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阔叶红松林卫生伐对红松结实及种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丰林保护区1975—1990年对阔叶红松林进行的卫生伐后红松结实调查,定性定量分析出卫生伐后红松平均单株结实量比对照区提高17~40个球果/株,平均单株种子产量比对照区提高了0.598~1.848kg/株;阳坡种子产量提高的幅度大于阴坡。阳坡中下腹种子产量提高的幅度大于上腹,阴坡上腹种子产量提高的幅度大于中、下腹,种子品质活力无显著变化。本文目的是为促进红松林的结实改建红松母树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是通过对单杆大豆不同密度与掐尖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不进行掐尖处理,最适宜的密度是1.6万株/666.7m2;进行掐尖处理时,以密度为1.4万株/666.7m2,一片复叶长出时掐尖最适宜,产量高达338kg/666.7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和提高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连续2年(2014和2015年)的小区施肥控制试验,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如下。1)施用无机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其均值分别是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1.67倍和1.28倍。2)单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N2P0(15g N/m2,0g P2O5/m2)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空白处理显著降低60.39%和29.2%;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当施磷30g P2O5/m2时,施氮15g N/m2处理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比不施氮处理增加61.54%,差异显著。3)单施磷肥各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于空白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15g N/m2的基础上增施15和30g P2O5/m2磷肥,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59.8%和279.98%,1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3.78%和38.66%;施磷7.5g P2O5/m2时,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比不施磷处理显著增加68.35%。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大田苜蓿实施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吸收规律的影响。对苜蓿三年的株高进行整理,应用Logistic方程y=k/(1+aebx)对苜蓿株高进行分析,得到苜蓿植株的最大增长速率、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和品均增长速率。结果表明,处理1(尿素97.8kg/ha,过磷酸钙293.5kg/ha,硫酸钾136.4kg/ha)的株高最大,该处理在每年第二茬植株最大增长速率、平均增长速率最大、植株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最短:通过对苜蓿干草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含量进行分析,所得的结论与株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秧苗素质是影响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的重要因子。本试验通过对比法,研究不同播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拔节期、齐穗期及叶龄进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相应延后;产量指标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播量为125g/m2。  相似文献   

6.
根据黄芩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其适宜密度,经试验证明密度为7万株/亩的黄芩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较其他四个处理更适合大田推广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黄芩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其适宜密度,经试验证明密度为7万株/亩的黄芩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较其他四个处理更适合大田推广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造林密度(2500株/hm2、3300株/hm2、4400株/hm2、6600株/hm2)杂种落叶松的凋落物及其分解速率进行研究,得出: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的年凋落量及其分解速率都有显著影响,年凋落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枯枝落叶的分解周期越长,最长超过17年(2500株/hm2),最短只有13年(6600株/hm2),在改变林内微生境后,2500株/hm2林分的分解周转期最短,只需不到9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对萌动的半冬性小麦种子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不同天数的低温处理,研究不同低温春化处理条件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生长缓慢,在0~35d范围内,随着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幼苗株高和胚芽鞘长度呈降低趋势,根长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春化处理和未经春化处理的幼苗苗高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根长和胚芽鞘长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移栽后的幼苗在一个月内均成活,成活率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测,低温春化处理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对根长和胚芽鞘长度的影响,适当天数的低温春化处理有利于小麦幼苗成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4-羟基环孢素转化菌Nonomuraea dietziae为出发菌,采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产量达208 mg/L的稳定遗传菌J263,较出发菌164 mg/L的产量提高26.8%。在此基础上,采取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针对诱变菌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系统优化,并对金属离子的添加进行考察。最终获得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甘油26.5 g/L,糊精11.6 g/L,蛋白胨9.7 g/L,酵母浸粉3.5 g/L,大豆饼粉15.0 g/L,大豆油2.0 g/L,硫酸镁0.40 g/L,硫酸锰0.010 g/L,钼酸铵0.010 g/L)。在最优化条件下,4-羟基环孢素产量可达324 mg/L,较出发菌提高97.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农田黑土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以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进而促进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比值、磷酸酶活力以及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长期氮磷钾配施土壤有机质活性严重退化、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而单施磷肥或氮磷肥配施对微生物活力与结构影响较小。有机肥处理中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1,远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可用来指示有机质质量与可用性;而支链/单烯不饱和脂肪酸与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G+菌对养分胁迫抗性强于G-菌。磷脂脂肪酸PCA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脂肪酸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受无机肥施用影响显著;而G+菌更易受有机肥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和花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借助15N示踪技术研究生物炭添加量(0、0.5、2.5和10 mg·g-1)对大豆和花生两种豆科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同对照相比生物炭添加未显著改变大豆幼苗的总生物量,但两个较高剂量添加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生物炭添加未显著改变花生幼苗的生物量,但最大剂量添加显著增加其根冠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生物炭显著降低大豆对15NH4+15N-glycine的吸收速率,但对15NO3-吸收速率的降低作用相对较弱。生物炭添加显著降低花生对15NH4+的吸收速率,而对15NO3-吸收速率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炭未显著改变花生对15N-glycine的吸收速率。以上研究表明,生物炭能够影响作物氮素吸收速率,但影响依赖于物种差异及生物炭添加剂量。因此对农田土壤进行生物炭添加时,应考虑物种属性和氮形态的差异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维持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心台阶试验作为有氧耐力素质指标的有效性,对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最大吸氧量与台阶试验测试值和台阶试验得分无显著线性相关(r=0.015,P>0.0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台阶试验不能作为评价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和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有效指标;男、女大学生台阶指数分别为46.53和47.30,男女生的台阶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女大学生平均最大吸氧量分别为50.85 ml/kg.min和35.03 ml/kg.min,男女大学生最大吸氧量差异显著(P<0.01);大学生最大吸氧量与其肺活量指数之间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有效的小麦细胞诱导再生培养体系,以中梁22小麦幼胚和成熟胚为材料,分别在含不同浓度2,4-D的HB和MS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其对小麦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4-D的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浓度为0.5mg/L的2,4-D的诱导率最高达到78.6%,有利于形成胚性愈伤组织;不同培养基之间差异显著,HB培养基的诱导率高于MS培养基;不同外植体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自然放牧母牦牛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牧区采用开路回流式面罩-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龄阶段放牧母牦牛进行CO2和CH4呼吸排放通量的研究。结果如下。1)年龄对CO2和CH4呼吸排放速率和通量具有显著影响;进食对CH4呼吸排放速率有显著影响。2)1~2岁牦牛试验组高寒草甸生长季平均CH4和CO2呼吸排放通量分别为54.59和2 663.71 g/(头·d);3~4岁试验组分别为80.48和3 715.17 g/(头·d);5~6岁试验组分别为84.45和4 663.55 g/(头·d)。3)CO2和CH4呼吸排放通量与血液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并且年龄是影响生化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4)自然放牧母牦牛的甲烷排放量远低于在不同区域放牧的其他牛科动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用绿化树种的落叶作为吸附剂,处理含Cu2+的重金属模拟废水,研究了Cu2+的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和温度、pH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等温式和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Cu2+初始浓度由50mg/L增加到300mg/L时,对应的落叶最大吸附量由18.57mg/g增加到100.75 mg/g;pH由4增加到8时,Cu2+的平衡吸附量由30.2 mg/g增加到38.4 mg/g.针对不同的Cu2+初始浓度进行了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拟合,动力学研究进行了一级动力学和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落叶对Cu2+的吸附与Freundlich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不同浓度的六种微量元素Se、Cr、Zn、Cu、Fe和Mn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面盘幼虫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r、Cu、Zn、Fe四种元素对海湾扇贝面盘幼虫壳长增长影响差异极显著,Se差异显著,而Mn则差异不显著;对壳高生长的影响中,Cu差异显著,其余5种元素差异极显著。直观分析表明:促进面盘幼虫壳长和壳高增长的最适Na2SeO3浓度为40μg/L;最适CrCl3浓度为10μg/L;最适ZnCl2浓度为20μg/L;最适CuSO4浓度分别为80μg/L和5μg/L;最适FeCl3浓度为10μg/L;最适Mn-Cl2浓度为80μg/L。  相似文献   

18.
生活污水中约 80% 的氨氮来自尿液,收集尿液并脱氮处理可极大减轻生活污水处理负荷.本实验用Ti/RuO2-TiO2 电极作为阳极,不锈钢板作为阴极,在有机玻璃电解槽中研究考察电流密度(20~100 mA/cm2)、储存尿液初始 pH(9~12) 以及 NaCl 投加量(4~16 g/L) 对储存尿液(250 mL)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脱氮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 80 mA/cm2, 初始 pH 在 11 左右,NaCl 投加量为 8 g/L,电解时间达到 270 min.在此最优化条件下,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是91.83%和88.34%;处理 1 L 尿液消耗 0.311 kW·h 电能.可见,该方法具有快速、低能耗、高效优点,在源分离尿液氮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潍县萝卜的种子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种株主茎摘心不能显著增加一级分枝的数量,但却能显著增加二级分枝的数量,增加结荚数,提高种子产量。开花末期将各级侧枝摘心,能够增加有效结荚数,提高种子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后人体最大吸氧量及有氧耐力的变化,探讨补服乳清蛋白对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实验法,以体育系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分为两个阶段共六周进行试验。每个阶段补服3次不同的补剂,第一个阶段在无氧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个连续3min的递增负荷运动;第二个阶段进行12min跑的耐力运动。补服7g和14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最大吸氧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补服7g,14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机体有氧耐力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1)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都不同程度影响人体的最大吸氧量水平。(2)补服乳清蛋白饮料可能会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