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5年前,旅美的南开校友举办集会,席间,著名文学家老舍、戏剧家曹禺合作了一首诗,在当时"极一时之盛",至今还为人们传诵。诗中写道:"知道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嗙,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1]这个张校长就是张伯苓。他一生  相似文献   

2.
晓英 《教育》2007,(14)
早在58年前,著名文学艺术家老舍、曹禺就说过:“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相似文献   

3.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这是52年前老舍、曹禺联袂为张伯苓写的祝寿诗的开头几句话。张伯苓(1876-1951)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教育的奠基人。他一生献身教育,蓝筚兴学,先后创办天津南...  相似文献   

4.
方华明 《教育与职业》2006,(13):112-116
今年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诞辰130周年。 1946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美国纽约过70大寿时,作家老舍和戏剧家曹愚合写了一首长长的献词:“知道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天下人谁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相似文献   

5.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唠,/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这是文学家老舍和戏剧家曹禺1946年在美国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写的祝寿诗《张伯苓先生七十大庆》的第一节。1994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为《张伯苓与南开大学》一书(梁吉生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序时,  相似文献   

6.
知道有个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不用胡吹,不要乱讲/一提起我们的张校长就仿佛提到华盛顿/或莎士比亚一个样虽然他不希罕做几任总统/或写几部戏剧教人鼓掌可是他会把成千上万的小淘气儿/用人格的熏陶与身心的教养造成华盛顿或不  相似文献   

7.
我1929年到1940年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习。那些年的南开生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一生。那时,我家七个兄弟姐妹,有两个上了南开小学,四个上了南开中学,后来有两个又上了南开大学。这种一家里有很多人在南开上过学的,在当时被称为"南开世家"。我哥哥大我l2岁,他跟张伯苓校长的二儿子是同  相似文献   

8.
邓蕙 《天津教育》2012,(7):10-19
"百年南开两总理,十秩春秋万栋梁",提到天津市南开中学,人们总会为她的名气所吸引,为她的声望所折服。南开中学校友中涌现出诸多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知名人物,其中,有周恩来、温家宝2位共和国总理,1位副总理,9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政协副主席,60多位院士,50多位省部级领导,以及以3任清华大学校长为代表的教育界、文化界精英,并有以马骏、彭雪枫等人为代表的40多位革命英烈。南开之"名",声名远播;南开之"美",美不胜收。南开之"美",美在校园。建于1906年的东楼(现改名为"伯苓楼",有周恩来读书时的教室)、北楼,建于1929年的"范孙楼",建于1934年的"瑞廷礼堂",均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有周恩来铜像、南开公能校训石碑、容止格言石碑、首届毕业生纪念井、南开校友英烈纪念碑、西斋平房等历史感浓厚的景观建筑。南开之"美",美在师生。他们按照容止格言中的标准揽镜自照,由外而内地修养身心,淬炼德行。南开之"美",美在历史。翻开厚重的校史,那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形象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令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南开之"美",美在精神。以"爱国、乐群、敬业、科学、创新"为标志的南开精神,历百年而不衰,并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2012年7月,我们再次走入南开中学,听时间老人诉说往事,看新一代南开人承师、继业。  相似文献   

9.
我1929年到1940年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习。那些年的南开生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一生。那时,我家七个兄弟姐妹,有两个上了南开小学,四个上了南开中学,后来有两个又上了南开大学。这种一家里有很多人在南开上过学的,在当时被称为南开世家。我哥哥大我12岁,他跟张伯苓校长的二儿子是同班同学,他们关系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正在民国,有个靠"化缘"办学的人——张伯苓。张伯苓白手起家创办了四所学校——天津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第二南开女中和重庆的南开中学。张伯苓创办这四所学校所需的经费是一点一点从社会上募捐的。因此,张伯苓得到一个绰号:"化缘和尚"。这位"化缘和尚"有个著名的教育思想,就是环境育人。去过南开中学的人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美观、秩序井然。1934年,诗人柳亚子初到南开大学,就赋诗赞美学校的环境:"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怀。"这  相似文献   

11.
天津南开中学原名天津南开学校,从1904年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创办至今,近一百年.周恩来总理、温家宝总理等12位国家领导人,40余名省部级领导干部,54名著名科学家、院士及曹禺、黄宗训等一批文化界名人、艺术家、教育家、外交家,当年都是南开中学的学子.从一所中学走出这样多的、界别这样广泛的杰出人才,说明这所学校的教育有独到之处.这个独到之处即是天津南开中学的办学特色,归为四个字:"南开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社会就流传"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说法,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南开中学和春晖中学就是真正的中国名校。什么是理想的学校?怎样才算真正的名校?也许见智见仁,莫衷一是。但我以为南开中学便是标准和标本。因为南开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量的一流人才;因为南开形成了宝贵的学校文化,并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因为南开能经受时间的洗礼,一百年过去了,依然为人们所称道所向往;更因为今天的中国没有这样的理想学校。  相似文献   

13.
南开哲学夏令营是全国第一个中学生哲学夏令营,它尝试在大学与中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中学生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了解真正的哲学,也启发中学生对哲学的兴趣,从而使中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专长选择大学专业,也使南开能够招到真正喜欢哲学而又擅长学习哲学的学生,因此,南开哲学夏令营是对高校"冷门"基础专业自主选拔优秀人才的途径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天津南开中学名噪天下,即使在抗战前后创办于沙坪坝的重庆南开中学,在"允公允能"的校训下,也有无数值得莘莘学子追忆的往事。经济学家吴敬琏回忆说:"我虽然只在南开念过两年书,但南开给予我的基本训练方面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除语文、数学等功课外,  相似文献   

15.
《感悟南开》一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进南开时想进南开,读了南开后永远怀念南开。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3,(2):41
随着《江南Style》风靡全球,各种改编的"Style"不断涌现。重庆南开中学的体育老师将其改编成了课间操。2012年10月26日,4000名该校学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跳起了"南开Style"。在"南开Style"里,除了有《江南Style》里的骑马、扬鞭等动作,还有一系列健美操动作。据报道,这段很"潮"的课间操受到了同  相似文献   

17.
南开中学     
天津南开中学原名天津南开学校,始创于1904年,是由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的发祥地。天津南开中学现所在地即南开学校旧址,以"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学校北院的8栋校舍及平房,陈列  相似文献   

18.
焦佳 《天津教育》2020,(4):33-34
始建于1928年的南开小学,是南开系列学校完整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9月,在各级领导的统筹与指导下,在南开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学校于天津生态城复校。学校接续南开小学立校传统,遵循"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断挖掘自身特色,激发文化基因,逐步建立起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核心的"中和"文化体系,用文化涵养身心、立德树人,为莘莘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推学校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鸿禧 《高中生》2013,(16):49
当年,社会上的私立学校多为赚钱,南开也属私立,却是一所赔钱的学校。南开大学能够维持正常运转,主要是靠张伯苓到国外去募捐。他去美国募捐,总要带上南开饲养的金鱼,捐款一万美元以上者送金鱼一尾。他在学校账户上支出了十尾金鱼,补上的一定是十万以上的美元。张伯苓一生在国内外给南开募集到的款项数以千万计,而且多属个人行为,他提留若干入私囊,别人不会知道,也不会过问。但他绝不肯也不屑于这样做,而是将钱分文不差地收入南开的账户。很多人就是因为敬  相似文献   

20.
南开学校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精神的精髓所在。"允公允能"就是要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培育具有热爱自己的民族、国家的道德品质和具有为自己的民族、国家服务的能力的人才。日新月异是要求南开人保持一种进取精神。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厚积淀,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的双重特征。南开文化与书法文化高度契合,构建具有南开特色的书法课堂,加强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