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祖苗 《视听》2021,(7):40-41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了著名的拟剧理论,认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表演,即不完全真实的自我呈现,以实现更理想的印象管理.本文通过对真人秀节目中前台、后台、剧本、印象管理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真人秀节目中既有传统的前后台表演和存在剧本等特点,也有前台后台模糊化、后台前台化、伪后台...  相似文献   

2.
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从模式引进+本土化的道路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从草根选秀模式到专业歌手竞技表演秀模式再到明星+素人同台或竞技或切磋等模式.无疑电视节目自主创新的道路不仅是一条必经之路,而且也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梦想的声音》诞生于浙江卫视原创元年之初,它有着很多创新因子,值得深入研究,当然也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蜗居》台词语言符号、场景和大环境等非语言符号以及主要人物"叙事结局"的分析得出结论:在肯定此剧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和矛盾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迷信《蜗居》,其文本符号所反映的只是现实种种镜像的集合体,它并不是现实本身,而是超现实,是人们想象催生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白若男 《视听》2023,(3):113-116
近年来,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个体形象的塑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人格特性,而社交媒体的“进场”使得个体自我形象的呈现由现实社会逐步迁移到线上的虚拟社交平台中,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自我呈现的表演行为与舞台设置显示出新的特征。这不仅影响着人们自我呈现策略的调整,也给人们进行理想化的自我呈现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马宣 《新闻传播》2022,(3):23-2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网络化”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每个个体都极力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自我呈现的价值。微信作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成为人们在线上交流的主要选择对象。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是主体自我表达的一种表演形式,本文将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6.
年代剧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下受众的日常认知存在一定差异,若想唤起观众同情、构建叙事认同需从多方考量。《大江大河》就是一部成功之作。其叙事核心围绕主客观视角的共同作用、多种叙事时间的交叉使用、时代化符号系统的建构,使观众沉浸于叙事时空,与故事人物同感受、共命运,唤起精神共鸣与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7.
自我呈现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手段,具有策略性特点。本文以戈夫曼提出的"拟剧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微商品牌"传奇今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名微商进行深度访谈,并对其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作为表演者的微商最常使用的四大形象塑造策略,即"随时在线的亲密好友"、"触手可及的意见领袖"、"个性鲜明的魅力人格体"与"事业有成的人生赢家"。试唤起观众对消费主义下个人异化的思考,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微商经过精心粉饰的表演区域。  相似文献   

8.
张美洁 《传媒》2024,(3):58-60
Plog作为一种以照片为主,辅以文字修饰的传播符号,凭借“真实自我”“个性突出”等特点,成为大众记录真实生活、满足社交需求、展现自我良好形象的首选媒介形式。本文借助戈夫曼拟剧理论,参考小红书博主的Plog内容,探讨Plog用户自我呈现的动因、实践及反思,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凯乔 《今传媒》2022,30(1):93-96
《守护解放西》作为我国首档警务观察真人秀节目,采用“纪实片+观察真人秀”的拍摄手法和制作方法,通过展开基层民警的故事化叙述,将冒着烟火气的影视基因注入警务观察纪实片,塑造出以坡子街派出所民警为代表的可爱、可亲、可敬的人民警察形象,实现了前台表演与后台制作双向促进的传播创新,开创了我国公安宣传工作的创新模式。本文运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对此次节目的前台表演、后台筹备、前后台统一的工作实践进行传播学解构,指出警务观察真人秀节目传播工作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路径,从而为我国公安机关观察类真人秀的传播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文璇  刘光磊 《视听》2021,(7):110-113
网剧是在网络环境中诞生、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网剧文化.《沉默的真相》是2020年高分国产网剧,其主人公形象建构、符号解构、去中心、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充分显现了后现代的反叛、多元、注重个体、碎片化的特征.本文从解构传统叙事、超文本叙事的角度出发,分析该剧的叙事特征,探究当今网剧叙事的规律,为今后...  相似文献   

12.
欧文·戈夫曼以人际交往中的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比作舞台上的一种“戏剧表演”,进而提出了“拟剧理论”.本文在“拟剧理论”的视角下,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认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出前、后台位移;“舞台设置”促进节目“戏剧缜密”加强;“剧本期望”反常,角色冲突带来戏剧反应;“不协调角色”合理利用,网络运用增强宣传效果等特点,由此需从精准节目定位,突出摄制重点和增强节目真实性,彰显真人秀特点两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3.
钱劲帆 《东南传播》2015,(2):100-101
微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在社会化媒体的舞台上进行独属于自己的表演。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而有效进行社会化媒体舆论引导就显得颇为重要。社会化媒体中同样存在"拟剧表演"的元素,同时由于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其舆论也更具爆发性。依据社会化媒体的特性,在拟剧理论的视阈下对社会化媒体的舆论引导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人民的名义》创造的收视神话,反腐剧继2004年沉寂之后,再次回到电视观众的视野之中。观众所表现出的收看、点播、热议等收视行为,受到其收视心理的驱动。反腐剧作为类型剧,观众的收视心理既异于其他类型剧,也有其自身共性,因此探讨反腐剧观众的收视心理具有指导意义。《人民的名义》所取得的口碑、"票房"双丰收,使其成为了探讨反腐剧观众收视心理的绝佳代表,观众在收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期待视野、移情、娱乐等心理因素,在我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下,呈现出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16.
胡彦岚 《视听》2021,(6):76-77
扶贫剧《山海情》将镜头聚焦于曾以苦瘠甲天下闻名的西海固地区,植根于新时代下农村发展新面貌的真实社会土壤,充分调度现实主义影像表达手法,镜像式呈现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农村发展史诗,既反映了脱贫攻坚事业的累累硕果,又展现了西北风土人情和乡村社会百态,这样一部流露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佳作为以后的脱贫题材剧做出了良好示范.  相似文献   

17.
黄颖妍 《东南传播》2021,(7):128-130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人民携手抗疫.抗疫主题也成为了影视创作的焦点.电视剧《在一起》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完成了对抗疫集体记忆的建构,并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将从集体记忆建构的视角,以抗疫剧《在一起》为例探究其建构集体记忆的方式.未来抗疫剧的创作应在真实的基础上,注意对观众集体记忆的构建,可充分运用象征性场景、事件、人物等符号唤醒记忆,适当复现仪式强化集体记忆,以增强观众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8.
张岚 《传媒》2019,(3):54-56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当前公众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社交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媒介化社会背景下作为用户的公众是短视频内容最活跃的生产主体,其信息生产和传递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特征,从戈夫曼拟剧理论视角下来探析UGC短视频内容的生成和传播逻辑,探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能够透过社会学理论视角深层次地分析和解释这一传播实践行为,为认知、规范和引导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抖音短视频上线以来,逐渐成为当下社交媒体的新宠。它以碎片化的表演方式,给人们带来感官愉悦和精神快适,深得受众的喜爱与追捧。抖音短视频的隐性内核,以戈夫曼拟剧理论这一分析视角,分别从抖音短视频角色表演表现的"理想形象"的形态中印象管理、自我呈现、社会互动三个角度进行诠释。力求深刻阐释抖音短视频为何日渐风靡,继而审视人们如何通过抖音短视频建构"理想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传统典籍精华与现代视听手段结合,以剧式表达讲述典籍故事,对话华夏先贤;以英雄人物、语言动作及环节设计建构仪式感,打造记忆共情;在追溯历史与回应现实的时空聚合中,传递出典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完成了民族精神的价值书写与中国话语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