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线三年来,微信已经由最初只局限于文字、语音的聊天类手机软件,成长为一个集生活服务、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平台。2015年1月25日,首批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上线,迅速引发网络讨论,成为舆论热点。在移动互联网瞬息万变的发展背景下,微信想要在保持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朋友圈广告看起来是一步思索良久的险棋。如何审慎地看待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正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广告回避反应是广告主、媒体及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话题。用户较少的广告回避反应意味着用户对广告内容较高的接受度,也意味着可以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有助于建立用户、广告平台与广告主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回避反应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回避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青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时广告认知回避最强,行为回避最弱;影响信息流广告回避的因素主要有以往的负面经验、微信作为广告媒介的可靠性、感知个性化、个人广告互动频率、感知目标障碍和广告怀疑主义,而隐私关注对广告回避不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改善信息流广告的内容、传播形式等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信息流广告是近年来移动广告市场崛起的新势力,国内信息流广告自微信朋友圈引入以来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用户对广告的点赞和评论也生发出一种新的社交景观。本文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以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近几年话题热度较高的信息流广告案例中的评论,从传情、致意、协调、连接的角度,探析其在技术支持下社交可供性实现的可能性与特质。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21日,微信推出了第一条内测的“朋友圈广告”.朋友圈广告作为一个谋划已久的“战略级”产品的商业拓展计划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5.
信息流广告是指与媒体内容相结合、依据社交群体属性以及用户喜好和特点进行智能推广的广告形式。微信朋友圈首次投放宝马中国、VIVO手机和可口可乐三大品牌的信息流广告,采用文图链接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划分目标群体,为具有不同消费特征的用户投放相应的广告内容,使广告信息融入用户的日常信息中去。这种带有标签化特征的投放方式迅速引发了用户群体有关身份认同、社会化归属的热议。  相似文献   

6.
施琴 《传媒》2015,(17):66-68
信息流广告以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互动性强等特征,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猛.其中,社会化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媒体上的信息流广告,一直广受关注.本文以用户规模超5亿的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作为文本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广告运行模式,探讨社会化媒体信息流广告过程所呈现的特点及发展状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以期其保持优势,摒弃劣势,真正实现广告与媒体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广告.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媒体逐渐登上舞台进入大众视野。微信作为自媒体在朋友圈的广告投放是其商业化道路上再迈出的重要一步。本文探讨了微信广告投放的相关问题,解析其流程,分析其利弊,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正式上线,广告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在保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广告商还要周密而慎重地传播朋友圈feed广告,找到和微信平台、受众三方关系的制衡点.文章结合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传播价值,探讨了feed广告传播方式,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旨在为微信社交平台及广告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原生广告是一种内容与媒介高度融合的新兴广告形式,近年来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取得了较好的广告效果。以UTAUT模型为基础,结合微信朋友圈的媒介特性构建用户参与度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广告质量并不显著影响用户参与度,广告质量、广告契合度、广告奖励和关系强度,主要通过广告接受度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用户参与度,而绩效期望、感知风险性则会对用户参与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文对提高原生广告的用户参与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信朋友圈广告已声势浩大地进入每个用户朋友圈的私密空间。对此广大用户有赞誉也有诟病,而社会各界对于朋友圈广告的传播效果、用户体验、隐私保护等问题也看法不一。本文对朋友圈广告的优劣势做出分析,必然要综合朋友圈的媒介形态和受众的接受态度等因素,在此研究基础上,思考如何优化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和提升其广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许静  王志彬 《青年记者》2016,(17):113-114
信息流广告,是在信息流中插入广告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将广告信息混入社交媒介用户注意力较高的信息流区域,即朋友动态消息栏,实现软性植入.这种方式将程序化的广告售卖和高互动性的社交媒介生态结合在一起.信息流广告起源于美国,Twitter在2011年首次采用,之后Facebook、Instagram和我国的QQ空间、微博等社交媒介纷纷使用.2015年1月25日,在微信推出4年之后,以宝马汽车、VIVO智能手机、可口可乐饮料为代表的首波信息流广告登陆微信朋友圈,引发了全国性的话题讨论.本文以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为框架,对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微信朋友圈广告采用feed广告信息流模式,通过社交混排算法,依托关系键互动传播。朋友圈广告上线以来,有赞誉也有诟病,要想真正实现朋友圈广告的目标效果,就要"以微友为中心"进行传播。既要注重"微友"的心理容忍度、接受度也要从"微友"的需求出发精准投放。本文从朋友圈广告的特点入手,分析其优劣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浛  傅蓉蓉 《传媒》2018,(7):87-89
2016年,微信信息流广告爆发,众多品牌选择投放微信朋友圈广告,其广告效果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发现问卷调查法研究信息流广告的效果,对评估其心理效果具有一定价值,但成本高且数据少,因此需要引入大数据技术来提高效果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可依然无法避免数据本身的缺陷.对此,可以将最新的技术手段与广告效果监测有效结合,最终准确判断广告心理效果,使广告精准投放策略有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出现让用户的时间趋于零散化和碎片化,移动客户端也应运而生,用户在移动客户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原生广告成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微博早起原生广告的尝试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好评,而微信朋友圈的广告的成功投放则证明了原生广告的传播精髓——价值传播,内容传播和品牌传播。这样的精髓要求有别于传统广告市场的投放,让广告商更多的将目光集中到高质量的产品内容传播而非生硬植入,对于传统广告行业是一种新的颠覆变革。原生广告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并非首例,但传播效果的好坏更让人们深思原生广告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王静 《传媒》2019,(6):54-55
信息流广告是一种嵌入移动APP内容环境中,借助大数据对用户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实施精准化、差异化广告投放的一种全新广告形态。信息流广告凭借较强的创意性、精准性赢得了广告主和用户的广泛认可。目前的信息流广告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资讯APP、搜索引擎三大平台上,其中微信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信息流广告的主流梯队。  相似文献   

17.
18.
马峰 《传媒》2020,(1):78-80
目前,作为国内社交媒体商业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息流广告具有数据驱动性、场景嵌入性、形式多样性、社交互动性等特征,具有投放精准度高、广告吸引力强、信息延展面广、受众接受感高和社群性传播强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如信息混淆、类型同质、空间污染和数据隐私安全等问题。本文认为,社交平台应当提高信息流广告的质量,选取适宜的广告方式,将人性化和商业化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信息流广告的社会效益与口碑。  相似文献   

19.
全贞花  刘婵 《东南传播》2020,(1):137-14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信息流广告随之应运而生。因此,选择TAM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受众对信息流广告的认知和使用动机,进一步分析信息流广告的认知和使用动机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最后构建信息流广告用户使用意愿模型。研究发现,信息流广告的认知因素包括信息性、趣味性、厌烦,其中,信息性和趣味性对广告态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厌烦对广告态度产生了负向影响;使用动机中"便利互动性"和"娱乐性"对广告态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用户使用意愿模型建构,其中4个因素对广告态度产生正向影响,按其影响力大小排序为:娱乐性>便利互动性>趣味性>厌烦。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用户的数量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手机微信软件在其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微信作为手机客户端的重要的交流工具,拥有很强大的保密功能和大数据功能,再加上其成本制作低廉等多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企业绞尽脑汁来投放广告和宣传业务,所以微信团队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出了以信息流为载体出现的微信朋友圈广告.而微信用户对这种做法争执不下,这种广告的出现形式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反感.基于此,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于用户微信朋友圈广告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微信与广告商的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