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分布状况是西部民族地区和部分直辖市占有明显优势,而人口大省和部属普通高校较少的省份则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国家对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各地人口和历史发展不平衡等。为此,可以通过对部属普通高校的属地招生比例进行限制、调整部属院校布局和建立相应的监测制度等措施来缩小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陈英 《广西教育》2022,(21):59-63
本文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接受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子女就读大学的不利因素及有利因素,提出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建议,即持续提供政策扶持以稳定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切实解决政策供给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直接反映和影响西部的社会公平。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区域经济水平、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高校区域布局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不公问题突出,教育公平发展受限。究其缘由,既有教育政策与管理体制之弊,又有招考制度"城市化"倾向之偏,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经济阶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为了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发展,构建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前提;打破招生考试制度瓶颈是关键;完善西部高等教育投资机制是保障;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彰显西部大学个性与特色是根本。  相似文献   

4.
进入经济转型后的初期,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而实行扩招政策以后,地区经济差异变化对地区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变化的影响程度减弱,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程度随着国家招生总数的大幅度增长逐渐降低。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机会仍然存在着较大绝对差异,尤其是西部地区与直辖市之间两极分化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地区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经济转型后的初期,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而实行扩招政策以后,地区经济差异变化对地区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变化的影响程度减弱,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程度随着国家招生总数的大幅度增长逐渐降低。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机会仍然存在着较大绝对差异,尤其是西部地区与直辖市之间两极分化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梯度推进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贯彻,区域经济发展很快.在新世纪,西部地区受惠于大开发战略,今后的发展速度肯定会快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虽然失去了政策优势,但凭借其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发展惯性和全国所取得的相对竞争优势,今后仍然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所以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中部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下降,在宏观经济格局中出现"中部塌陷"现象,而与经济联系最密切的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也因此存在一个如何保持原有水平并赶超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洋 《中国高校科技》2019,(10):106-106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作为当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维持地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杨倩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以及城乡的不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考察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现实状况。从地区、阶层、城乡二元结构等多个角度出发,揭示了民族教育入学机会竞争的变化,为当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教强省"若干理论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高教强省"概念的界定 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很大,而各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而形成了各区域之间高等教育的不平衡和差别,有了高等教育相对强势的区域和相对弱势的区域.我国允许并鼓励高等教育的这种非均衡发展趋向,促使高等教育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有些省(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高教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自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优质资源的区域分布经历了"东强西弱,呈阶梯状分布"到"东西强,中部弱"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既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变迁的影响直接相关,也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联。整合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布局上均衡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0.
旅游高等教育布局发生怎样的变化及变化是否合理是当前我国旅游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区域大众化、稳定性和生源流动性出发,分析表明:核心区多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始终居于劣势地位;稳定能力薄弱,且省际之间发展稳定性差异明显;生源流动性相对较弱,生源结构及受益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种旅游高等教育区域差异成因,既与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发展、教育投入等直接相关,也受到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政策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扬  应若平 《天中学刊》2007,22(1):128-131
随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政策选择。但这种政策造成了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同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均等的负面效应,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有利于化解和消除这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差别化区域政策,是指基于不同地区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差异而制定的,以实现分区规划、分类管理为行动目标的民族教育政策。纵观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差别化区域政策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只要民族间和区域间的差距存在,就要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这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民族高等教育实践持续深化的战略选择和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制胜法宝。要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区域政策,一要深刻把握教育政策体系的层级特点,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完善教育政策体系。二要从政策制定环节与执行环节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动力机制,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以及有区别地执行民族教育政策和适时动态地对民族教育政策进行调整。这对于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水平,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优质高等院校分布的地区差异、招生的地区差异、生源的城乡差异、生源的阶层差异等因素决定了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值得关注的是,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与共享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促进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不仅有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而且对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如教育、就业、收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青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西部在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素来有之,深深影响着地区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考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这种差异尤为明显.论文以江苏、内蒙古等十省区为例,着重描述了东西部间高等教育入学的人数、入学的层次和入学的学科分布等三个方面的不平衡,认为影响这种差异产生的因素有历史的差异、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教育资源的丰盛度差异以及政策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张慕彤 《考试周刊》2014,(49):147-147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高等教育作为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手段,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通过政策导向和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有效平衡了我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域差异,也对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双方面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考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集中体现为高考的"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的矛盾首先表现为"差异原则"的公平观与"补偿原则"的公平观之间的矛盾。对同一资源的分配,很难兼顾两种公平原则,但高考本身包括一般性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与专业的分配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不同的原则处理不同的问题,能够兼顾两种公平原则的要求。具体而言,高考公平应以"为了教育状况的整体改进"为判断标准,采取一般性高等教育机会以"区域公平"为主、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以"考试公平"为主、专业资源分配进一步重视"考试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追求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追求,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2010年的数据,对东、中、西部地区1在高中毕业生规模和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及其占全国的比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在高中毕业生和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占全国的比例方面均略有下降,西部地区有所上升,中部地区基本持平,同时男女生入学机会基本持平,说明国家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东、中、西部绝对数据差距依然很大。平衡地区间高校分布情况是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使用44所高校22923名大一新生学情调查数据,基于地位获得研究范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学生自致性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来探讨学生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和社会结构等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民族、父母受教育程度、城乡以及区域等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获得有显著影响;男生、少数民族学生、拥有较多家庭文化资本的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获得中处于优势地位;农村学生、中部地区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获得上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胡云  孟珍伟 《文教资料》2010,(10):167-168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作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受资源的影响.其具体表现为不同阶层、地区、民族、性别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从法律的视角来看,这种机会不平等的成因包括政策制度的不合理,立法、司法、行政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主体权利意识的淡薄。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保障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