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在现代性进程的最近一百年间,资本全球化与都市的地域性扩张将现代人缓解自我认同焦虑的努力进一步挤压到私人化的亲密关系中,这既加强了亲密性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性,又加深了它早已陷入其中的机制化困境。因而,亲密性问题在近十几年超出了实用心理学和关系科学的范畴,随着精神分析在社会学领域的运用而日益受到关注。安东尼·吉登斯的《亲密关系的变革》(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1992)可谓该领域最发人深省的著作之一,作为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和现代性研究专家,吉登斯在该书中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如何由私人领域的自我认同的建构,自下而上,深刻影响到公共领域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语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在北京的一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赴云南、山东两地对媒体、企业的调研数据撰写而成。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记者的职业地位在社会中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即记者的"自我认同"从"无冕之王"滑向了"新闻民工";记者的"社会认同"总在"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宣传者"、"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角色中纠结与调和。记者们趋向于将自身定位为"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而官方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宣传者",部分企业家和民众又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后两者的定位都与其"自我认同"发生严重的错位。这导致了记者职业神圣感的丧失、职业伦理的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加速了记者职业地位的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作用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作用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热销表明,都市白领正以此为媒介形成群体认同.本文认为,<杜拉拉升职记>所建构的白领群体认同,不仅仅包括"我们是谁"的想象,而且还生动具体地展示了这些白领所处的微观场景--职场,因而建构了对于职场的想象与认同.具体而言,<杜拉拉升职记>呈现了三种主要的职场迷思:理性迷思、文化迷思和现代性迷思.以这些迷思为基础,杜拉拉们建构了有关都市白领的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消费水平快速提高的信息化时代,媒介技术融合使传媒业的边界日渐模糊。人们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媒介的使用性价值也趋于多元化。"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再次证明:媒介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桥梁,更是一种现代性的"工具集合",是联结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的纽带。影视产业作为与人们娱乐休闲方式交叉和融合最密切的媒介地带,代表的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影像消费,强调的是受众与媒介、媒介与媒介之间前所未有的互动和融合。在媒介技术融合的大背景下,影视产业消费的方式更加确定了受众的社区身份认同,为人类带来更新鲜的视听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使用与主观阶层认同: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主观阶层认同的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视角、特别是布尔迪厄的阶级/阶层理论等理论资源,运用2009年上海城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n=2910),阐述并检验新媒体使用对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与手机的采纳与使用(特别是具体的使用情境与模式,即本文所称的"新媒体资本"),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成员的阶层地位感知,特别是文化阶层认同.新媒体从而不仅受制于社会结构,而且可以重塑阶级或阶层.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13):51-55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推动城中村改造,推进城镇化进程。但是,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选取与媒介相关的社会认同、社会关系和社会参与城市融入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具有促进作用,且新媒体的不同功能特性对城中村居民的城市融入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社会认同上,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自我认同;在社会关系上,新媒体社交成本较低,其社交功能使得新媒体在拓宽居民社会关系网络上效果显著,但这只是一种弱关系网络,信任度较低;在社会参与上,新媒体赋予城中村居民以话语权,提供了一个接近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舆论平台,激发了城中村居民的社会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9.
流动的现代性加剧了公众对于身份认同的关注,公众探寻家族历史的欲望愈加强烈,家族档案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档案、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分析框架,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理解家族档案的价值,提出家族档案的家族认同机制以及家族档案在当代身份认同中的价值延伸,强调必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家族档案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的压力,让网络游戏成为了许多玩家进行人际交往、舒缓压力、形塑自我、达到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网络游戏中无处不在的人际关系,成为了影响玩家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人际关系对玩家自我认同的影响,本文对玩家在游戏中如何塑造"自我"、玩家是如何进行人际互动达到自我认同、人际关系是如何影响玩家的自我认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网络游戏玩家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认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林 《新闻传播》2012,(3):194-195
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使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造成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同台博弈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介已成为建构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的主要渠道;但因亚文化常被等同于反文化或俗文化,过于强调其非主流性,决定了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身份认同,则必然表现为一个"生成、流转、断裂、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环境当中,"粉丝"文化已成为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了粉丝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实质,从认同的角度探讨了粉丝的几种身份及心理认同,粉丝是消费者、制造者和偷猎者。他们在追星行为上也表现出"追星"的心理特征。从个人情感投射、个人期望、新型双向陪伴三个方面,分析了粉丝身份建构的社会影响,指出了粉丝文化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争取国际受众的认同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必要环节。从概念看,自我维度的认同是人在道德视界中的自我确认;互动维度的认同是个人主体对他人他物产生的认可和归属感。根据这两种不同定义,认同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道德视界中自我确认的形而上的自我认同研究;另一类是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合意的形而下的社会认同研究。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多视角的认同研究为国际受众认同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与学术参照。未来认同研究将转向跨学科和跨文化发展,运用大数据、智能技术精化受众调查和实验,以理论研究引领传播实践,让国际受众认同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成为“同路人”。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社会青年底层群体日益成为公共事件的参与主体,而传媒信息对其记忆的打造直接影响了该群体的社会认同,且逐渐成为众多社会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云南昆明炼油项目"发生地的实地调研,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传统主流媒体片面化的报道正在丧失其公信力;与此同时,新媒体却逐渐替代传统媒体,成为建构当下记忆的主要来源。而集体记忆的建构下使得环境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发生转变,并不同程度地助长着隐性风险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粉丝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一个成熟的粉丝社群呈现出等级森严的"多层金字塔"式结构,而成年女性粉丝则掌握着整个体系的核心话语权。在这一体系内,粉丝的身份认同是一个涉及偶像认同、自我认同、群体认同的多维度交织的复杂过程。粉丝塑造着其所在的群体,同时也在群体中培育着新的自我。粉丝文化是消费主义和泛娱乐化浪潮共同作用下的特殊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6.
孔令淑 《东南传播》2021,(12):112-115
建党百年纪录片《留法岁月》借助视像修辞和声音修辞,围绕"人物""场景"和"事件"三个要素对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记忆进行了完整生动地呈现.在此基础上,纪录片通过社会记忆与个体记忆融合、历史情境与现实图景链接的记忆修辞路径,凸显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时代意义和留法青年伟大精神价值的传承意义,由此实现情感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建构,出色地完成了建党百年纪录片的思想宣传任务.  相似文献   

17.
韦诗业  龙琪秀 《传媒》2021,(19):87-89,91
"软传播"和"硬传播"皆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基本手段.伴随新媒体的推广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民族地区大众成为习惯接受"软传播"信息生产与消费的新一代大众,"软传播"场域也因此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主阵地.然而与"硬传播"相比,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软传播"相对不足.今后,应充分重视以"软传播"强化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同时建构完善的引导机制、动力机制、反馈机制和调节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沈玲玲  李宝新 《兰台世界》2020,(5):77-78,82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新媒体是传播档案资源的重要渠道。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公民档案需要与档案意识增长的诉求以及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渴望,是推动档案资源社会认同的不竭动力。可以通过规避新媒体传播失范,确保档案资源真实有效,把握公众需求、塑造档案形象、弱化刻板印象等路径,保障新媒体时代档案资源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9.
王丝琴 《视听》2023,(12):105-108
本文以深度访谈法,采用NVivo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研究MBTI趣缘群体自我认同的建构机制以及这种基于自我认同建构起来的群体认同特征。研究发现,MBTI趣缘群体存在甚至长期存在自我怀疑的心理机制,这驱使着他们探求自我认知,获得更加清晰的个人画像,因而在测试上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与狂热性,热衷于做各种测试,但他们对于测试结果又表现出一定的能动性与理性,而非一味接受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他们获得了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缓和了主体焦虑,同时强化了自我认同或自我否定。这种基于自我认知建构起来的群体采取标签式的交往模式,但形成的虚拟共同体是脆弱的、难以维系的。这类纯粹基于兴趣建构起来的群体更多需要互动仪式和社会资本的建构来维系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身份认同是认知和定义阅读推广人的基本依据。文章在梳理身份认同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阅读推广人身份认同的内涵、特点以及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并从自我整合、阅读者客体认同和社会架构支持三个维度,提出了阅读推广人身份认同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