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扬虽有过对艺术规律一定的探寻,但他的文学批评整体上呈现着“政治化”风貌。从他本人身份而言,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代表,他必须对上级或组织保持高度认同.这就决定了其批评的政治化走向。从批评心理来说,周扬的政治心理大于艺术心理,从而使他批评中的政治性大于艺术性。呈现出政治化形态;他的艺术心理中缺乏情感,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政治化倾向。其狭隘的个性使他把由文学批评和文学论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借用政治批判、政治斗争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堵塞了学术论争的天地。在这诸环节的内在联系中,他作为文艺界政治领导的社会身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格的亮色     
在冯雪峰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一个未曾想到的人。在1976年10月的一天来到他的病房,让不平静的他顿时陷入了历史酿就的大喜大悲之中。来访者是周扬。凡是熟悉现代文化史的,不难想象这是一个具有情感震撼力的历史场面。自30年代初鲁迅时期起,冯雪峰、周扬,这两位文人,或者说政治家,虽然同属左翼阵营,却一直处在情感隔膜、思想对立的状态。人们经常所讲的左翼文艺的宗派主义纠纷,其实最早便是由他们因鲁迅的关系而开始的。后来周扬与胡风、周扬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有人认为鲁迅对创造社和“左联”时期的周扬等人怀有“宗派情绪”。大量事实证明 ,是创造社和“左联”某些人“不在大处着眼” ,往往从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出发 ,以“左”的宗派主义、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鲁迅。无论在对敌斗争还是革命文化阵营内部论争中 ,鲁迅始终顾全大局 ,坚持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鲁迅的思想同宗派主义是不可调和的  相似文献   

4.
解放后,胡风主要从事文艺创作,先后出版有诗集、特写集、杂文集,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这时他虽然很少写文艺评论,但对他的文艺思想,文艺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进步的文艺界的一些同志曾批评过他的文艺思想。这种批评,有正确的成份,但也包含有宗派的情绪,有党同伐异的现象。到了建国后,我党成了执政党,有些身居领导  相似文献   

5.
茅盾、胡风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构成他们各自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在依据的文学批评标准所受社会政治时势的影响是否隐含宗派主义态度、是否遵循“发乎文学,止乎文学”的学术操作规范等方面,两人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两人在主要的文学成就之下的次要差别。  相似文献   

6.
当年两个口号所引起的矛盾,理论认识的差异只是他们的托词,这只是醉翁之意和酒之关系,当然还有背后更重要的深层原因——山水之间,即周扬们和胡风们在历史上的矛盾.假如他们把如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歧论争转化为研讨,这样就能达到互相补充的效果并挖掘出因论争而难达到的理论深度.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却反而激化了原有矛盾并影响到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两个口号论争评价的历史属于政治研究,其意义更超越了口号论争本身.因此,其历史价值意义不仅是悲歌一曲,更多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思考,这就是如何求真而不应刻意求新.只有从这个角度分析并反思,我们才算抓住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胡风文学批评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是怀着对国际普罗运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创作和批评活动中来的。胡风解放前的批评主要收录于《文艺笔谈》等七部评论集和《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文中.建国以来的批评主要是“三十万言书”。胡风的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阵营中最有个性的批评。足以跻身“五四”以来最富原创性的批评之列。胡风的文学批评在现代革命文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某种活力和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六年,我国文艺界曾发生一场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这场重要论争,建国以来随着我国政治风云变幻,曾有不同的说法与评价。由于胡风、冯雪峰于一九五五、  相似文献   

9.
胡风在抗战时期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的批判,在当时引起了一场关于客观主义创作的论争,这一文学现象是重庆抗战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今天,在我们对重庆抗战文学的再次回顾和研究中,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问题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因此,本文试以沙汀的文学创作为例,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问题作一简单的论述。客观主义是胡风文艺理论中的关键概念之一,胡风用它指称创作中没有渗透作家炙热情感的、虚假的作品。尽管胡风直到晚年才在文章中直接点出他认为属于客观主义的作家的名字,但人们私下里都清楚,胡风所谓的客观主义的代表即为茅盾、…  相似文献   

10.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1.
茅盾在1936年的两个口号论争中,卷入较深,观点前后有变,引出诸多事端,无论是在当初还是事后都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弄清茅盾与两个口号论争的关系,对研究茅盾和现代文学史上这一重要事件都不是没有意义的。在进入本题研究之前,首先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明人文学论争意识非常突出.前期诗学论争主要表现为论争对手不在场的个体式的议论与批评,中晚期至明末主要表现为持不同文学宗尚的宗派间针锋相对的激烈之争.个体式的议论与批评目的是表达论者的观点并企望他人接受,产生为人师的满足感;而宗派间的论争还在于争得文权,以推行本派的诗学主张,在文坛产生重大影响.明代诗学论争日益兴盛及越来越激烈的论争方式,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文人自觉的文化归属意识等有密切的联系.明代诗学论争虽然有着门户之见的弊端,但却调动起绝大部分文人进入文学活动领域,推动明代诗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作家,而且是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一生的文艺理论批评活动和他的丰富的文艺批评论著,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当前的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也有着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对茅盾建国以来的文艺批评,从事专门研究的人还不多,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茅盾从事文艺理论批评活动,开始于“五四”运动前后,比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更早一些.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他在文学创作、翻译介绍世界进步文学和文艺理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国以后,茅盾同志由于担负了繁重的文化行政领导工作,在文艺创作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综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联两个口号之争之前的文学论争情况,表明周扬与胡风的两个口号之争是这些论争的必然结局,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中共与第三国际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在这段历史中,两个口号之争更多落入一种喜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胡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阐述鲁迅精神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文论,维护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传统,批判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宗派倾向。他在复杂的文学斗争中张扬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是以其理论呼唤为先导的。它并不是象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先是有以《母亲》、《毁灭》为代表的一批比较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基础,然后加以理论上的概括;而是先从国外(主要是苏联、日本)输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后,才逐渐由一批具有先进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家的热情倡导而出现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在“五四”时期开始萌芽,经过二十年代中后期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到了“左联”时期,在理论探索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这一时期,通过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冯雪峰、周扬、胡风和钱杏邨等人以及太阳社与后期创造社作家们的辛勤劳作,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和系统的介绍。“依据社会潮流阐明作者思想与  相似文献   

17.
胡风理论局限的形成,与他的“大时代”感受与认识直接相关,同时,还可以追溯到他的左翼与非左翼截然对立而难以统一的观念及其笔下的社会庸俗学表现等方面。但是,鲁迅的影响是胡风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更为重要的“根”,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关系的认识上,他与瞿秋白、周扬是有根本差异的,他的声音始终与左翼批评家的“共识”存在相对抗的一面,这对于他的批评理论建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有影响的批评家,茅盾从事文学理论批评活动,比他的文学创作活动要早。五四时期,茅盾便致力于文学评论工作,并在一些专文或其它文章里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批评观,为建立他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美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期的茅盾十分重视文学批评,他强调,批评“这件事又实在很重要”(《春季创作坛  相似文献   

19.
试论茅盾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历史贡献单元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茅盾,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茅盾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成长和发展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作出了别人无法替代的历史贡献。他的儿童文学编译、创作和理论批评构成了他文学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报告文学批评,积极培养报告文学作者,发展与壮大作者队伍,是茅盾报告文学批评的又一特色.茅盾对文学青年的成长一贯是非常关心的.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当报告文学这一新型的战斗文体长足发展的时候,他的作者队伍还不够壮大,力量还比较单薄,茅盾更是把积极培养文艺新兵,当作了重要的工作.他曾骄傲地宣称“铁一般的事实”,“文坛上加入了大批的生力军”;他高度赞扬这些“生力军”是“最坚实的战士”,“最可贵的新生力量.”他热情地欢呼中国文艺的后备军正在“大量地产生了,培养了”.他认为这将是“中国抗战文艺运动中最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