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杨维国 《新闻世界》2008,(9):139-140
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是困扰企业新闻媒体的一大难题,是决定企业新闻媒体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企业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应增强新闻敏感,强化新闻传播的及时性意识,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风口下,主流广电媒体迎合新媒体受众需求,在技术引领下打造新闻短视频,是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叙事方式向融合新闻产品过渡的重要尝试。主流媒体的新闻短视频要坚守专业新闻媒体的高品质、权威性,同时兼顾短视频叙事和传播的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的可视化等特点。从产品定位、渠道建设、深耕互动等多维度提升主流媒体的融媒体新闻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且得到了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满足人们需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质量,需要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最早于2008年被提出,是一种具有去中心化特征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新闻媒体通过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效能,为新闻内容的精准传播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在最大程度上规避虚假不实信息,降低新闻生产与制作成本,实现对新闻传播要素的重构。基于此,本文对区块链技术重塑数字时代新闻传播要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昉 《新闻前哨》2022,(8):37-38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导方式,新闻信息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多元性,均加速了"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的地位受到冲击,新闻媒体行业呈现传播群落化特征,事实核查虽然发挥着不可替代性,但单纯依赖其作用并无法改变大的格局,而是需要以新闻媒体主体出发,在新闻生产中谨慎查验事实与寻求真相,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5.
在5G时代中,新闻短视频成为新闻媒体开展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而依托新闻短视频开展新闻传播工作,则是新闻媒体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推动自身新闻传播工作得以与时俱进发展的必要策略.本文以推进新闻短视频更好地适应5G时代的信息传播环境为出发点,对5G时代短视频新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并从内容开发与技术应用两个层面,对新闻短视频在5G时代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泛媒体时代,单纯的新闻播报已不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要。传统新闻媒体的功能必须从新闻传播向信息集成延伸。应用成熟的产业链理论发掘新闻特别是政经新闻的"深层矿藏",通过多维开发深化新闻价值,不仅将丰富新闻媒体形态,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将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商业媒体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祖峥 《东南传播》2021,(6):26-28
云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也是传媒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前,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云应用尝试,但应用场景仅存在于新闻生产的某些环节,较为碎片化;应用的功能较单一,未能充分发挥"云"的技术优势.因此,从传统新闻媒体的业务流程出发,"新闻云"搭建应具备海量存储、智能分析、信息验真、新闻预处理等功能特点,同时围绕"新闻云"系统配备相应的业务模块、创新业务流程及模式,让"新闻云"能够全程参与到节目生产当中,提升新闻生产效能.  相似文献   

8.
聂宝玉 《出版广角》2016,(10):82-83
美国新闻媒体受到商业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其中既有消费主义影响,也有新闻传播与商业传播的理念冲突。信息时代的公民新闻及大众文化传播泛娱乐化等美国商业社会文化,均与其新闻专业主义发生矛盾冲突。新闻媒体在适应商业社会文化过程时,其新闻信息传播也会出现某种偏差。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新闻媒体积极探索多样传播方式,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信息与文化沟通,新闻传播研究者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讨,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一带一路"新闻传播战略的整体把握。本文从建构传播战略、探讨传播策略、摸索传播方式、审视传播行为四个方面系统梳理目前有关"一带一路"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并据此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web1.0到web3.0时代,人们进行信息获取、分享和交流的平台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场景"的意义不断增强,场景理论不断发展,场景传播作为一种打破时空局限的传播方式逐步渗透到新闻传播领域。而5G在新闻领域的积极应用正是为这种渗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时代,场景化现象在新闻传播领域全面渗透.场景应用引发传媒业从信息采集到编辑制作,从阅读体验到内容推送等诸多环节的革新与流程再造,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新闻传播的业态面貌,场景的智能融合赋予移动传播魅力无穷的景观呈现.  相似文献   

12.
武晓丽 《今传媒》2016,(11):78-79
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快速迭代带来了场景营销的全新广告信息传播模式,本文从场景营销的概念界定及特点、广告信息的场景化构建、广告信息场景化传播面临的问题思考三个方面阐释了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这种全新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围绕场景营销在提升顾客消费体验、从而引起消费者共鸣这个核心问题展开,从应用范式的角度对广告信息的场景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的传媒行业进入快速变革时期。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原有的信息生产、传播方式,重构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传统把关的失效、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下降、大众传播转向精准传播成为传媒舆论工作的新特点。此外,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舆论引导的变革,包括新闻传播的碎片化、舆论引导反应的机动化、舆论引导的个性化。在新形势下,应合理将智能技术运用于新闻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人机协作更好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同时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更好地引导舆论、把控传播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新闻报道如何才能更加吸引受众,新闻媒体在长期摸索中寻求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新闻故事化。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具体表现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因为绝大多数受众都喜欢听有跌宕起伏情节的生动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交代事物的来龙去脉,其生动性和吸引力会大大增强。应该说新闻成为"找故事的艺术"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态的一种变革,在传达政令、传播信息、教育群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新闻媒体商业化的伦理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新闻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它具有传统新闻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如传受关系的互动化、传受者身份的隐匿化、传播模式的小众化、传播手段的多媒体化、新闻发布的实时化、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受众分布的全球化等.  相似文献   

16.
赵洪艳 《新闻传播》2012,(8):99+101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过程中起主导和衔接作用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受众信息获得渠道多元化,因此,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新闻媒体也正在寻找更加能够迎合观众的新闻形式和新闻内容,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出现以及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电视新闻对受众欣赏口味的迎合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创新思维出发研究新闻编辑如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新闻和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传播力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中之重。新闻舆论传播力主要指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信息判断所形成的舆论导向的能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新闻舆论传播力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起舆论导向作用。长江中游湖北卫视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新闻舆论传播力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实现:创新城市群重要新闻报道跨地域合作,从新闻信息覆盖面扩大舆论传播力;集中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宣传,从议程设置理论提高舆论的传播力;整合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媒体资源,从传播渠道融合层面加速舆论的传播力;创新"长江中游城市群"新闻报道实践,从"媒体建设者"角色主导舆论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播权威新闻信息的主体,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与社会道德价值息息相关,其中包括新闻信息的舆论导向、政治主张、社会监督等作用,然而现在个别新闻媒体单位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从侧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新闻的社会道德价值。本文将在了解新闻社会道德价值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其价值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宣谕 《新闻传播》2014,(2):264-265
融合新闻趋势下,新的媒介传播格局促使信息传播转向以需求划分的类型化,新闻工作者也从提供信息转为提供服务,各个媒介努力实现资源增值,新闻媒体通过各种内容和产品的整合,提升了新闻的品质和价值,使信息传播进一步延伸到知识与服务领域,并通过不断的裂变与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从而促成媒介集团中产品链和价值链的生成。本文旨在分析融合新闻趋势下新闻记者的培养方向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0.
叶秀端 《东南传播》2020,(10):17-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方向。通过5G移动网络重构与用户的连接,借助AI技术打造自动化内容生产模式,通过内容共享构建"价值共同体",是智慧融媒体的发展逻辑。内容建设是融媒体的根本。融媒体可通过智能算法识别用户信息消费场景、感知用户信息需求,进行精准传播;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提升其传播力,扩大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