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爷爷和我过节日》,发表在去年六月七日的《人民日报》上。她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道出了我们的甘苦,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尤其是主人公——商务印书馆老编辑朱一夫的崇高形象,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朱一夫是一个老编辑,他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他所热爱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学里,编辑被称为“把关人”(Gatekeeper),这是有道理的。拿出版单位来说,无论出书出期刊,编辑把守着稿件通过的不可逾越的关口。这和古代勇士把守山隘要塞有点相似。李白在《蜀道难》诗中,描写通过剑阁险道之艰难时,惊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出版过程中,这个“一夫”就是编辑。 编辑在接到稿件后,要把守的关口很多。第一个关口就是要在总体上对稿件的基本思想内容作出评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实力     
朱建中原是经济日报记者,北大中文系毕业,高个大眼,一表人才。本已登至经济日报财贸部副主任(副局级)的位子,却死活非要“下海”,于是1993年初成了北京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的总经理。据说是当时中国“下海”级别最高的记者。我与朱认识时,朱尚为记者。同行间原本少有兴致,但朱的一言令我过耳不忘并引以为戒。他说:“人得凭实力活着。”人不能凭什么活着,朱没说。想来无非虚名之类。  相似文献   

5.
书香门第     
我爷爷有一种奇怪的性格,那就是不肯轻易相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见闻乃至于知识的性格。他的口头禅是:“有这么回事儿吗?”“你这是跟俺说故事!”“俺才不信哩。”这些口头禅一旦冲出,表示他已经很能信得过什么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摇头、拍桌子。我奶奶曾经背着我爷爷取笑他这种德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请客     
1月下旬某日,韩练成由社会部副部长刘少文陪同去西柏坡参见朱德,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朱总司令。朱:“你不要老说自己是旧军人。旧军人有什么关系?我,彭德怀同志,贺龙同志,不都是旧军人?”韩:“我哪能跟几位老总比?”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8.
肖培 《档案时空》2015,(5):16-17
衡阳县的网友金莲给我打电话,说她八十高龄的爷爷病重,弥留之际有一件东西要送给我.我立即赶到百里之外的渣江,直奔金莲的家.终于见到金莲的爷爷,他拉住我的手,递给我三本小册子,两眼湿润,意味深长地说:“你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抗战研究专家,将这三本小册子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9.
白晶 《记者摇篮》2009,(4):80-80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视察。在此过程中,有一个新闻事件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即总理站在瓦砾堆上,眼含热泪对被困其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报界几乎不约而同的以《孩子们挺住!我是温爷爷!》为题进行报道,此后,“温爷爷”便成为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期间见诸媒体的高频词汇。  相似文献   

10.
飞花拾零     
毛新宇光荣入党 1993年12月24日,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的毛新宇说:“加入到爷爷亲手缔造的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是我上大学时的愿望。在爷爷诞辰日前夕,如愿以偿,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11.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1,(1):47-48
1999年 10月的一天,秋雨绵绵,广元日报社正在召开下年度发行工作会议,当时的广元市市长朱天开手拿雨伞,高卷裤腿,浑身湿漉漉的出现在会场上。朱市长动情地说:“我刚从老城改造的施工现场赶过来,想借此机会和广元日报的同志们说几句心里话。”   “今天,我要为战斗在新闻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鞠个躬,感谢你们对广元市“对内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是在对老城改造、招商引资方面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给市委、市政府帮了大忙,我要为你们打一块黄金奖牌。”   说罢,朱市长站起身来,面对广元日报的同志们深深地鞠…  相似文献   

12.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五十周年大庆与表爷爷九十岁诞辰是同一天。离这个日子还有一段时间,我意外地收到表爷爷一份与众不同的遗嘱。那一天,我正在为筹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忙得不可开交,小表弟邱兴华风尘仆仆赶来,把一大包东西亮在我的面前:“这是我爷爷的遗嘱。”我暂时放下手头工作,摸起电话要县公证处,小表弟十分果断地制止了我:“无须联系公证处,放在档案馆里顶合适。”接着,他转述表爷爷的临终嘱托:“你老萧表哥是个老档  相似文献   

14.
朱德与周总理的最后一次相见,那情景是相当感人的。1975年7月11日下午四时许,周总理午睡后,在病房内运动。他对秘书说:“你去打电话,问一下朱老总的身体怎么样?他现在有没有时间?前些日子他想来看我,因为我当时身体不太好,没能请他来,今天可以了。看朱老总能不能来。”秘书答应马上去打。总理接着说:“现在是四点多钟,如果老总可  相似文献   

15.
《“朱”“墨”之间》的“快语”,刊于1990年7月20日,见报不久,四川日报社主办的《文摘周报》摘登在一版报眼。作者王德勋(淮安师范学校教师)在兴奋之余,寄给编者的一封信中说:“叹服您的眼力和手笔……现寄上《文摘周报》一张,让您同我一道分享欢乐!”这些言词,倒使编者不安起来,重新把原稿翻了出来,从题目到结句,仔细比较,寻找长短,以求一得。一是题目。原题是《“朱者”应乐于近“墨”》,改题为《“朱”“墨”之间》。编者改时出于这样的考虑:题目要能表达文章主旨。“快语”的题目,要求“短小、新颖、形象、含蓄”。这篇文章所说的“朱”  相似文献   

16.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夏丏尊,他在我出生的前两年就得肺病去世了。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他那离别了八年的女儿刚刚跟着我的爷爷爸爸一家老小,从遥远的四川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上海,妈妈的肚子里怀着二哥大奎。外公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女儿和女婿,见到了他的挚友和亲家———我的爷爷叶圣陶。此后仅仅过了三个月,外公就带着无尽的忧国忧家的惆怅,离开了那个他不喜欢可又割舍不下的人世。记不起是哪一年,我还小,一次在饭桌上吃饭,爷爷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么说起了外公,爷爷忽然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连声说:“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红了,只是…  相似文献   

17.
接通新华社新加坡分社电话,告知朱昌都五一前夕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向他表示祝贺,他却连声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之后他又在来信中写道:“给予我这么高荣誉,确实受之有愧,我只能视之为集体的荣誉,视之为组织的关怀和勉励,视之为鞭策自己做好工作的动力。”朴素的言辞反映出朱昌都一贯谦虚的作风。 新华社国际部高级记者、现任新华社驻新加坡分社首席记者朱昌都与全国近3000名劳模一起接受党和祖国给予的崇高荣誉,新华社国际部的同志都为之感到光荣和骄傲,大家说朱昌都是位好同志、好党员、好的基层领导,称赞他敬业爱岗,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的好品德;称赞他为人厚道,  相似文献   

18.
李靖 《西安档案》2004,(4):38-38
今年我可爱的小侄女被重点中学录取了,从此天真美丽的笑容始终停留在她的脸上,就连走路也挺直了腰板。院子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见了问她:“你怎么这么高兴啊?”她总是充满自豪地说:“我上重点中学了!”可问起这是谁的功劳呀,她爽快地回答“是档案帮助我走进了重点中学。”乍听似乎有点牵强,  相似文献   

19.
记得小时候,坐在爷爷腿上识字。每当对所学内容有不解或怀疑之处且形之于色时,常常会有一道严肃的目光越过老花镜射向我,同时送来一个庄严的声音:“这是书上说的。”于是我便无言以对,心悦诚服地学下去。这种观念令我直至现在,对  相似文献   

20.
余玮 《兰台内外》2012,(4):18-18
“文革”前曾在朱老总那儿工作过的郭勤英,1978年8月来到了邓小平身边做医护工作,直到邓小平逝世。据郭勤英老人回忆,有一次出差到外地,晚上,公务员把邓小平的衬衣拿去洗,服务员以为是工作人员的,就说:“这么破的衣服是你穿的吧?”公务员解释说:“哪是我穿的,是首长的。”服务员一看邓小平还穿这么旧的衣服,非常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