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斌的《红旗谱》和莫言的《红高粱》分别是十七年和新时期两部影响突出的小说。它们都书写现代中国历史,但书写内容、书写方式和书写动因却大相径庭,从而代表了当代小说书写历史的两种类型,其嬗变轨迹是当代历史小说演进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两位泰斗级人物,西奥多·德莱赛代表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而莫言是当代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虽然他们两人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两人都在描写新女性主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下的人物分别代表了西方和东方女性的觉醒,这使两人的作品有了一定的共通性。本文从对比德莱赛的《嘉莉妹妹》与莫言的《红高粱》中女主人公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中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同名小说,电影版的《红高粱》在情节内容及叙事手法上都与莫言的原著小说存在着一些差异。该部影片在张艺谋导演的执导下,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为观众全新的诠释了一个极具发泄与煽动功能的情感叙事氛围,并伴随着浓厚的隐喻性的语言色彩,通过对这种民族寓意下的狂欢体现,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历史情境中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以及意识形态得到了强烈的宣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为追求自由情境下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4.
“性”是《红高粱家族》的精髓所在,它抒写着爱和反抗的内涵,起到构建结构、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强烈震撼的作用。小说中性描写的价值在于,文学上,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终结的标签之一;美学上,显示了优美、崇高和悲剧的审美范畴;哲学上,激发了读者从对“性”的体验上升到对人性本质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红旗谱》和《白鹿原》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具有史诗般品格的两部巨著,它们在审视历史、表现民族命运和民族精神、塑造人物形象、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各尽其妙,各臻其美,但《白》在创作思想、创作方法等方面又有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片中的精品佳作,它运用艺术形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觉醒年代》塑造了一批贡献巨大的历史人物、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时代印记的知识分子以及接受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人物,真实还原了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人格魅力。《觉醒年代》从思想启蒙的文化视角切入,揭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等历史大事之间的因果关联。《觉醒年代》在追求细节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诗意化的表达,用鲜活生动的影像呈现人性的觉醒、思想的觉醒、年代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莫言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小说语言形象可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尤其是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作者运用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多采用复句和短句这两种独特句式,并广泛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红高粱》语言风格极具张力与表现力,是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的《遗腹子》和张爱玲的《琉璃瓦》都共同关注着一个社会现象:家庭生活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对封建传统观念进行透视的一个切入点。但两篇作品的观察视角和主题内涵有着较大的差异。把两篇短篇小说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比较其异同,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分析叶、张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莫言文学作品《红高粱》富含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东方言词汇,是传承和传播山东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翻译美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将传统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审美调节、审美共情、审美再现等美学翻译策略进行有机整合,对《红高粱》中山东方言词汇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呈现易于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的方言翻译新范式,可有效拓展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新作《考工记》被直接称为"《长恨歌》后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转。"两部小说通过"一人一城"的模式,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上海的生活图景,展示上海近现代都市化进程,但《考工记》几乎从《长恨歌》的对立面结构文本,转变叙述视点、性别视域和叙述重心。采用男性视角切入文本,以动态的目光作为观看城市的视点,将叙述重心转向器物,以呈现不同的市民性格和生活细节。《考工记》超越读者阅读期待,打破上海的刻板印象,并在人/宅的坚守故事中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王安忆上海书写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苏轼与英国文艺复兴末期的诗坛巨匠弥尔顿是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位诗人,却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记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苦。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是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但是两篇诗歌表述风格却完全不一样。本文试着从语音、词汇、结构、修辞、背景这几个方面来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英国小说家巴里·昂斯沃斯的《神圣的渴望》以令人振奋的航海大冒险,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将读者带入18世纪邪恶贪婪的奴隶贸易历史中。本文关注小说中奴隶贸易的书写,结合文学文本的细读与社会历史语境的研究,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挖掘小说文本的深层结构和隐喻系统,探究奴隶贸易幽深的政治和经济渊源,揭示其隐含的英国与非洲和美洲进行大西洋奴隶贸易关系的真相,分析小说的文本历史性和历史文本性,以及大写历史小写化等特征。昂斯沃斯在小说中突出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与互释,以当代的眼光完成了对文本再现历史的想象和反讽,以虚构文本丰富了新历史主义的探索形式。  相似文献   

13.
《平凡的世界》作为路遥在文学创作历程中的代表性作品,不仅体现出路遥的创作能力,还彰显着他对于爱情的看法和观念,在文学界得到广泛的赞誉。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特殊时代背景和爱情经历,能够给人以启发,并引人深入思考。为此,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中不同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和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小说中爱情的书写方式,深入理解作者的爱情理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比较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卜居》、《渔父》两部作品的写作手法的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陈玉慧的《海神家族》和张洁的《无字》,两部长篇小说皆通过对女性家族历史的记忆书写,将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呈现出女性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心理;两部作品虽然都书写了家族中男性形象的缺席。而在描写途径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上述创作差异的比较,可以窥见海峡两岸女作家在家族历史书写中所凸显的女性生命悲剧、人格内涵及精神历程变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伟大也要有人懂”的小说,《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已得到不同时代的文学史著作的书写。以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文学史为例,从编写体例、文本解读、价值判断等方面分析比较其异同,在此基础上就新时代文学史撰写提出自己的思考。文学史撰写既要反映学界最新成果,又要重视细致的文本解读,同时还要关注接受者的接受情况,使其“既要尽可能地还原文学现场,也要回到当下”。  相似文献   

17.
文明时代从它开始到今天的历史,包括《左传》所记历史,都说明:是制度制约人性的发展和变异,人性的发展和变异又具体化为历史。明日历史的新起点,应该是完善新制度,善化人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历史文化长河里流淌着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但《百家讲坛》红火之前,《论语》、《庄子》、《史记》、《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缺少人们的关注和解读。正是《百家讲坛》能集百家之言,形争鸣之势,在捧红一批自古以来低头做学问的专家学者成为学术明星之时,也使高高在上的“学术”逐渐走向民间,激发起广大民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9.
格非新作《月落荒寺》中神秘书写占据较多篇幅,作品运用了隐喻、伏笔、省略等写作手法,同时插入绘画、音乐,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气氛,别具一格。通过对作者创作的审美心理的分析得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内涵:作者对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担忧与对其美好未来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王敏 《职大学报》2022,(1):37-41
鲍尔吉·原野的儿童小说《乌兰牧骑的孩子》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乌兰牧骑下乡演出为背景,用童年视角生动讲述了铁木耳等孩子在白银花草原上的暑期成长生活。作品在儿童成长书写中所内蕴的多元文化认同及其彼此融合,重新复活了文学中对于最基本的真善美的追求,为民族儿童小说在成长书写方面提供了范例,也为各民族少年儿童精神成长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