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美学视域下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深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在经多方努力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这一特定区域侗族原生态文化的原状地保护。而要进一步使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走向深度发展,就要切实保护其生态审美生境,实现生态美学视域下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螺旋式发展并趋向更高端。  相似文献   

2.
侗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目前国家在侗族地区实施的教育,基本上是汉族地区的教育,其发展就必然要受到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系统的学校教育,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侗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原因,经济不发达,大量投资教育有实际困难。过去社会发展较为缓慢,侗族在生产生活中感觉不到对科学知识的需要,而科学知识的传授主要依靠教育,加之目前有些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影响了侗族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侗族儿童  相似文献   

3.
<正>彭丹在《教育学报》2018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幼态持续思想为童年期"平反",以生物学和进化论上的事实确证了童年期不能为成年期所取代的价值地位。当今儿童教育实践却以尽快进入成年期作为标杆,教育场域中的很多做法都忽视甚至误读了童年期本身的价值。其一,轻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认识。成人的认识是逻辑的、理性的,儿童的认识是梦想、游戏、诗  相似文献   

4.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尽量缩短儿童童年期、片面关注儿童智力发展、强调教师主导等问题,未能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特殊规律与需要,因此从根本上而言是不利于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为改变这一现状,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根本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的儿童化,即能从儿童自身发展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给予儿童自主探索的空间,关注儿童科学探索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精神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承载着特定的发展任务。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理解童年期的本质是儿童教育的核心。进化观是了解童年期本质的一种认识框架。从进化的理论出发,探讨"童年期延长"之概念,以及它与现实教育环境及社会文化催生下的童年期缩短的矛盾,可以提供一种理解儿童成长,认识童年期特征与教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邵玲玲 《教育》2013,(3):56-57
《童年期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在儿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基础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促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快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低年级是儿童迅速成长的阶段,此时正是儿童情感逐渐发展的时期,在课堂上让儿童体验快乐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  相似文献   

7.
李子军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11-13,10
通过对侗族大歌历史渊源的探讨,分析了侗族大歌经济开发价值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发三江侗族大歌的经济价值的建议,这不仅对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动国家级贫困县三江的经济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盈盈 《现代教学》2009,(7):123-124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心理年龄阶段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大多数学生心理年龄处在童年期,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年龄还处在幼儿期向童年期转化的过程中,于是他们的绘画表达就呈现出具有幼儿心理特点的涂鸦风格。但若教师能蹲下身子看他们的画,还是会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或想象丰富,或表现大胆,或充满情趣。其实,  相似文献   

9.
侗族大歌特有的传承机制能够增加侗族儿童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儿童社会化以及培养儿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弥补了正规教育的局限性。同时,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走正规幼儿教育与非正规幼儿教育结合的道路;提供儿童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起跑线说”符合现实逻辑,不能对其简单否定。教育起跑线的实践理性包括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其中,科学理性强调教育竞争具有适度性、儿童成长具有起点差异性和自然节律性;价值理性强调对儿童和人内在的关怀,重视童年期教育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对人的身体、心灵和灵魂的全面关照,并开展丰裕的教育。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一起论证了“教育起跑线说”的虚妄,但要一步到位地摆脱教育起跑线说负面的实践影响却难以达成。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等制度供给,进行更有力的其他教育资源投入,可以为践行教育实践理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育起跑线说"符合现实逻辑,不能对其简单否定。教育起跑线的实践理性包括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其中,科学理性强调教育竞争具有适度性、儿童成长具有起点差异性和自然节律性;价值理性强调对儿童和人内在的关怀,重视童年期教育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对人的身体、心灵和灵魂的全面关照,并开展丰裕的教育。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一起论证了"教育起跑线说"的虚妄,但要一步到位地摆脱教育起跑线说负面的实践影响却难以达成。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等制度供给,进行更有力的其他教育资源投入,可以为践行教育实践理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吕秀英 《教育》2013,(7):56-57
《童年期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在儿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基础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促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快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低年级是儿童迅速成长的阶段,此时正是儿童情感逐渐发展的时期,在课堂上让儿童体验快乐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儿童最喜欢玩的方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可以提升儿童素质、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育活动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儿童在刚进入少年期时,并不像成人。他们天真、活泼、淘气、好玩,还经常与小学儿童一起玩耍。在兴趣、爱好、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不定,还保留着许多童年期儿童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在这种孩子气外表的后面却隐藏着新的个性特点的逐步形成,少年在不明显地成熟着。  相似文献   

15.
儿童哲学课程在我国发展已有30年,但却未能全面推广。研究发现,儿童哲学课程的发展在教育观念、教材选择、课程设置三方面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儿童哲学课程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五点: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加强对教师哲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对IAPC版教材的研究;尝试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课程体系;多方合力筹建中国儿童哲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6.
儿童期的特性及文化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存在不仅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更体现着文化学的理解。对儿童期意义与特性的探讨表明了人不仅是进化的产物,也是历史的结果。人的“生理”童年期对于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时期,而“社会”童年期的长短则取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成熟程度。“生理”的童年期与“社会”的童年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儿童期作为人的发展中的一个特定阶段,需要充分的时间来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7.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吴华同志的文章《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希望能引起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耿海艳  陈友庆 《文教资料》2011,(33):164-165
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以下特点:孤独感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小学生的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留守中学生的孤独感体验强;与父母的分离对女生的影响更大;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最强。关注留守儿童,既需要父母多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又需要学校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更需要帮助他们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童年期虐待是指对儿童具有抚养、监管和操纵权的人,对儿童做出的足以对其健康、生存、发展及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伤害的一系列行为。由于其发生率高,负面影响严重且持久,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童年期虐待的发生受到儿童自身因素、父母和家庭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作为一种极端负性的早期人际经历,童年期虐待是青少年内化(如焦虑/抑郁、退缩和躯体主诉)和外化(如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心理健康问题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遭受虐待后个体通常会产生有关自我和他人的非适应性认知,Young的图式理论和相关研究揭示了非适应性认知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内外化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所发挥的中介机制。有鉴于此,在应对青少年内外化心理健康问题时,亟需加强对童年期虐待问题的关注,具体可采取以下教育干预策略:一是防微杜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童年期虐待的发生;二是亡羊补牢,深入挖掘保护性因素,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构建积极的同伴关系;三是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提倡要"因材施教",但是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首先,必须"从关注每个儿童开始",只有真正了解儿童现有的想法、儿童目前的能力、需要,才能给予他们适宜的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