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要求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对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新时代,高校应深入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坚持问题和成果导向,聚焦各专业毕业要求,对标培养目标,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健全考核方式,实现“一院一策”“一专业一方案”教学目标,积极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数学科的特点,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而自然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必须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方向的田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田径方向的学生都是“学非所用”,与现行的新课标的要求脱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让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方向的学生主动适应中小学的要求,对田径教学提出了几点设想,对培养新一代的体育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质量的学生,靠填鸭式、满堂灌、书唯上的方法是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我们首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变“以师为中心”为“以生为中心”,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以及学生的基本现状来确定装潢设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装潢设计的教师不能为教学而教学,简单完成教学任务,应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实践观念,瞄准人才市场要求,强调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能力培养及价值认定上存在差异,要求实施“双证书”教育时必须合理设置专业,将职业标准、鉴定内容融入课程、教材体系,有效配置教学资源。同时,必须明确鉴定宗旨与目的、建立专门鉴定机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立职业标准,为“双证书”教育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是关于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2017年教育部启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国家标准的修订,将过去一直延用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意味着国家教育意志的意义嬗变,这种意义嬗变主要表现为作用载体从课堂教学转为课程建设,基本视域从关注教学过程转向注重学习结果,目标取向从注重三维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国家教育意志的嬗变需要每个职教人的专业理解与实践,每个职教人应将国家的教育意志融入到每堂课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到每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上,实现从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教学“转身”。  相似文献   

7.
新编《语文教学大纲》在强调“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时 ,明确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这一要求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发 ,期待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品质 ,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教学是一门艺术 ,有艺术就应该有个性。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六步”教学、洪镇涛的语感教学等 ,都充分展现了其教学的个性。教学个性是如何体现的 ?怎样才能形成教学个性呢 ?一、从教学内容的提供及知识的分配来看 :依据教学目标兼顾各层次的学生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和美好情操的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语言教学必须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从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陶冶性情、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9.
上海基础教育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为实现“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从标准化、同质化教育,转向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培养,个性化教育成为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教学设计墨守成规等问题。教学中可以从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小学教师合作共建课程、变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成都大学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机械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将成果导向教育这一先进理念引入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实验课时、考核形式等方面探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应贯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根据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毕业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引入实物案例以及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学生的个体优势智能要求以及行业多样化专业人才的要求,差异化教育打破"千人一面"的标准化教育模式,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案,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方向的空间,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探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施差异化教育的意义以及差异化教育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弘扬个性化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视人的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发展,扼杀创造性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痰.而现代社会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人格,为创造性人才的崛起奠定人格的基石。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明确“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性人格”的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现念,创设安全的教学心理氛围,提升自身的创造水平等途径弘扬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14.
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但是,当前工科院校创新教育存在诸如人才“基本功”不够扎实,“知识面仍显狭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存有缺陷等等问题。对此,作者提出了努力拓宽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型学习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个性化课程体系、探索按大类培养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在学期间的研究和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和环境、探索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组织行业专家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中机械类7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开发编写了42本相关的国家规划教材。同时,研究开发了机械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电气类”、“管理类”有关专业的《专业改革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组织专家共同完成了技工学校机电类5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并组织了与之配套的25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为了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6.
“职业导向”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现实要求.非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将扩大社会不公平,并且导致教育质量监管不力.“职业导向”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现实需求旺盛,政府支持有力,并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具有现实可行性.要办好“职业导向”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准确设置专业、科学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优化培养模式、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其成为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这表明,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诚然,任何一位在一般意义上称为合格的教师,都能将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传授给学生,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需要和企业岗位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本文从理解个性、个性化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阐述了个性化教育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本文从理解个性、个性化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阐述了个性化教育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也就是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代教育要求人文基础学科(哲学专业)在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教育三原则上。推进课程改革,突出“经典文本”和“对话”教学,加强“体验”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等几个方面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