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度量衡思想"研究的重要性,并對中國古代度量衡思想的發展和演燮作一略述在對"度量衡"和"度量衡思想"的概念和定義做出明確的界定後,文章對"度量衡思想"的範疇给出例證并簡要闡述;之後,着重就中國古代度量衡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律度量衡"理論體系加以分析和评評價;最终考察這一體系如何受到挑戰,從嘗試修復到接受现状的過程,以及北宋时期的論争和革新通過封中國古代度量衡思想中的核心體系"律度量衡"演變過程的考察,文章展示了度量衡思想的發展脉络、走向以及它與政治、社會經濟、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相似文献   

2.
整個二十世紀中國,無論哪個政黨、派别或個人,只要想進行有效的思想啓蒙或社會動員,都離不開"演説"這一利器。本文希望深入技術層面,考察晚清以降的"演説",是如何被鼓動及訓練出來的。借助大量目前能找到的演説學譯本及著作,討論以下問題:一、作爲"聲音"的演説;二、"演説學"之傳入;三、演説的定義與溯源;四、分類、技術及姿態;五、無邊的"國事"及"有聲的文學"。  相似文献   

3.
攝影者的陳述崩裂、地震等詞匯常用來比喻一種歷史的巨燮,尤其是革命.比如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有人將其視爲"火山爆發"①.此種修辭的合理性實際是在語言形象之外的.辛亥革命將皇朝統治轉燮爲共和體制,不僅改燮了中國的政治圖景②,同樣也劇烈地改燮了它的地理風貌和人們對這種風貌的感知.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兩本杭州西湖攝影集,對此提供了富有説服力的證明.一本是《西湖風景書》③,初版於1910年——清王朝覆(滅)的前一年;另一套《杭州西湖》三集,是《中國名勝》系列叢書第四種.第一集初版於1 9 1 5年;第二三集初版於1 920年.這兩套攝影集被摧枯拉朽、革新一切的辛亥革命這一分水嶺所隔開.毫不奇怪,在這麽短的時間内,商務印書館由於政治燮换的壓力無法僅對原書進行修訂再版,而是重出了一本完全不同的集子.④因此,兩本攝影集分别表達了兩個歷史時代:革命前舆革命後、皇朝的過去舆共和的現在.盡管我們不知道1910年攝影集的拍攝者是誰,但可以肯定的是,1915年《西湖一集》由著名革命活動家黄炎培(1878-1965)舆吕頤壽編纂;《西湖二三集》由追隨黄炎培提倡實用主義教育并熱衷地理學的莊俞編纂.  相似文献   

4.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批判"宇宙热寂论"时作出了重要的科学判断和科学预言.一百多年后,现代科学取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现代科学成果已进一步证明了恩格斯的科学判断和科学预言的正确性.现代科学揭示出:宇宙物质具有能态的普遍性、差别性和对应性;能态梯级定性定律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规律;宇宙间存在着正向态演与反向态演对立统一的基本矛盾运动;这个基本矛盾运动导致了宇宙间气势磅礴的、不可抗拒的、永恒循环的态演洪流大变化,这个态演洪流大变化就是宇宙物质最普遍的基本变化;这个最普遍的基本变化趋势,使物质的一切形态及其属性都处于产生、发展、消亡、再产生乃至无穷尽的相互交替的循环转化中.宇宙态演是必然的、永恒循环的、无始无终的.这就是宇宙态演观.这就是"宇宙态演论"."宇宙态演论"不仅进一步领悟了恩格斯这位伟大的唯物辩证法大师的高超的逻辑灵感,而且还进一步批驳了一百多年前的"宇宙热寂论"和现代的"世界末日论".  相似文献   

5.
古書形制由卷子本轉爲册子本的過程,在中國書史上意義甚大,但在學界仍未有定論,尤其是所謂"旋風葉"問題更是争議的焦點。此文基於《"旋風葉"問題的新解釋》一文對古書形制發展的雙綫解釋,鈎稽唐宋文獻中前人未見徵引的零星史料,在論證細節上作出更詳實的補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宣汉罗家坝遗址东周墓葬的随葬器物和墓葬形制为切入点,研究罗家坝遗址墓葬的文化面貌,探讨其典型器物及其形制演变情况和文化属性,并结合周边地区的考古学资料,探讨罗家坝遗址墓葬的墓葬形制、葬俗、殉人以及非正常死亡情况。认为罗家坝遗址的矮柄豆、圜底罐和釜,铜兵器钺、矛、柳叶形剑,铜生活用具铜鍪、铜釜和釜甑,时间延续性强,形制继承关系明显,是罗家坝遗址墓地战国时期常见的典型器物,具有鲜明的巴文化特征,墓葬形制和葬俗以及殉人现象与峡江地区的巴人墓葬相似,随葬大量铜兵器和一些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反映了战国时期巴国战事频仍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扳倒井,是人们将局部高地挖低,去除阻隔,使得井水可以流出,形制上是一种侧面开口的筒井,看似把井"扳倒"了,此为扳倒井之"扳倒"一称的由来。筒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常见井型。其井径较大,井深较浅,形似圆筒,是开采浅层地下水的取水建筑物,结构和施工方法较简单,便于就地取材,易于检修,常为人工开挖,一般只穿过部分含水层。其出水量有限,多用于人畜供水。  相似文献   

8.
酒文化历史悠久,川剧艺术源远流长.酒与川剧关系密切,业界有"无戏不酒"之说.酒不仅增强了川剧正剧的观赏性,给川剧喜剧更添光彩,而且还使川剧悲剧喜演,寓悲于喜的风格特点更加突出.酒为川剧艺术增辉不少.  相似文献   

9.
何簋有形制、纹饰和尺寸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件,其上的铭文小异而大同。何簋材料公布以后,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何簋中的"何"与何尊中的"何"是一人;其主要内涵是,周公在第二次灭商后,赏赐三个族的民众给有功勋的何,让其从本身所在的贵族大家族中独立出来,建立新的家室。何簋铭文的释读,为探讨周初对功臣的等差封赏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7,(3)
<正>关于《玉庵恨传奇》及其作者,著名学者庄一拂所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专列"李奇伟,《玉庵恨》"条目。书中称《玉庵恨》为"玉庵恨传奇。排印本。亦名《冲冠怒》,演陈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港区指挥部在配合"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征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双室劵顶砖室墓,经抢救发掘清理,此墓中出土陪葬品8件,有釉陶器、瓷器、灰陶地券等。地劵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籍贯、地点、生死年代等,是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清理,为研究武汉地区明代墓葬的形制、葬俗及校勘地方文献史料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式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文化特质在于配合其他造园要素,通过"盘桓、徘徊、往复"的国人空间认知方式,把内省的文化认知充分寄托于园林景观的空间无尽之中,突破其建筑自身有限的围合空间而一览外界无限空间的自然情趣,进而引发游者内心感悟,追求从有限而达于无限的境界,及造化于自然的天地之"道"。因此,突破中式古典园林建筑单体形制与样式之局限,着眼其建筑布局及空间营造,是当下风景园林创作过程中,研究中式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文化特质的关键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和谐前夜惊战乱,适度周边退贪婪"——这是中国著名作家刘大伟最新创作的音乐剧《香格里拉》的主题词。对音乐剧曾经陌生的中国观众,伴随《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具世界影响的外国音乐剧的引进及其热演,逐渐了解并热衷于音乐剧艺术了;同时带动中国原创音乐  相似文献   

14.
“演义”是“演经书之义”的略称,它探手的是经书的“义”,而非“义”的裁体——言或事。罗贵中创造“历代演义”体的第一个贡献,是自觉确立了明“义”、演“义”的意念。他的第二个贡献,是通过创作实践找到了将“义”“演”好、“演”成功的各臻其妙之道。  相似文献   

15.
對儒學天人關係的解讀主要有"合一"與"二分"兩種模式。三代時期的"天"經歷了"帝-命-德"的演變。孔子、孟子、荀子對天人關係的論述具有多種面向,不可一概而論。"天人之分"和"天人合一"都以修身爲目的,二者可以共存,本體論之"合一"與工夫論之"二分"是相輔相成的,"分合"的"兩行之理"體現了一種整全面平衡的認識論。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20,(3)
正笺,最初是指写有注文的狭长竹片,系在原书简册上,仅用为标识。后来,慢慢演变为用于书写的小幅精美纸张,早在六朝时就通行了。唐代元和年间,寓居成都浣花溪的女诗人薛涛,精心创制出一种形制独特的笺纸,她在与诗人元稹以此题写诗酬,显得分外浪漫,被称为薛涛笺。"浣花笺纸桃花色""红笺纸上撒花琼"等诗句,正是对它的形象描绘。  相似文献   

17.
霞帔在宋明时期作为一项重要的命服制度,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和服饰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其形制由两条罗带构成,两条罗带在一端裁成斜边缝合,使之呈尖状,并在尖上坠有霞帔坠子,另一端则短且平直。这一形制自宋代沿用至明代,从此与“凤冠”齐名,成为古代妇女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喻静 《中国文化》2021,(1):99-111
廣義的"音聲佛事"泛指以聲音和文字爲主要形態的教化,狹義的"音聲佛事"不包括文字,只和聲音有關.在佛經傳譯之前,中土思想和文化中并没有"慈悲"這個雙音詞,"慈"和"悲"皆單獨使用.從中土禮樂文明的演進綫索看,"慈"即"愛",是上天之德,慈的音聲本來在禮樂教化的理想——雅正之音之列,雅正之音的特徵是"和樂"."悲哀之音"...  相似文献   

19.
<正>"陌生化效果"(verfemdungs effekt,或译"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重要概念。大多数时候,人们把它当作一种表演方法,即演员在表演时与所演的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化于角色之中),使观众能保持一种清醒的批判态度(而不是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但"陌生化"首先属于认识论的范畴,用布莱希特的话说:"什么是陌生化?  相似文献   

20.
兩晋南朝時期,朝廷命官授職使用"板",其高規格者須經璽封,亦稱"封板"。"板"又名"鶴頭板",通常出現在召拜儀式,由官使持付予得官者個人,是官位的重要信物,也是任命憑證。基於"板"的官位象征意義,中古時期流行有"相板"的知識與觀念。"板"屬於朝廷禮儀文書,其形制淵源自漢代尺一詔板,但與該時期用於施政的詔書有所不同,和非中央任命的板授官之板更存在顯著區别。在特殊的歷史情形下,朝廷授官有板無印,時稱"白板","白板天子"之説即由此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