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几天,我回老家探亲,听家里人谈起一件事:村里有位青年,结婚后生了个女儿,他就做了绝育手术。某通讯员将此事写成新闻报道时,却虚构了个情节:“当小胡决定,只生一个女儿就绝育时,年过花甲的老父亲坚决反对,说:‘你疯了!人生一世就是为传宗接代,难道你想当个‘绝户头’吗?小胡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省、市和地市级的工会报刊近120家。这类报刊的质量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读者反映如何?最近,我们对全国部份工会报刊作了一次书面调查,并对50余名基层工会主席和数百名职工群众阅读工会报刊的情况作了书面问卷和了解。有些报刊确实比较出色,如《现代工人》(辽宁)、《工人天地》(江西),《江苏工人报》、《现代工人报》(四川)、《劳动报》(上海)等。但有些数据相当不理想。例如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基层工会主席对工人报刊基本不看或只稍作浏览,认真阅读的不到五分之一。而普通职工阅读工会报刊的更少,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人浏览大标题,其余的则大多平均每四期浏览1~2次标题,认真阅读的不足十分之一。不少工人这样说:“这种报没啥看头,登的东西与我们不搭界。”有的甚至说:“工会报刊都是工会出钱订的,要叫私人掏钱肯定没人订。”  相似文献   

3.
我发表的稿件大都是生活中的“琐事”,文友们不解地问:你那些线索是咋得来的呢? 我住在一个小山沟里,生活范围小,信息不灵,这对写新闻是个极不利的条件。怎么办? 一天夜里,村里小胡来我家借宿。我随便问:“今天干的啥活?”他说:“填茅池子。”我迷惑不解,经他说明原委,才弄清,原来今年初,小胡的妻子和近邻张某因发生口角打了一架。为出气,小胡和妻子一起动手,在自家宅基地上修了一个茅池。这茅池离张某厨房仅五尺远,风一吹,臭气直往厨房里钻。小胡的父亲出远门回来知道后,就给他们做工作,讲法律知识,耐心地开导说服,使他们认识到错误,填了茅池。我听后觉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辛辣的讽刺     
辛辣的讽刺邓立品近日,笔者和湘潭钢铁公司几位工人师傅闲聊。年龄较大又爱写点稿的老刘笑着问:“你们当记者的专门监督人家,报纸电视里专门曝人家的光,为什么不见曝自己的光?不监督自己?有些记者自身不干不净,参加会议索要红包、礼品,连桌上一包香烟都要往袋里插...  相似文献   

5.
我们几个去农村的老刘那儿做客啥也不带,只带一本美人头挂历,他就笑嘻嘻挂到墙上。他老婆笑着质问是不是想破坏她家的安定团结,可老刘的闺女说这些阿姨没有一个有她妈好看。 老刘歪着头正翻着一个穿得最少的细瞧,我说别看这洋妞乳房不小,但比你家奶牛差远了。于是老刘就走向那个快挨到地的大乳房去挤奶。老刘的手挺柔韧,那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8,(3):45-45
工人,这个曾经令人羡慕的名字,今天不知为什么让很多人惧怕起来,一提起当工人,就连连摇头,并表示坚决不千。大学生就业不愿到生产一线,社会上99%的人不愿当工人,好像谁沾染上了工人这个名声,谁就被定性为贫贱、卑微和受人歧视。那么,工人,到底离高薪有多远?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形:某个先进单位或个人,在一段热热闹闹的连续报道后,不久便垮了下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往往与报道的一哄而起有关,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典型报道中“热”与“冷”的问题。刘明金,是湖北省特等农业劳动模范,闻名全省的养猪专业户。可是,他近几年在生产上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由“万元户”变成“负债户”。去年4月,老刘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当专业户,搞商品生产,不能头脑发热图虚名。说句心里话,当初接二连三的报道,也是促使我头脑发热的一个因素。”听了老刘这番  相似文献   

8.
多次听人说到“温源宁”这个名字。听张中行说过,听徐迟说过,听毕奂午说过,听曾卓和田野说过。可惜一直没读到温源宁的书。 今年春上,过江去看曾卓老师时,他送了我一些书,又借给我一些书看。其中有一薄薄的小册,使我大喜过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一簿册,原来正是温源宁用英文写成,诗人南星译成中文的那本著名的小书《人物剪影十七幅——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9.
一直到参观结束的时候,我都没有问他的名字,不是忘了问,而是觉得不必要,知道他是城关区大洼山村的文书兼档案员老刘,这就足够了。中国农村的普通老百姓多得很,不经意间干出的不寻常事迹也同样多得很。他们质朴憨厚的内心里要盛装的生计问题多得数不清,容不得虚华浮露的东西去挤占他们有限的精神空间。和大多数上了点年纪的农民一样,五十五六岁的他有一张饱经风吹日晒而变得黑红的脸膛,岁月的刻刀在他的额头上镂雕出一道道沟痕,象一行行耐人品味的文字,细述他的人生经历。又和大多数他那个年龄的农民不一样,他很健谈。见了我们一…  相似文献   

10.
工人民主选举工会领头人,工会真正成为工人的代表人、利益的维护者,这不是新的创举,只是还原了工会的本来面目和角色定位5月27日,当新的工会主席被选举出来,欧姆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姆公司")的工会改选立即被赋予某种耀眼的光环。  相似文献   

11.
不该疏忽     
护士节那天,听人议论,说叶欣等10名中国护士获南丁格尔奖章,可惜不知道究竟是哪10位护士获此殊荣。有朋友发牢骚:“这些护士的名字为什么不能在报上露露脸?要是那些头头脑脑在国际上得个什么勋章,能不登出名字?”  相似文献   

12.
悔悟     
班主任老刘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刚宣布的时候,同学们都愣住了。继而又乐了:这是什么家庭作业呀。谁好意思洗呀,就算我们好意思伸出了手家长也不好意思让我们洗呀!再说给父母洗不洗脚老刘你怎么能知道?这项家庭作业你又如何检查?  相似文献   

13.
看电视新闻,不时能见到新闻人物出镜讲话的画面。凡是官员带“长”字的,其官职、姓名、单位无不在字幕上打得一清二楚;而普通群众,比如农民、工人、农民工、无业居民,通常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在电视屏幕上通常没名没姓,充当了戏剧中群众甲、群众乙的角色,给观众以不明不白的感觉。将出镜讲话群众的名字从电视新闻中“抹掉”,其原因不外乎是,采访时间紧或一时疏忽,没能记下被采访群众的名字;采访时虽然记下了被采访群众的名字,但在制作节目时为图方便,省去了字幕或“忘记”了字幕程序;反正群众又管不到自己,打不打字幕,出不出现名字无关紧…  相似文献   

14.
“都市报”这个名字现在听起来当当响,其实它的产生是阴差阳错,被逼无奈.上世纪90年代,城市经济、市民文化大发展,许多城市纷纷要求增办晚报.但当时思想还不很解放,规定一个城市不能办两张晚报.于是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还是晚报的内容.不想口子一开,倒出现了一个新报种,给报业带来新的竞争,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穆青同志走得实在太急促了,我一直难以接受。在我的意识中,几乎可以说:穆青就是新华社。失去了穆青,对新华社和党的新闻事业都是难以接受的重大损失。 头一次听到穆青这个名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的时候。首先是从广播里听了报道,被感动了。记不清是哪位播音员,播得极富感情。当时,我还是一名学生,在校园里边走边听,听着  相似文献   

16.
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叫时传祥的普通掏粪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  相似文献   

17.
上海工会图书馆论文和工作成果交流会于1988年6月28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参加交流会的有市工人文化宫、市文化局、市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杂志》等单位领导,还有部分区、局工会、工人俱乐部的干部,以及部分工厂企业基层工会主席和工会图书馆的负责人共100多人。这次交流活动是解放以来首次举行,它标志着工会图书馆工作随着新形势的不断  相似文献   

18.
整风之后,工人日报编委会重视了提早出版时间这个问题,研究了过去迟出报的原因,抓紧了编辑组这一关键部门,同时针对排字、制版等薄弱环节,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这样,出版时间有了保征。今年二月份二十一天中,三时以前开印的十五次,四时前开印的六次。自二月十九日编辑部有关组和工厂有关各股订了提早编印二,三版的互助协作合同以后,三时以前印报有了更大的保证。过去报纸长期不能按时出版,有种种原因。工厂人力不足,不能分成两班作业,技术熟练的拼版工人不多,拖长了拼版时间。制版房人力也不足,白天无人上班。而锌版每块的制作时间又需要两三小时;本报的活和外活如果挤到一起,工人往往顾此失彼,发生停工等制版的现象。工厂抱怨编辑发稿晚,前松后紧。  相似文献   

19.
治病妙方     
白局长退休后不久便"神经"了,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日手舞足蹈地胡言乱语.这可把白夫人吓坏了,马上找来医生诊断.可奇怪的是,医生忙了半天,竟查不出是什么病来.无奈之中,她突然想起了白局长在任时的秘书老刘,老刘善解人意,跟了老白几十年了.白夫人决定,今儿把他找来,给老白诊诊是啥病.  相似文献   

20.
每天听早新闻,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可惜闻其声而未睹其面,人们对电台播音员的工作、生活所知不多。黄铭兴《夫妻播音传奇》一文,介绍了一对夫妻播音员的生平,他们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杨磊和徐扬,在上海地区,人们对他们的名字和声音相当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