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乐 《出版广角》2022,(11):88-91
民俗文化是中国乡村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稳定器”和“资源蓄水池”。民俗文化出版应积极落实细化政策规定,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提升编辑的民俗文化出版意识,挖掘民俗文化出版空间;围绕主题,打造特色丛书品牌;走融合出版之路,从民俗文化传播对乡村振兴的可适性出发,促进民俗文化出版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作为上海文艺出版总社麾下的主要成员之一,上海文化出版社(以下简称"文化社")具有50年的出版历史,培育并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和品牌效应的精品图书,打造和形成了一支继承优良传统、具备优秀素质的编辑、出版队伍,在文化生活、时尚休闲和社会语文等领域拥有众多读者.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文化社从50年代的兴起,80年代的辉煌到90年代潮声渐弱.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提升传统出版业态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的"数字出版元年"或"中国电子书元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事实上,中国数字出版的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2007年的360亿元,2008年的530亿元人民币,2009年的整体收入则达795亿元以上,首次超过我国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总产值,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2%,10年间,我国内地的数字网络出版产值规模累计增加了45倍以上,这是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发展速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而其影响和规模带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一组组数据的震撼,数字出版实际上是文化与科技的一场变革,出版史上的又一次进化。从甲骨文、竹简到丝帛,从丝帛到纸张,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铅字排版印刷到电脑排版胶版印刷,直到目前热议并将会对出版行业产生剧烈影响的数字技术与数字出版,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文化交流上的空前发展,也会使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过程产生巨大变化。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和挑战,并关注数字与传统的革命性交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出版?每一次交锋给出版产业会带来什么颠覆性的革命?如何认真面对传统向数字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或问题、编辑出版工作者角色和功能的转变等等新课题。为此,本刊特邀业界专家、学者,以及在一线践行的相关编辑,共话数字出版,共论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各出版集团组建、出版社转制、数字化技术发展,出版集中度越来越高,对出版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如何根植当地文化土壤,通过可掌控的出版资源开发文化精品,是地方出版社面临的考验.地方出版社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深度挖掘当地人文资源,打造出版精品,培育出版品牌,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专业出版是在现在的专业分工的基础上更加专业化,形成自己最鲜明的特色,打造自己最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出版社的出现,体现了出版自身的发展规律,反映了图书市场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但就我国专业出版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出版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国家的宏观政策、市场定位、发行渠道等。本文旨在与国外专业出版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中,分析我国专业出版的不足,吸取先进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辽宁出版传媒作为"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成功上市后,充分利用已经获得的资本实力,优化选题结构,强化市场导向,打造品牌原创;以选题创新、编排创新、营销创新、市场创新等多个角度,加大对出版创新的投入。得益于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独特卖点和鲜明特质的图书,进而与市场同类书实现差异化竞争,市场和渠道也由此得到新的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文化遗产出版日益受到业界重视,其价值可以从文化和产业两个层面进行探讨.要实现文化遗产出版价值的转化,实现"两个效益",需要采取内容表达的分类创新策略、增值价值链的打造策略,以及内容与品牌结合等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入世十年,我国数字出版"走出去"演绎出从科技到人文、产品到资本、欧美到全球的发展轨迹,也暴露出版权纠纷频发、内容与文化水土不服、盈利模式不明晰、体制与观念滞后等突出问题,未来阶段实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优先策略是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赞助出版产业输出,出版企业要创新数字出版产品形式,集中资本、品牌、人才规模合力出击。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大势所趋,传统出版社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是出版人需要正视的问题.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利用110年来所积累与沉淀的资源,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在数字出版方面开展了工具书在线、按需印刷网、英语世界网络学习平台等一系列探索.在数字出版实践中,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努力将在传统出版领域多年来建立起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力争在数字出版领域打造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奋进时期.以教育出版为重点的大学出版社,首要的就是护好教育基本盘,坚守学术出版、走专业化出版之路.教育出版的竞争在于优质内容的竞争,要不断加强内容的深度化和垂直化深耕,在细分领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知识精品,打造教育产品产业链.同时,以品牌产品为核心,带动教育板块整体发展,并始终坚持创新,开拓创新教育产品.  相似文献   

11.
殷亚平  黄韬 《出版广角》2022,(18):63-67
三联书店是一家有悠久传统和独特家风的出版机构。作为三联品牌的承继者之一,上海三联书店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忠实记录时代的进步,长期坚持走以人文社科、学术专著出版为宗旨的精品之路,努力打造享誉业界的学术经典系列,形成了独特的品牌特色和资源优势,在业界奠定良好的读者口碑和社会影响力。三联人将坚守高质量的学术出版事业,在传承品牌价值和精髓中守正创新,在品牌的产品建设、人才建设和文化建设中擦亮和打磨三联的品牌之光,为出版事业传播先进文化,为服务社会大众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路航  王峰 《出版广角》2021,(2):92-94
新时代,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高涨.艺术设计类图书凭借专业性与高品质受到不少读者的青睐以及市场的欢迎.在此基础上,不少出版单位创新出版路径,以品牌打造艺术设计类出版的新天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的艺术之桥品牌就是其中的代表.艺术之桥搭建起了中外艺术设计的桥梁,其探索之路值得业界学习.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度冉 《出版广角》2016,(19):34-37
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应该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目的,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地缘优势占领华语文化圈;二是打造华文出版"中国"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三是利用文化影响带动华文出版经济.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应该强调五种策略,即国际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要从融合数字出版技术、打造品牌资源、艺术形象资源出发,抓紧培养既熟悉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又把握数字出版技术,懂得创意设计、产业开发的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三方面大力推进少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基础,因而出版经营工作要注意时刻围绕其出版价值、出版文化和出版个性来开展工作。一般说来,品牌经营包括品牌定位、品牌战略决策和品牌日常管理。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指出版企业明确自己的出版特色和出版能力,找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定位。传统观念认为出版品牌定位是固定的,因为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是由国家规定的,比如教育社、科技社、少儿社、美术社等,其市场定位已经相当明确。其实国家规定的只是一个大的出版方向,全国有几十家教育社,几十家科技社,几十家少儿社…  相似文献   

16.
理智的图书市场,需要能够鲜明、系统、集中地体现出版社品牌特色的图书,这些品牌图书不仅是一个现代出版社的标志和品牌的象征,更是广大读者从整体上识别、理解、接受和把握出版文化的符号. 说起出版品牌,我们不得不提到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我国出版品牌的卓越代表.作为"百年老社"的商务印书馆,建店以来,"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己任,竭力继承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海外新知",犹如一位温和的、诲人不倦的知识老人,在当代读者的心中,更是以工具书的权威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著称.同样,享有盛誉的三联书店,以其一贯坚持的"严肃、博采、开放"的编辑态度和独特的风格,培育了自己忠实的读者群体.  相似文献   

17.
贺娜 《出版广角》2016,(9):56-57
在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出版越来越严重的当下,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是出版社求得生存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品牌的概念、内涵切入,提出品牌打造在现代出版中的重要性,并以“小中信”图书品牌概念为例,从“小中信”精准鲜明的品牌定位、互联网时代营销新做法来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图书品牌.  相似文献   

18.
出版经营究竟应该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一直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出版企业做大做强的首要选择。也有不少人坚信,多元化经营不适合国内出版企业,与其芝麻西瓜一把抓,不如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长处,打造优势品牌,走专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以历时或共时角度观之,学术出版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层面,其策略包括:建设合理的学术出版结构,打造鲜明的学术出版品牌;专业学术出版与大众学术出版并举;原创性学术著作与积累性学术著作兼重;利用数字出版提供的新平台;建设和培养专业化的学者型编辑队伍,等等。  相似文献   

20.
迟云 《中国编辑》2022,(1):30-34,40
文章从深刻理解精品出版的时代要求,努力把握精品出版的深刻要义,厘清精品出版的制约因素,以精品出版打造企业品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精品出版对出版企业的重要性、如何打造精品图书等问题.精品图书的出版,体现了出版社和编辑的理想担当.在精品出版中,特色和品牌是精品图书的出版之源,质量和创新是精品图书的出版之基,而人才和机制是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