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这一规律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比如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增长极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研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这些理论的合理成分,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特色理论.  相似文献   

2.
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领域,是我国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在发展体育旅游业上具有经济、政策、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已形成区域特色.本研究对山东省体育旅游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整合,提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并针对此提出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建议,希望能为振兴山东旅游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了我国南部沿海区域文化生态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和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体育物质、体育经济、体育社会和体育文化4个维度的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把15个指标分成了发展和协调两类指标,分别给出了两类指标和总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了生态经济模式。经济腾飞必须要走生态经济路线,必须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的文明顺利传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旅游业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冰雪体育旅游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黑龙江区域经济总量每年都在近百亿,不断的在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和就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负面影响逐渐明显;因为冰雪资源长期处于掠夺式的开发模式,导致雪场数量不断增多、距离增近,低水平重复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与此同时,雪场普遍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下出现了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影响黑龙江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的腾飞,所以必须建立相适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进程中,数量日趋壮大,技能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在社会发展战略上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利民、便民和惠民政策以及在这基础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将导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区域上也发生转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在社会转型期生产力的推动下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区域化转变的社会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增长极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内涵及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并运用增长极理论考察了徐州县城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展体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其他经济部门相比,通过发展体育来发展区域经济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以泉州为例来研究体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产业结构、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对策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体育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方面作用明显,体育产业具有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潜力。我国社会与经济环境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出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迅猛开展,而且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产业之一.而冰雪体育运动与冰雪旅游的结合则进一步增添了动态参与特色,冰雪体育产业借助这一良好契机,以其独有的资源特色,合理有效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在广泛阅读冰雪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的现状,研究冰雪体育产业增长极的相关理论与发展过程,论证其可行性与必要性,将研究重点放于培育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增长极上,探讨其对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作用,为体育产业的拓展发展起到核心延展性作用,进一步奠定冰雪体育产业从点到面的全局战略性作用.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培育有利于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但仍需在政策等层面进一步完善,使其成为更加科学、系统、规范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客观规律。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策略的提出,促进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也取得了新成绩。目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采取可行性措施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报纸体育信息传播的观察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报纸体育信息的传播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报纸的体育信息传播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后,现已初具规模。然而,在全国来说,目前的发展很不平衡。此外,体育信息类别间和项目间的比例也欠合理。本文认为,这些态势的形成受制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并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增加部分地区报纸体育信息量以缩小强烈的区域反差,不断深化体育报道是我国报纸体育信息传播进一步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以区域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建国以来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演进进行历史回顾,提出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应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诠释体育强国目标,指出区域体育发展战略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然途径,论证体育强国与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强化我国辩证关系,即相互依存、相对独立、相互协调和整体性关系,以区域作为分析框架构建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若干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时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农村人口流动;区域发展不均衡;受教育程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是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式,对我国省域体育发展战略进行了历史考察和横向比较。分析了各个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共性和特点,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福建省为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区域体育发展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期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与统计法,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体育产品的表现形态、消费主导型经济中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特征、政府政策在体育市场中的积极意义和扶持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理论分析,为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体育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结构与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区域科学的理论为研究依据,在全面、深刻理解体育强国内涵的基础上,对包括战略定位、战略优势、战略机遇与挑战、战略原则和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战略措施等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突出区域体育战略研究的特色.为区域体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更为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冰雪竞技体育为研究起点,结合区位理论,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在地区差异、经济影响、文化风情等方面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冰雪区域体育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可行性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冰雪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我国职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体育社会学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工会系统的文化宫、俱乐部职工体育发展现状和职工体育组织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职工体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应在职工体育发展规划上实行“两步走”.在职工体育布局上实现局部地区、行业“分层递进”的方针。为实现职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这一发展方向.可采取区域优先发展,进一步发展行业联合.建立职工体育组织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焦点。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系统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区域体育产业共生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目标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方向,市场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管理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制度保障,监控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调节方式。最后,提出提高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单元质参量关联度、塑造和谐共荣的共生环境、消除区域体育产业共生阻力、建立科学的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评价体系等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