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2月间,大众日报曾在一版刊登一篇题为《一曲精神文明的赞歌》的通讯,其引题中曰:“遇难者安然脱险”。该文还附了一张照片,说明为:“这是安全脱险的七名农民矿工。”这就奇怪了:“遇难”岂能“脱险”,查《现代汉语辞典》,关于遇难一词的解释是:因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遇难,不是遇到困难或危难。还有一篇题为《送子伏法受称赞》的报道,一看标题,耸人听闻。“伏法”,犯人被执行死刑也。而报道的事实是:大队党支书把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而出走的儿子找回,送到政法部门,而政法部门只是将其“收审”而已,哪里谈得上“伏法“? 看来,望文生义极易以词害意。这一点,为文时不能不予注意。  相似文献   

2.
“本版”和“外版”或“本版书”和“外版书”,是出版发行行业习用的两个专用术语(“行话”)。《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收这两个词。《出版词典》等出版发行专业词书也未收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和含义是什么,现在有点模糊不清。 什么时候在出版发行业中出现这两个术语,难以进行精确的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发行界,这两个术语是常用的,而且含义是清楚的。出版社对本社所出版的书称为本版书,对非本出版社出版的书称为外版书。商务印书馆门市部,当时既销售本馆出版的书,也销售非本馆出版的书;对本馆出版和非本馆出版的书,有加以区别的必要,因此使用了“本版书”、“外版书”两个术语。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也是如此,都有区  相似文献   

3.
咱们”与“我们”是两个不同的词汇。乍一看好像意义接近,使用是不成问题的,其实不然。“咱们”是包括己方(我或我们)和对方(你或你们)。如“咱们”不分彼此;这事咱们好商量。“我们”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而不包括对方。当前这两个词混用、错用是屡见  相似文献   

4.
“不如人意”,指的是某人某事某一环境的差劲 或糟糕,令人失望;“差强人意”,则有“大体上还过得去”、“基本上还可以”的意思。两个词含义截然相反,但有的记者编辑常常用错。 也许是经常要对球队球员作出评价,表达自己感情的缘故,体育记者对这两个词用错的频率更高,往往在该用“不如人意”的地方用了“差强人意”。 平时看报;随手摘录了一些这类病句,早想写篇文章谈谈。因为一怕得罪同行,二怕引起“小题大做”之嫌!所以欲写还休。去年七月十五日一期“足球报”中,《前国家队主帅高瑞华谈女足》、《追踪女足说“变”字》两篇…  相似文献   

5.
“接合部”和“结合部”是两个异形同音词,含义不同。一些报刊对这两个词常常混用,现举2000年1至4月《燕赵都市报》上几个例子: ①1月11日2—23版《唐山明天会更美》:“据市园林处绿化办负责同志介绍……生活小区绿化新景观、城区门面新景观、城乡结合部绿化新景观……” ②1月15日第3版《今年饮水更放心》:“公司计划将市  相似文献   

6.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图书商品流通史来看,唐代使用“印卖”等词,宋代以来相继使用“梓行”、“刊行”、“发兑”、“发卖”等词,作为销售图书的专业术语。不同的是:“印卖”、“梓行”、“刊行”等词具有刻版、印刷、销售等含义。例如,南宋朱熹答胡季随书:“《南轩文集》方编得略就,便可刊行”;明代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书:“闻以《华严合论》梓行,此希(稀)有功德也”中的“刊行”、“梓行”,除赠送的私家刻本外,均具有上述含义。“发兑”、“发卖”两词则稍晚才出现,含义仅指销售而言。从日本刊行的一些雕板印本来看,基本上沿用了上述语词,因此,是引进中国同类语词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8.
“望洋兴叹”是人们熟悉的成语。有的同志误认为它的含义是望着海洋兴叹。“望洋”,有的古书写成“望羊”、“望阳”。而“洋”直到宋代才具有“海洋”的意思。“望洋”在古汉语里是一个联绵词(特点是构成该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讲,必须合在一块才能表示一  相似文献   

9.
“侧目”一词字面上的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但这个词语特定的含义是:不敢从正面看,才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现在因不了解此词的特定含义而望文生义地错用此词的例子屡见不鲜。下面仅举二例,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10.
“学历”的含义为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通俗地说就是指资格。“学力”的含义为在学问上的造诣,通俗地说就是指文化程度。“同等学力”是指虽然没有上过某一级学校,但具有相当于这一级学校毕业的学识或文化程度。近年来,一些报刊在这几个词的使用上存  相似文献   

11.
伏法?     
9月25日《法制周报》二版刊登了《大夫遭毒打歹徒未伏法》一稿。这里的“伏法”一词用法有误。文章说的是未央区谭家乡赵村村民乔虎云因住院  相似文献   

12.
“扶养”和“抚养”两个词因读音相近,所以有些人常把它们用混。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文案”是由“文”和“案”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据目前所知,它最早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在东汉的《太平经》中,有公文、案卷之意。后期“文案”增加了指代文书档案官职、图书账册、文书档案工作等含义。“文案”一词自汉代出现后,除在元代和民国的使用频率略有下降外,其使用频率一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使用的高峰期,现代“文案”更是在各个阶层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截至”与“截止”是两个使用较多的词。由于对它地细微差别未弄清,结果常常被误用。这两个词均是动词。“截至”是“到”的意思,“截止”是“停止”的意思。前者是及物动词,一定要带宾语;后者是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 “截至本月23日,报名人数逾近千。”“办理登记换卡手续于本月底截止。”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中国”的概念非常明确,但是历史上,这个词的含义是逐步变化的。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证据,是在陕西出土的一个古代的器物“何尊”上的铭文,其中已经出现了“中国”两字。  相似文献   

16.
“疑义”和“异议”是两个读音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疑义”(yí yì)是指疑惑不定的含义或事理;“异议”(yì yì)则是指不同的或反对的议论。大概因为它们读音相近,有的人往往用混,其中常见的是该用“异议”的地方错用成“疑义”。例如: ①去年12月22日,本报一版刊登了……“南京居民王曼新人工诱发非豆科植物固氮根瘤成功”的消患,引起许多微生物、植保专家的疑义,纷纷向本报提出质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这在上古的书籍中已有记载。如《管子·人国》:“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的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词”和“词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同志把二者混为一谈。例如: “‘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不但报章书刊不敢提及,甚至有些词典也把‘修养’一词一笔删去。好象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文汇报》1979年 8月20日第4版) “从一个词汇联想到其他”。(《光明日报》1979年11月15日第4版) 上面两例中的“词汇”都用错了,换为“词”才对。这儿有必要弄清一下“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报紙上的国际新聞里,經常可以看到“支持”和“拥护”这两个词儿。由于这两个词意思非常相近,又都是双音词,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值得注息。据古书記载“支持”(古代只用单个“支”字)是支撑、支架的意思。《左传》定元牟說:“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国语·越语》中有“皆知  相似文献   

20.
“抓新闻”和“做新闻”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有人可能会认为抓新闻和做新闻只有说法不同的区别而无根本性的分界,的确,如果我简单地笼统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话,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仅就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而言,两者是一致的,而且事实上我们也往往混用这两个词,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两种提法所包容的记者思维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其实反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