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而生成的认识有粗浅的、正确的、创意的,但也有错误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有意引发学生对错误认识的交流,让错误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求出手中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问题首先集中在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上。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折叠、剪拼、割补、观察,并争辩、提问,学习气氛欢乐明快。有的转化成功,面露喜色;有的转化失败…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管理>2005年3期刊载的<有感于有些数学公开课>一文,通过剖析问题案例,对当前某些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等待、创新、评价、微笑"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法,读后受益匪浅.然而,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些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案例,就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改变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呢?下面谈一下自己教学“圆的面积”的课堂实践与反思。[案例]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把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圆)转化为会计算面积的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相似文献   

4.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每个班级总存在着一些学困生,他们在课堂中或缺少勇气,或不善言辞,或没有机会,而被沦为听众或观众,成为一个弱势群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如何焕发弱势群体的课堂活力,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索的问题。下面试从几个案例谈些体会。一、尊重案例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有这样一道习题: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由于面积公式的教学比较充…  相似文献   

5.
曹志国 《广西教育》2014,(1):66-66,6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内容中较为重要的一课,学生初步运用“等积变形”的策略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本课的教学又是后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的基础,因此,该课一直是较为“热门”的公开课之一。相近的教学流程、相似的操作转化、相同的巩固练习,听多了,给人以倦怠之感。最近,笔者聆听了特级教师刘德武对本课的别样演绎,他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内在思维,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注重数学的理性分析,彰显数学思想的魅力,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6.
张文靖 《小学生》2012,(10):95-95
<正>一、于简单处追问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简单顺利"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例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简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经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等方面都处理得很好,并且出现了不少精彩片段,美中不足的是在处理课堂“意外”方面还有较大欠缺.在课堂练习中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学课堂中即便筒单如操作这一环节,我们也应努力做到有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学,以免新的教学形势下曲现另一种形式的"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操作环节,教师通常将活动任务呈现于屏幕之上,小组之间根据要求进行操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将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就找不到原来的底和高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听课中,老师讲解“环形的面积”。教者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师生共同总结出“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这个结论。正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把环形的面积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全班同学一愣。教者也许因为是在上公开课,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事先也没有考虑到,也来不及多思考,一时慌了神,不假思索地说:“把一个环形的面积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怎么、怎么可能呢?请坐!另外,有老师听课时,上课发言请举手。”显然,老师有点生气了。这个案例引起了我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杨云舟 《云南教育》2004,(28):41-42
一、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九义”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教师分给每组学生一张长方形纸片和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立刻讨论开了,有的说长方形纸片大,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纸片大,有的说一样大,有的为了证明自己说得对,迫不及待地动手把两张纸片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重合、移动、作比较……师:同学们,我们要比较两张纸片的大小,是比较它们的什么?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师:怎样才能准确地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生: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师:请大家计算出手中长方形纸片和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倒不是因为它是大家公认的“热课”而“跟风”.而是对教材的编写和教师们的教学一直心存困惑。我也试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新探索,力图穿“旧鞋”走出“新路”来。拜读了《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年第7—8期特级教师朱国荣的《追寻基于学生的理想课堂》一文后,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基于这一理念,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情境创设。前不久,笔者听了数十节公开课和随堂课,不无担心地看到,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情境创设”的问题上有很多误区。怎样才能走出情境创设的误区,在教学中践行新的课程理念呢?解读下面的案例,或许我们会有所收获。一、从貌合神离到水乳交融《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案例一]师: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些非常奇妙,如吴—吞、杏—呆,其实在数学中这种现象也存在,如:3/4和4/3,8/5和5/8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位置变化了。生:上下位置颠倒了…  相似文献   

13.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兰·本达教授创立并推行的一种自然科学教学法理论,这种理论已在我国中小学理科教学中受到重视,得到运用.笔者肤浅认识“探究—研讨”教学法的突出特征是;教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感性材料;接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象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那样,对感性材料进行探究(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因果);最后由学生相互交流,研讨结论.教师们如果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就有希望训练培养出一批批小科学家.小学数学教材有些内容比较适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现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拙见.1、提出问题:上课后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名称,接着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激起学生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在理解的基础上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各种资源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以下笔者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季伟 《湖南教育》2005,(20):39-40
最近,听了一节精彩的语文“优质课”——《珍珠鸟》。该课环节设置合理,条理清晰,层层深入;学生活跃,小组分工合作、参与度高;训练兼顾到的能力点多,课堂容量大,教师过渡语设计精心,难以挑剔。但是笔者总觉得课堂缺少了一点什么,有些怅然若失,联系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终于茅塞顿开。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目标是知识和技能,这是夯实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基础。在公开课上,语言文字的教学难于出彩,怎么办呢?有的执教者索性回避字词教学,有的方法则显得要“艺术”一些。比如这堂课,教师先让学生把作者“冯骥才”的“骥”字写在黑板上,提醒大家不要写错;…  相似文献   

17.
在未开展课改、未开始使用新教材的学校,怎样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较好地融入“老教材”的教学中呢?实践出体会。例如,我在教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这样来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我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板和剪刀,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各小组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于是,学生便边思考边动手操作起来,还不时地与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然后,学生踊跃地发言,说出自己的做法,他们边口述边展示剪拼的过程。甲生乙生丙生……接着我问:“在剪拼的过…  相似文献   

18.
创设数学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许多教师感叹:“如今上一节数学公开课或是参加优质课比赛活动,如果没有创设情境,不知听课的教师和评委们会怎样评价这节课?”不可否认,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创设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过滥、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数学课堂。[现象一]追求趣味性,教学目标不明。有的教师误认为,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情境就能将课上活。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了剪拼法、合拼法这两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过“等积变形”和“倍积变形”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