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人民的名义》创造的收视神话,反腐剧继2004年沉寂之后,再次回到电视观众的视野之中。观众所表现出的收看、点播、热议等收视行为,受到其收视心理的驱动。反腐剧作为类型剧,观众的收视心理既异于其他类型剧,也有其自身共性,因此探讨反腐剧观众的收视心理具有指导意义。《人民的名义》所取得的口碑、"票房"双丰收,使其成为了探讨反腐剧观众收视心理的绝佳代表,观众在收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期待视野、移情、娱乐等心理因素,在我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下,呈现出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袭来,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界限愈加模糊,中国互联网空间上涌现了大量的虚拟社群。在众多虚拟社群中,粉丝社群是声势最大且最为引人注目的。网络粉丝社群的凝聚力从何而来?为何网络粉丝社群具有高度的行动同质性?新媒体技术在其中扮演着何种角色?本文从互动仪式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参与式观察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粉丝社群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直播是维系电视剧粉丝社群的重要仪式,实时讨论是相互情感连接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晓颖  黄茜 《视听》2021,(6):44-45
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创造营2021》的热播,催生出一大批粉丝群体,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围观.本文结合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粉丝群体中互动仪式的启动过程、产出结果以及粉丝角色,得出结论:粉丝通过虚拟角色达成在场要求,借由有形的圈层规则和无形的知沟共同为局外人设限,通过关注节目、偶像话题、物料等共同的焦点,在一...  相似文献   

4.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凭借一路走高的收视率迅速成为现象级大剧,获得了受众的普遍认可.出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话语奖惩"机制的诱导,受众纷纷加入观剧潮.在观看该剧过程中,受众的廉政期待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现实中产生的失望情绪得到某种心理补偿,而剧情设置和所宣扬的主题能够将人卷入其中,引发价值共鸣.受众基于追逐娱乐时尚、呼应大众审美转向的心理,自发地参与到对该剧的"二次传播"之中,助推该剧持续火爆.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迭代,虚拟偶像的传播范围及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其逐渐扩大的粉丝群体成为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虚拟偶像洛天依为个案,探究虚拟偶像洛天依粉丝的情感互动行为的类型、情感互动的过程,以及情感互动后粉丝所产生的与虚拟偶像之间的情感联结。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现代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微博话题凭借多维互动的模式和主动参与的特点,让参与其中的人们通过微博这一场域来实现情感能量的获得.微博话题互动市场的发展在表现出强互动性情感能量特征的同时,也会出现情感与客观事实界限模糊的情况,因此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对该市场的监管,传播正能量来增强对用户素...  相似文献   

7.
王梦婷 《视听》2022,(6):161-163
豆瓣网是一个以兴趣为基调的综合性网络社区,豆瓣网中的豆瓣小组是更典型意义上的网络社区。本文通过对“我们代表月亮消灭居心不良的乐手”与“体制内茶话会”这两个豆瓣小组为期8个月的观察得知,豆瓣网的私密小组呈现出高度的隐匿性和边界感,小组内部的内容产制、成员互动的实践行为呈现出独特的互动仪式过程与结果,并反作用于成员感情的维系和社群内部生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杨荣菲 《视听》2021,(5):23-25
互联网时代,网络综艺生态一片向好,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沉淀用户构筑完整的互动仪式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度B站自制网络综艺节目《说唱新世代》以良好的口碑在一众说唱类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节目的成功源于多重要素加持,本文选取其互动仪式的完整搭建角度,对节目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其中,节目互动仪式的完成需要虚拟在场、对局外人设限...  相似文献   

9.
互动仪式链理论解释了社会和群体的互动机制,为图书馆直播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分析了互动仪式链理论在图书馆直播服务中应用的可行性、产生的结果,提出了图书馆直播服务的优化措施,以期为相关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宝华 《传媒》2017,(10):44-46
接受理论主要创立者姚斯认为,一部影视作品的完成,并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影视作品的意义应当是一个不断延伸和未完成待续的被解读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于作品的受众。根据姚斯的观点,受众对艺术作品的接受程度是检验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电视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微博日渐普及使其成为粉丝追星的重要平台,微博对粉丝追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平台的提供,其更以自身媒介化逻辑重构粉丝交往形式,带来新的互动模式以及交往秩序.以肖战事件为背景,论文探究粉丝社群在微博交往中的日常对话与行动逻辑,阐释粉丝群体动员机制及其互动过程,认为动员机制主要由局外人、情感投入与粉丝站等核心环节构成,背后则体现...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因其自身创作特质与内容传播互动而广受热议。本文基于传播舆情的发展而将其内容传播互动部分划分为三个传播过程:电视剧内容的传达过程、电视剧相关的媒介营销过程以及受众之中的群体传播过程,并在场域视角的观照下分别进行考究,从而建立单向场域、双向场域以及多向场域三类传播结构模型,在场域结构下对《人民的名义》传播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虚拟主播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直播服务行业,在青年亚文化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B站虚拟主播群体通过人设建构的形式实现了个人与虚拟形象的数字融合。对于虚拟主播而言,人设的建构既是“面具”又是“工具”;对于粉丝而言,人设能够实现对于完美形象的幻想。虚拟主播独特的被建构性和虚拟性,使得其与粉丝社群之间达成了独特的互动传播行为,在社群互动中形成双向的情感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任世靖  许艳玲 《新闻知识》2023,(7):65-70+95
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电子竞技首次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随着电子竞技逐渐被主流赛事接纳,大众对于电子竞技的正向认知也在加强,电子竞技的玩家、粉丝和电竞赛事的观众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大型规模化赛事中甚至出现了观众的现象级反应。本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传播理论,对电竞赛事观众相关的视频内容和网络文本进行文本分析,探究电竞赛事中观众互动仪式链的内在运行机制,强调赛事观众的边界设置、相互关注、情感连带和群体兴奋,总结该互动仪式链产生的多重有效结果,并尝试搭建电竞赛事观众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模型,为电竞赛事行业未来发展提供观众情感结构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13):14-19
弹幕视频是近些年国内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在线视频分享模式。以较具代表性的Bilibili网为例,运用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予以关照认为:弹幕视频观看模式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自我认同为ACG文化族群成员身份的网众,以身体的非物理在场为空间站位所开展的虚拟互动仪式。  相似文献   

16.
黎来屏 《新闻前哨》2022,(20):52-53
互联网时代情感传播作为个人间、群体间传递情感、信息的互动过程,在重塑传播主体和社会行动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受众作为参与情感传播的动力,通过网络虚拟聚合的方式进行互动,在互动仪式的过程中完成群体身份识别与互认,从而在建立群体身份认同的同时,实现对所处情境的文化认同,进而在社会互动中获得个人化成长,并完成自我的社会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7.
于妍 《视听》2021,(3):156-157
反黑是网络粉丝社群行动实践的重要策略之一,是Web2.0时代粉丝文化的象征性行动.本文在传播仪式观的视域下,讨论网络场域中粉丝以社群的组织样态进行反黑行动时展现出的仪式性特征,即非日常性、秩序性与表演性.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剧市场逐渐趋于理性的情况下,一部题材敏感的主旋律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却引发全民的关注和热议,通过剖析我们得知从其首播到全民看剧,全民议剧,它的成功绝非偶然。在市场的缺口,它以其精良制作,精致的人物刻画,回归艺术反映生活的本质,形成口碑话题引爆朋友圈,得到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苏丹 《视听》2021,(4):124-127
从古代的神像祭祀到现代的偶像崇拜,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人格化的偶像崇拜促使年轻人成为粉丝,粉丝们又自发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线上、线下粉丝社群,最终形成独特的饭圈生态.本文借助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手段,从线上网络粉丝社群的分析入手,对明星肖战的虚拟粉丝社群进行拆解,探究不同类型粉丝群体的行为特征,旨在对不同类型的粉...  相似文献   

20.
李赫  吴牡丹 《今传媒》2016,(11):12-13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微信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社交软件中的佼佼者.从微观社会学上看,微信作为一款老少皆宜的APP,在打动受众的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方法.作为个体,应如何应对?本文选取了微观社会学的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并结合新闻传播理论来分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关于微信的人际传播发展中所引发的问题的一些思考,最后进行些许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