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外语立体化教学法为理论依据,探讨采用实际出发,平衡精泛;授人以渔,教会学习;听读导入,说写并重;多元输入,分层输出;小组学习,共同进步;博采众长,优化教学等举措建构大学英语精读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旨在克服传统精读课平面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精读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喻 《海外英语》2011,(8):98-99
大学英语精读是广大高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精读中的词汇教学一直以来是个令许多在英语教学第一线从事工作的教师们颇为苦恼的一个问题。由于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已被证明并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交际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使用应运而生。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词汇教学的现状、弊端,交际教学法的优势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等角度分析了如何使用交际法更有效的促进英语精读中的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头课,是综合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课,是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的一个铺垫。但是以往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讲解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层面,这样的授课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精读课开设的目的相距甚远。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揭示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存在的弊端,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生生互动模式教学方法的尝试,浅析了此教学法的一些优点与不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今后的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结合杨立民等人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分析交际教学法在英语精读课堂中的运用,从而初步探索此教学法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院校不论专业英语还是非专业英语,一般都开设英语精读课。精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要求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抓,因此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把精读课搞精?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精读课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以及该教学法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般理论及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角度,对其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具体推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大纲将大学英语精读课上好是我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1在进行教学前,我意识到必须要对精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1.1精读的重要性。精读课是一、二年级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精读承担了这一任务。通过精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及获得运用英语语言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听说、翻译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考能力和表述、研讨、争辩、应答等语言运用能力,可见,精读是学好英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2精读的特点。精读突出“精”,要求对每篇文章字句都要细细咀嚼揣摩,体会背后的含义,强调培养学生听、说、写、译能力。老师上精读课时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精读课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不仅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而且还有完成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1.3教材的选择。想上好精读课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精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能力,因此,教材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教材...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模式是指以启发式教学法、内容教学法以及多媒体交互法等诸多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的研究,目的是将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模式设计成符合当今社会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从而提高精读课堂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蔡洪梅 《教师》2013,(11):63-63
精读与泛读犹如英语阅读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本文具体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策略,突出了精、泛结合的重要性,从而共同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听(Listening):分“精听”(Intensive listening)和“泛听”(Extensive listening)。要想学会英语必须从大量的“听”和“读”入手。这是学会英语接受美英语言习惯的第一步骤。精听就是要反复数遍听精读课或听力课上同一盘录音带上的内容,边听边跟着说,直到把录音带上的全部信息掌握为止。要把录音带上的语音、语调、语流、语速模仿到字正腔圆惟妙惟肖的地步。对所听的内容不但完全理解而且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能把所听的内容写下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