变?除了带来陌生感,还能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0.
灾情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国情,灾害问题正在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因此,特别需要将综合防灾减灾上升为国家战略,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防灾减灾实践,同时设定国家防灾减灾战略目标,通过举国动员、理顺体制、优化投入及其他有效措施来实现防灾减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