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自媒体时代为背景,微博与微信与公益事业的紧密结合,从微博公益到微信公益,参与方式不断丰富。近年来随着微信的迅速崛起,参与微信公益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青年白领作为社会上具备较高素质的群体,具备参与微信公益活动的基本条件。研究发现,青年白领微信公益的参与度与年龄、性别、教育背景、最高学历、工作行业、税后月收入等因素并无显著关系。与感知易用性、传播内容的感染力、感知可信度、对微信公益的满意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手机用户的数量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手机微信软件在其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微信作为手机客户端的重要的交流工具,拥有很强大的保密功能和大数据功能,再加上其成本制作低廉等多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企业绞尽脑汁来投放广告和宣传业务,所以微信团队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出了以信息流为载体出现的微信朋友圈广告.而微信用户对这种做法争执不下,这种广告的出现形式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反感.基于此,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于用户微信朋友圈广告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微信与广告商的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5):115-121
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引入信息成功理论,构建了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和使用行为模型,确定了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个体差异、网络相关等17个变量,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用户接受图书馆微信的主导影响因素,并提出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在微信平台中大放异彩。其中,微信公益众筹成为微信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模式较之前的公益传播模式而言具备更多特点。本文将以"众筹网"为例,参考拉斯韦尔"5W"对其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用户体验的层面出发,剖析用户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微信小程序广告传播效果的作用程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UTAUT模型为理论基础,将内容绩效期望、广告激励、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感知控制作为变量,通过对比小游戏激励式广告和小程序banner广告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建立了两种形式下微信小程序广告接受意愿模型。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用日趋广泛.家园互动平台是家园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本文在分析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用于解释和预测幼儿教师接受家园互动平台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模型的核心要素,并对核心要素进行了内涵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案,为促进家园互动平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应用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领域的可视化引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接受模型(TAM)相关研究是当前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如何从当前丰富的研究成果中快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脉络、热门课题和研究趋势,成为进入该领域从事研究的人员的一个难题.本文运用可视化引文分析的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的文献数据,采用HistCite软件对当前国外的研究成果做了实证分析.参照相关文献内容进行验证,发现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准确度较高,能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另外,本文采用的可视化引文分析方法也为其他研究领域进行学术趋势分析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网络广播剧付费收听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感知社交性、感知优越性;娱乐需求、情感需求;主观规范对网络广播剧付费收听意愿与付费收听行为正向影响显著。基于研究发现,本文从内容制作、用户运营、平台监管等方面对网络广播剧的未来发展策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面向移动图书馆的技术接受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了面向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确定技术接受变量、系统特征变量、界面特征变量、个体差异变量、感知愉悦性、感知风险、感知信任、感知成本、社会影响等17个变量作为该模型的理论变量,并通过具体的变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确定了用户接受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TAM技术接受模型的基本架构上,对广东省内十所高校青年使用微传播的动机与行为进行调查研究。青年使用微传播主要动机是满足维持关系的社交需要和获取信息的认知需要,其负面影响主要是信息繁杂、占用过多时间,过多地依赖网络社交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2003年至2016年发表的464篇技术接受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构建了文献类型、研究主题、实证研究三类内容分析编码表,基于此对文献进行编码及统计分析。研究发现:①国内技术接受研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②技术接受研究呈现学科交叉的趋势,学者在不同的领域应用技术接受理论和模型,推动了技术接受研究的发展;③技术接受理论模型具有普适性和可拓展性,适用于不同领域新技术用户的技术接受和使用意愿研究,同时不断吸纳与领域相关的新要素;④ 实证研究是该领域的主流研究途径,新变量和新理论的融入与拓展及新模型的构建是研究的主要模式;⑤当前技术接受的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理性思考缺失、研究方法单一、中介变量及调节变量的忽略、技术接受理论本身研究的弱化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技术接受理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研究方法将日趋多元,不断推动具有领域特征的整合模型的提出。此外,技术接受理论本身的研究也将得到加强。图3。表12。参考文献46。  相似文献   

12.
论文结合移动图书馆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在传统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读者接受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探讨了影响用户使用图书信息系统的结构层面,将影响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因素分为主要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着重分析了组织环境、个体差异、信息系统品质等因素,以期为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相关服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接受模型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理论之一.文章以不同时期学者的研究重点为依据,概括总结了技术接受模型的演化过程,将技术接受模型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模型框架为研究重点和以模型内部因素为研究重点、以向模型中引入新理论为研究重点,并对典型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种演化的原因。最后,对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跨学科、聚焦特殊人群、结合新理论和重点转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健康信息的普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数字青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和获取健康信息.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信息采纳模型、社会认知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以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风险、自我效能、结果预期、采纳意愿为变量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数字青年微信公众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产品体验欠佳、用户粘性低、相关政策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共享单车的发展。本文对共享单车的用户使用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通过对14名受访者进行非结构性深度访谈,验证了研究假设——感知的有用性(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感知的易用性(骑行费用低、相关技术支持)、外部变量(城市交通压力、用户的较强"信任倾向"、"环保健康意识"增强),是共享单车得到快速普及与推广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技术接受模型的原理入手,分析影响用户对档案网站、信息系统接受的几个因素,再以此出发构建档案网站用户接受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网站服务优化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移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催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这一新技术环境下,消费者发表评论的意愿同时受到社会-心理和技术因素的影响。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建立一个整合的概念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社会-心理有关的经济回报、乐于助人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执行成本具有负向影响关系;与技术有关的感知有用性对评论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的影响不显著。最后为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增加消费者评论意愿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许恒瑞  周红利 《今传媒》2024,(3):110-113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传播医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探究影响用户对医学科普类短视频平台使用意愿的因素,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及自我效能对用户行为规范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用户行为规范有负向影响;提出医学科普类短视频发布平台应结合用户使用意愿,优化短视频内容和制作形式,以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医学知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21):34-41
本文从Davis的"技术接受模型"(TAM)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移动阅读,建构了一个由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预期花费、使用态度与使用意向等六个构念所组成的概念模型。实证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N=195)。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2个研究假设中的6个获得了支持:感知有用性对于使用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a);感知有用性对于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b);使用态度对于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感知易用性对于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c);感知易用性对于感知娱乐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d);感知娱乐性对于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