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梅村 《中国文化》2006,45(1):122-137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本人從事考古教學與研究,對藝術史素無研究。然而,藝術史研究下得下借助於考古資料,所以歐美學人對考古和藝術史的界綫相當模糊。他們往往把“考古” (Archaeology)理解為史前考古,因此把史前考古教學歸入高校人類學系,而把新石器時代以後的考  相似文献   

2.
    
  相似文献   

3.
江南明清建築中門窗格子藝術,有着獨樹一幟的内涵,顯示了中國藝術精神。 人類築巢而居,旣需安全,又要采光,這是門窗格子初始要求。河姆渡文化杆欄式建築已有了柵欄應用,宋《營造法式》對門窗格子有詳細的规定形式。江南古建築能證明是明代以前的原迹木質門窗格子尚未發現,明清建築留下的很多門窗格子是  相似文献   

4.
滕固(1901-1941年),字若渠,生於江蘇寶山,1918年畢業於上海圖畫美術專科學校;1919年秋東渡日本,1920年春人東京私立東洋大學學習①,1924年畢業回國;1930年赴歐洲,後入柏林大學攻讀美術史,1932年獲博土學位.其回國後曾任行政院參事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常務委員等,1938年出任國立藝專校長.不過,早在去日本留學之前他就對美術史研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梁啓超的影響有關.  相似文献   

5.
竹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卫风·竹竿》中说:“竹竿,以钓于淇”。“如竹矣矣,如松茂矣。”《小雅·斯竿》中也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瞻彼其奥,绿竹青青”之句。朱熹解释道:猗猗乃“美盛之貌”,青青乃“刚强茂密之貌”。晋人戴凯之撰有《竹谱》,记述竹类70多种,是我国关于竹子的第一部专著。竹子直立有节,枝叶挺劲铦利,类似书法的笔划,而绘制图画的毛笔,亦锋长而尖,所以古人称画竹为写竹。元代李仲宾的名著《竹谱详录》,凡十轼甚至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卷,系统介绍写竹的历史与技法,描述了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可见…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潍坊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潍坊三件宝,风筝、王辉、郑板桥。最近,我有幸采访了“三宝”之一的王辉。王辉是位根雕和书法艺术家。早在1983年5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就为他拍摄了专题纪录片;他的根雕作品曾多次在潍坊国际风筝会上展出,并连续在中国首届及第二届根艺优秀作品大奖赛中获优秀奖。他的书法作品蜚声海内外,先后在“琴岛杯”、“正大杯”等全国及国际性大展赛中13次获奖,并且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全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帼际现代书法集人《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他本人也被编川国际现代书…  相似文献   

7.
“三才之道”是對中國文明的超越秩序的最簡要概括,與沃格林的原始存在共同體的四元結構具有明顯的對應關係。在將沃格林關於意識的平衡的主題擴展爲教化的平衡之後,通過對《中庸》中論述聖人之道的一段話的深入分析,我們能够得出結論説,中國文明中强烈的宇宙論關切,并非像沃格林在韋伯的影響下所認爲的那樣,是精神突破不徹底、不完全的表現,而是出於教化的平衡這一重要考量有意保持的。這爲我們理解中國文明的藝術性特徵——相比於希臘文明的哲學性特徵和以色列文明的宗教性特徵——提供了新的視角。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1982年春天在江陵马山砖厂取土场,发现一座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长4米、宽2.5米、深5.5米,为一椁一棺墓。椁室由头箱、边箱和棺室三部分组成。棺置于棺室正中,上面覆盖竹席。墓内出土大量的丝织品,丝织品上刺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这就是被誉为“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件根雕。这件根雕被称为木辟邪,置于墓葬头箱的正中,用树根雕成,虎头、龙身、四足。出土时头向南、尾朝北,前肢立于竹笥之上,后肢立于椁底板。头上扬,嘴微张,露齿,腰微低,短卷尾,作行…  相似文献   

9.
念楼的竹额     
钟叔河 《寻根》2001,(5):78-79
“念楼”一字为知堂老人一九六六年所书,刻竹容园叶瑜荪也。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竹子。少时寄居山村,住北屋中,丈外便是后山的竹林。从窗户中望去,虽不见全景,但几枝数竿,无论在什么光线下,都要比画图中的好看得多。湘北皋、季严寒“雪落竹子驼”.枝梢上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六十多年來,中國藝術史硏究在西方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我的朋友方聞先生則在這一發展中一直扮演着開創性的功能:他寫出了無數的專書和論文,不但觀點新穎、資料豐富,而且方法精密,因而在這一領域中發揮了長期的影響。我非常高興,他的論著現在已系統地譯成漢文;他們必將引起廣大中國讀者群的深厚興趣,是可以預卜的。方先生的輝煌成就不是偶然得來的,我願意先就平時彼此交往之所知,對他成學的背景,略作介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竹文化小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在中国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竹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工具或用具,而且渗透到宗教、艺术、伦理等各个领域,传导与表现着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2.
竹与中国文化葛山竹,挺拔多姿,秀逸清雅,自古以来,它倍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赞美诗;清代书法家李也咏道:"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我国人民对竹有着特殊感情,其养竹、用竹的历史极为悠...  相似文献   

13.
<一切經音義>三種,原是詮解佛經字義的書,但時至今日它的意義已遠不止此,所謂"小學之淵藪,藝林之鴻寶"①,近人評述慧琳<音義>之辭也適可用於三種之總評.  相似文献   

14.
博山爐是一種爐蓋裝飾形狀類似山巒的特殊熏爐。或許是受"博山"一名的影響,這種山形裝飾自宋代吕大臨以來一直被看作是對想象中的東海神山的摹狀,從而被解釋成漢代人崇拜神山或仙山的思想的反映。通過研究漢代對山峰或山巒的藝術表現形式,我們發現,漢代藝術中描畫山巒的基本藝術符號包括三種:即三角、圓弧以及二者的融合。這與博山爐爐蓋裝飾的藝術形象大不相同:博山爐蓋飾試圖表現的不是山巒,而是聚散流動的雲氣。與此密切相關的是對"博山爐"這一名稱的重新思考:"博山爐"很可能并非得名於博山爐蓋飾的形象,而是跟當時博山爐焚燃薰草的産地之一"浮山"的名字有關。也就是説,我們對沿襲一兩千年之久的被稱作是"博山爐"的這一器物的名稱和形象,都需要作重新認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賦予"博山爐"這一器物可能具有的宗教含義的藝術形式,應該是構成博山爐爐蓋飾主體的雲氣造型,而不是長久以來大家普遍認爲的山巒的象徵  相似文献   

15.
象征东方美的竹文化陈留美竹类,被称为"东方美的象征"。我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也是最先用竹、最善用竹的国家。由于竹子在我国广泛的分布,以及它特有的形态和品性,竹子,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结下了不结之缘。数千年来,以竹来象征...  相似文献   

16.
把釋道題材用於金銀首飾紋樣,是明代才興盛起來的,——雖然遼代已稍用於妝點金冠,但究竟不曾蔚為風氣.  相似文献   

17.
筆者平生嗜讀《世說新語》,或許是因爲這部文化寶典既生動而又深刻地激揚着“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②,而風行於魏晋士林的長嘯又恰好是這種文化精神在聲音形態上的絕妙展演.  相似文献   

18.
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大方廣佛華嚴經》①喉音咏唱就是蒙古音樂學者所説的浩林·潮爾(Holin-Chor)②,蒙古人俗稱呼麥,哈薩克人則稱為闊麥依.徐慧指出:"呼麥主要流行於東北亞、中亞地區蒙古(Mongolia)、圖瓦(Tuva)、哈卡斯(Khakass)、戈爾洛一阿爾泰(Gorno-altaisk)和巴什基爾(Bashkirs)等地區,擁有多種發聲與演唱類型,最基本的特徵是一位表演者同時演唱兩到三個聲部,在一個持續不變的基音之上發出泛音,形成旋律,以圖瓦與蒙古的呼麥最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陈汉波 《寻根》2003,(2):80-85
在浙江山水之间,散落着二十余处少为人识的古村落,至今其村落环境、建筑格局、民风习俗等依然保存较好,独具地域文化魅力。山环水抱卜居地走进浙江的几座典型古村落,如诸暨的斯宅,武义的俞源、郭洞,永嘉的林坑,泰顺的龟湖等,你会发现这几座古村落的选址竟何其相似:三面环山,一溪流由村后潺潺而下,村沿溪山蜿蜒而筑,田园林木环绕,村之出入口处栽有高大樟树、槐树或银杏树。青山、绿树、碧水、白墙、黑瓦,人居与自然环境组合成诗意的栖居。如此相似的居住环境并非偶然,乃是前人按照风水学营造民居的共识:山环水抱之地,乃阴阳…  相似文献   

20.
正一論書法之書、文多矣。《鄭曉華學術論文隨筆集》趣旨高遠,文理密察,非凡匠之作。自2004年香港中文大學退休以來,重拾毛筆,再上少年時期開始探求的"翰墨之道"。間中,時有閱讀時賢的書畫文章與作品,見過鄭曉華先生在書刊上發表的書法論著,淸新通暢,富現代感,有理論高度。之後,讀到他的書法作品,特別是行草,令我眼睛爲之一亮。筆意墨韵,承古開新,有一家面目,幅幅有"美學的純金度"(我自創的書畫鑒賞標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