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茹 《辽宁教育》2002,(1):66-67
教师素质应该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时代特征.我们对教师素质的研究,既要遵从于价值取向,又应做事实判断.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是本文立足的方法论依据.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有着丰富的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全新的教育理念,较强的教学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而事实上,学生心目中、家长心目中、社会公众心目中教师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据国内外大量的调查分析,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是:有责任感,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教法生动有趣,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愿意参与学生的活动,等等.依据这种事实判断和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21世纪教师的素质将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结构和规则的学习方式,具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和抗干扰性,它适用于语言习得、运动技能的掌握、社会态度的形成、道德教育和艺术才能的培养等结构不良的学习领域。内隐学习突破了外显学习的研究范式,对学习理论的变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隐学习理论从人的无意识心理层面研究学习现象,从而揭示出人类另外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本文意在探讨语感与内隐学习及缄默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内隐学习,而语感的心理表征也就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同时,语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也需要外显知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4.
内隐学习是一种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长期强调外显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运用内隐学习原理,可以通过创设环境、利用各种课外材料、利用教材中的补充材料等方式,让学生无意中学到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自然而然地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是一种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长期强调外显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运用内隐学习原理,可以通过创设环境、利用各种课外材料、利用教材中的补充材料等方式,让学生无意中学到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自然而然地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6.
7.
所有的教和学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不同的知识观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本文从知识的角度出发,根据世界经合组织对知识的最新划分:即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划分,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从知识应用创新的过程及学习者自身学习过程两个视角对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设计,提出影响网络环境下知识学习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8.
内隐学习是人们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语文课程改革中一条全新的思路,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教学过程中缄默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递和转化,找到一条适合汉语阅读、表达、思考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内隐学习的特征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阅读、表达和思考三个方面来探索将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在阅读方面,着重强调语法规则的抽象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表达方面,着重强调自由表达、产生式表达和迫选式表达三种方法;在思考方面,着重强调自由扩散和逐层深入两种思考模式。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内隐学习的研究内容,也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内隐学习是指被试“无需有意识”或“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会并利用所学的内容作出反应”。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外语教学应充分注意和发挥学生无意识的内隐认知活动。外显的指导和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学生外语素质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论学会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英 《教育导刊》2001,(1):29-30
一、“学会学习”的现代意义1.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对未来世界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科学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据粗略统计,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3年到5年增加一倍,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使人们深深地感到“学海无涯”。学校的围墙已被打破,终身学习成了人们的必然选择。怎样学会有效地去学习———“学会学习”又成了人们内在的要求。3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学会生存》就曾…  相似文献   

11.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也因此,21世纪给世界各地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制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师范大学、美国肯恩大学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第11届西博会“21世纪学习”国际论坛,论坛邀请了21位国际教育技术专家和6位国内教育技术专家,共做了26场报告。报告的主题包括五大方面:(1)信息通讯技术(ICT)在中小学校中的应用;(2)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3)电子化学习;(4)移动学习;(5)ICT相关的教师培训。所有报告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技术创新、教育领导力以及学习变革等话题。  相似文献   

12.
1:1数字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共同发展结合的成果,其构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努力与协作才能完成。Intel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1:1数字学习环境的支持性研究,并将1:1数字学习环境的部署分为五个部分,即:评估目标和限制条件、制定一项1:1数字学习解决方案、对解决方案开展试点活动、确立解决方案、在整个地区或国家范围内部署解决方案。本文逐一对各个部分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论述,对于中国部署省级或区域级的1:1数字学习环境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对编辑人员提出信息教育的要求,文章综述了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学报编辑人员面临着高新技术的挑战,并结合实际探讨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形势下,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不断更新、发展,使文学艺术的变革随之得到巨大的进步.媒介变迁导致文学从“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转型,也导致了审美精神及文学方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学习框架是美国为应对激烈的全球竞争而提出的,包括21世纪技能彩虹图和支持系统两部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是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基于21世纪技能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有三个途径:其一,重塑课程结构,传统核心课目与21世纪学科的五个主题领域通过学科渗透和综合课程的方式相结合;其二,转变学习方式,运用以信息化、合作性和自主性为特征的分散式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三,更新教学理念,倡导以问题解决和项目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正确应用21世纪项目学习自行车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是一种复合型工作,应该明确其定位,正视其现状,重视使传统馆与虚拟馆的结合模块,加强档案馆的建设和人员的培训。从网络化的角度来看,新时期高校档案馆将是传统档案馆和虚拟档案馆的最佳结合模块,到21世纪,高校甚至全球的档案馆将在网络下,形成为“大公共档案馆”甚至“全球档案馆”。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mes develop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s and publications prepared with IFIP TC3 Taskforce on Lifelong Learning developing the proposition that lifelong learning really matters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quest for a defini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hanging role of inform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roposing public policy considerations for those responsible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further develop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正>Lif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ll be different from now.Many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the new century.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Computers will be much smaller and more useful.People will work fewer hours than now.And they will have more free time.They can do exercise,watch TV and so on.Traveling will be cheaper.Peo-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有许多表达“一……就……”、“刚……便……”的词或短语,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晏辉 《教学与研究》2002,46(10):34-39
本文依照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逻辑关系 ,集中论述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生活价值及其理念之间的必然关系 ,其中生态价值是前提、社会价值是基础、生活价值是目的。 2 1世纪的生活世界应当是一个由前提、基础和目的构成的有机的、协调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